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杨建国:三问中国工业4.0

  2015-09-15 17:13: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A- A+
电力18讯:

    
去年10月,中德双方宣布开展“工业4.0”合作至今,“中国制造”开启了持续加码工业4.0的过程:扶持政策层出不穷,江苏牵手德国打造“江苏智造”、“机器换人”席卷珠三角,各地也纷纷上马机器人产业园,大有遍地开花态势……乍看之下,中国版工业4.0似乎渐有燎原之势。

与之相对,近期,在产业领域出现了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人社部公布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农村在外务工人数同比增长仅为1%,该数据从2010年起连续第四年下滑,农民工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另一个是,富士康转投印度,未来5年将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建造电子产品制造与研发中心。事件的背后,则是“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内忧外患”:曾经最大优势之一的“人口红利”岌岌可危;低端产业正在形成转移效应,而高端制造业羽翼未丰。

在我看来,无论是“燎原之势”,还是“内忧外患”,都是在持续为工业4.0的到来“增砖添瓦”。实际上,处于热风口上的中国“工业4.0”,最需要是的却是冷思考,在出发未久之际,我们最应该反问一句: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首先,我们的政府真的准备好了吗?工业4.0的本质,不是一种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的革命,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是以“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但让人担心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对于“工业4.0”的理解似乎尚不到位,一方面,仍然用工业2.0时代的思维模式来指导和培育新兴产业,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圈地、盖厂房、减税免费等传统思路上;另一方面,在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无序竞争问题,不少地方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抢商争商,内部互相比拼。以机器人产业园为例,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已经超过35个,在缺乏区域产业协同机制的情况下,无法细分产业链条,容易产生重复建设、恶意竞争、效率低下等效果。

前阵子,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支付宝大面积瘫痪,是因为杭州萧山的一根光缆被挖断了。玩笑的背后,恰恰给我们政府提了一个醒:工业4.0的基础远未打牢。工业4.0是个完整的体系,一方面,需要建立在两化充分融合的基础上,目前,我国的自动化、信息化等硬件设施尚未充分实现;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在相关法律、金融体系完善的基础上,而目前我国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代表的法律框架,和更加完善、充分的融资渠道也都尚未健全。而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政府在关注具体的产业园区、企业之外,付出更大心血和精力去完善和健全。

其次,我们的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工业4.0时代,企业需要更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需要的是更新发展理念。企业天性就是逐利的,在市场竞争中,很自然地会趋向投资少、见效快模式,而避开投资大、见效慢模式。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恰恰需要避免的就是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需要避免重走工业2.0时代的老路:既缺乏技术创新、也缺乏品牌建设,虽然赢得了暂时的生存空间,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并不充足。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做好跨界和合作,要从单打独斗中,学会借力生态圈和联盟,学会打通原本固有的产业之间的隔阂。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同样也需要重新革新和完善。过去金字塔式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抑制每个人创新的动力。在工业4.0时代,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正在成为新的潮流。

最后,我们的工人真的准备好了吗?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离不开企业的自我革新,同样也离不开产业工人的“转型升级”。某种程度上,在工业4.0时代,产业工人的升级,要比引入机器更为关键。相较于德国扎实的工业基础,产业工人较高的素质,中国的产业工人无论是在技术还是思维模式方面,都相对滞后,而背后的原因,既有产业模式落伍的影响,同样也有全面综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缺失。

在学习德国工业4.0技术、模式的同时,我们的产业工人培训,也需要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在培训考核、就业指导、社会氛围等方面的积淀,尽快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合我们自己的培训标准、课程、证书管理体系。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tags标签: 工业4.0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工业4.0下的中国智能制造
  • 中国能否抓住工业4.0的历史机遇
  • 如何透过德国工业4.0理解中国制造2025?
  • 国电靖远发电公司蓄力工业4.0让燃料管理“智能化”
  • 工业4.0时代 中国绝不做过客――访西门子(中国)有限公
  • 工业4.0的冷思考
  • 德国工业4.0最大障碍:信息数据安全
  • 日本公布制造白皮书 抗击“工业4.0”背后的危机意识
  • 工业4.0下的中国企业新机遇
  • 聂永忠:工业4.0时代危机共存 物联网+应迎头赶上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