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总院易跃春:新能源将由补充能源上升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十四五”光伏将成主力电源之一
2018-12-20 22:53:34 来源:
A-
A+
电力18讯: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在会上表示,新能源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践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拓展能源外交与国际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三五”后期是新能源由补充能源上升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的过渡期,将以能源体制革命为中心,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方针,稳妥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易跃春指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十三五”后期可能国家政策方面,一个基本面、三个关键点。一个基本面是加强宏观统筹。三个关键点,以解决行业的问题为基础,做好创新模式,促进消纳,最终实现成本的降低。
具体来讲宏观统筹方面,加快完善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和机制,包括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实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通过这个规划来落实我们强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有序发展。
一是降成本、去补贴,全面推动市场化竞争性资源配置。首先要健全竞争性配置资源的市场化机制,在规模化开发的新能源基地和跨区电力外送通道配套新能源中实行竞争性开发资源配置方式。其次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减轻企业税负,消除施加于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各类不合理费用,降低企业土地、融资等非技术成本。第三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新能源发电平价路线图和配套政策措施,开展上网侧平价上网示范,同步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以及平价上网前的过渡政策。
二是促进消纳,稳步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落实《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完善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制度和市场化交易机制;另外实施配额制,落实消费侧消纳责任,推广绿色电力证书认购;最后利用跨区输电通道扩大新能源配置范围,提升跨区域资源配置能力。
三是开发模式,持续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快推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的开发建设,激励用户开发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节约输配电投资;推进多能互补示范、微电网示范、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完善相关标准和保障机制;开展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结合的试点示范,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易跃春同时对“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也进行了展望。
一是风电。“三北”地区风电消纳在“十四五”期间将有序解决,分散式风电、海上风电都将实现规模化发展,近海规模化、远海示范化推进、海上风电汇集集中,提升风电自身的积极性。
二是光伏。促进地面电站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实现发电侧平价,逐步成为我国主力电源之一。结合电力系统情况,在做好消纳利用情况下,促进无补贴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同时,光伏+储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维度应用场景,使光伏进入各个领域。
三是生物质能。积极推进垃圾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结合绿色能源示范县、市的建设,推动生物质能利用从单一原料和产品模式转向原料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循环经济梯级综合利用模式。
四是储能。随着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等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其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有望率先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未来,随着储能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储能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将改变我国传统的供能用能模式。
来源:能源发展网
易跃春指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十三五”后期可能国家政策方面,一个基本面、三个关键点。一个基本面是加强宏观统筹。三个关键点,以解决行业的问题为基础,做好创新模式,促进消纳,最终实现成本的降低。
具体来讲宏观统筹方面,加快完善产业发展重大战略和机制,包括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实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通过这个规划来落实我们强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有序发展。
一是降成本、去补贴,全面推动市场化竞争性资源配置。首先要健全竞争性配置资源的市场化机制,在规模化开发的新能源基地和跨区电力外送通道配套新能源中实行竞争性开发资源配置方式。其次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减轻企业税负,消除施加于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各类不合理费用,降低企业土地、融资等非技术成本。第三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新能源发电平价路线图和配套政策措施,开展上网侧平价上网示范,同步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以及平价上网前的过渡政策。
二是促进消纳,稳步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落实《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完善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制度和市场化交易机制;另外实施配额制,落实消费侧消纳责任,推广绿色电力证书认购;最后利用跨区输电通道扩大新能源配置范围,提升跨区域资源配置能力。
三是开发模式,持续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快推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的开发建设,激励用户开发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节约输配电投资;推进多能互补示范、微电网示范、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完善相关标准和保障机制;开展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结合的试点示范,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易跃春同时对“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也进行了展望。
一是风电。“三北”地区风电消纳在“十四五”期间将有序解决,分散式风电、海上风电都将实现规模化发展,近海规模化、远海示范化推进、海上风电汇集集中,提升风电自身的积极性。
二是光伏。促进地面电站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实现发电侧平价,逐步成为我国主力电源之一。结合电力系统情况,在做好消纳利用情况下,促进无补贴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同时,光伏+储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维度应用场景,使光伏进入各个领域。
三是生物质能。积极推进垃圾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结合绿色能源示范县、市的建设,推动生物质能利用从单一原料和产品模式转向原料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循环经济梯级综合利用模式。
四是储能。随着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等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其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有望率先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未来,随着储能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储能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将改变我国传统的供能用能模式。
来源:能源发展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