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谭建生:安全高效发展核能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09-14 19:22:5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2018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开幕,IPCC各缔约方正在紧密推动协调立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达成一份全面、平衡、可实施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在进行紧张的磋商。各国、各地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能源转型方案和自主贡献目标。综合全球的研究成果看,核能仍然发挥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能源角色,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核电为全球减排二氧化碳做出了卓越贡献。核电是典型的低碳能源,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仅为12克/千瓦时。2017年全球核能发电总量为2487.98TWh,占全球发电量的10.4%。据测算,从上世纪中期民用核电开始应用起,全球核电已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850亿吨以上[ 美国NASA研究报告《Prevented Mortalit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Historical and Projected Nuclear Power》,1970-2011年期间全球核能发电碳减排约6 40亿吨。]。非政府组织Environment Progress Decarbonize对1965-2016年全球68个国家的能源结构演变进行的分析表明,每当人均核电消费增长1000千瓦时,能源消费的碳强度就会平均下降17.12克 /千瓦时,是水电降幅(8.14克/千瓦时)的2倍以上。欧洲核能占到了其低碳能源的50%以上,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亿吨以上[1],是欧洲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贡献者,其中欧盟28个成员国2017年核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3256TWh的25%,位居各类发电比例之首。美国核能是其国内第一大低碳能源,仅2015年核能就减排二氧化碳5.64亿吨,是同期水电1.74亿吨碳减排量的2倍多,几乎是水电和风电碳减排总量的一倍以上。中国是全球目前在运在建核电装机第三大国家和核能发电总量第三大国家,2017年中国大陆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2474.6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亿吨以上。

核电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德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低碳转型的不成功案例,说明短期内核能的低碳贡献不可替代。福岛核事故之后,德国开始了弃核之路,尽管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迅猛,规模居全欧首位,但被迫使用了更多的燃煤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不降反升,其承诺的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同比1990年下降40%的目标已不能完成,目前仅完成了27.3%。二是我国环保行动的实践表明,降低散煤使用比例、推进清洁替代行动势在必行,而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核电可以更加有为。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仍在加速发展,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以燃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了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着力调整能源结构、推进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2018年秋冬季,随着各地停止实施“一刀切”的防控举措,全国各地雾霾情况同比2017年有所反弹,PM2.5平均浓度大幅上升,雾霾持续时间更长,雾霾严重地区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特点突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核电占比非常低。中国台湾也通过投票方式修正了弃核路线,达成了“以核养绿” 和“控制新建煤电”的新共识。三是从中国广东省发展核电的良好实践看,核电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利器。2017年底,广东省核电装机达到1047万千瓦,占省内装机总量的9.6%;发电量802亿千瓦时,占省内发电量的18.4%。从2006年大气环境质量监控网络启用起,省内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年均值同比下降分别为66%、20%和24%,珠三角地区已经率先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区域中摘牌。核电的安全高效发展和西电东送等为有效改善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环境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了国内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核电是本世纪末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关键能源形态。IPCC最新报告分析了实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1.5摄氏度控制目标的89种情景[2],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核能发电装机应该增长250%,到2050年需要10亿千瓦的核电装机,同时核能发电占比应达到25%左右。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到2030年前这一数字将达到约300台。欧盟委员会也于2018年11月底通过了最新的气候战略《所有人的清洁星球:欧洲长期战略愿景——繁荣、现代、竞争和气候中性的经济》,提出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核电将与可再生能源电力一起成为欧洲无碳电力系统的支柱。欧洲原子能联盟的研究成果表明,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核电必须占到欧盟能源结构的四分之一。日本发布了《能源基本计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及2050年的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该计划认为,核电作为“重要的基荷电源”是实现脱碳化目标的重要选择, 2030年核电在发电量的占比仍达20-22%。我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项研究成果表明,要实现1.5摄氏度温升控制目标,2050年中国需要核电装机5.4亿千瓦。南非国民议会能源投资组合委员会的研究表明,核电应该是当前乃至今后南非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必须坚持发展核电。

核电是绿色丝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和平、安全利用核能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和平利用核能国际合作,积极参与防止核扩散全球进程,中国是世界安全秩序有力的维护者。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率先提出了“核安全观”,中国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安全发展核电,为中国能源环境安全和国际核电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既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子孙后代。核安全是发挥核电价值的基石,守卫核安全是对呵护地球家园的基本要求。截至目前,中国大陆所有核电机组持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中的2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件、环境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未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未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各运行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控制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内。在此基础上,中国广核集团正在全面研究和部署实施“生态核电” 战略,将核电全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的贡献最大化。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包括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发展合作,将核电作为推进清洁能源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中国政府正以强烈的大国担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价值理念,推动核电、新能源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建设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表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我国核电产业通过与中法、中美、中俄、中加等和平利用核能国际合作,得到了整体能力的提升。我国核电在40多年的发展中,成功地实施了自主创新行动,打造出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全球最完整的核电产业链。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利用连续30多年的核电建设经验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先进的核电技术,推进与全球各国的合作,尤其是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连通中。“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K2项目已完成穹顶吊装,进入设备安装;中国广核集团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正式完成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建设的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也已进入前期阶段。目前,自主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正与捷克、泰国等多国洽谈合作。此外,CAP1400也在重点推进南非和土耳其项目。沙特、印尼等国对我国四代高温气冷堆技术有着浓厚兴趣,先后签订合作备忘录。

习近平主席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主席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人类文明史的良好总结,也是对新时期绿色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指南。中国的能源工作者需要加大力度,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以满足建设美丽中国和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我国核电兼顾国内能源安全保障、清洁发展转型以及和平利用核能国际合作两项重要使命,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核安全观”,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将中国经验全球共享、以中国能力服务全球。我们愿意与国际同行、投资者携手共进,实现全球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推动产业“走出去” 和“本土化”的和谐共存,推进全球技术研发合作,实现核电的持久安全高效发展和能源清洁转型,走出一条独特的“生态核电”之路。(谭建生,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广核集团副总经理)

参考文献

[1] 美 国 NASA 研 究 报 告《Prevented Mortalit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Historical and Projected Nuclear Power》,1970 - 2011 年期间全球核能发电碳减排约 640 亿吨。

[2] 控制在仅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5 度目标。

(中国能源研究会供稿)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