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杜祥琬院士:低碳、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不冲突,且带来机遇

  2018-12-13 22:12:4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今天(12月12日),由《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主办的“2018国际能源高峰论坛暨第八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致辞时表示,低碳能源使我们改善今天并拥有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的快速增长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结构有所改善,用能效率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们的能源结构仍未发生根本性革命,能效差距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产业偏重、能效偏低、结构高碳带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使环境问题日趋尖锐,推动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能源革命的崛起。

◆ ◆ ◆

以下是现场发言实录↓↓↓

 

 

  为何要“转”? 高质量发展呼唤能源转型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能源发展随之进入新时期。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强度已下降80%,能效提高5倍左右。如在1978年,每发1千瓦时的电能平均耗煤471克,到2017年,全国燃煤电厂的平均煤耗降至309克/千瓦时,做得最好的电厂可低至306克/千瓦时,这正是能源发展的进步之一。

 

在此基础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来的外延扩张型的平面增长,正在走向质量型的立体发展,这已不是仅靠“量”的增长就能解决的问题。

 

各种生产力要素的变化,促使我国潜在增长率发生变化。近年来,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左右的同时,年能耗增长率也在1%-3%不等。我们不应再去追求不符合经济规律的高增长,改善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国家战略目标的前位,同时也呼唤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化。绿色、低碳、美丽不再是量的扩张,而是立体、深度的发展,是“两山理论”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体现,更是新时代的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呼唤着能源转型新征程,这要求我们——

 

① 优化能源结构。在新常态的机遇下,能耗增量可通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低碳能源的增长来满足,同时也可提高终端能源中电力的占比。

 

② 改变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西部发展经济和电力负荷,在中东部供给侧发展能源,把中东部可利用的能源资源开发出来。也就是说,优化我国能源的空间格局,把西电东送等“远方来”的能源和自己“身边来”的能源相结合。

    

③ 解决与能源有关的三大城市病——雾霾、堵车、垃圾围城。由此实施城市能源革命,实现智慧化、低碳化发展。同时,解决农村能源形态落后的三大问题,即散煤替代、原始形态利用生物质及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如在京津冀地区,统计显示,散煤替代工程的年成本约为157亿元,由此带来的健康效益达165亿元。

 

 方向何在?向着高效、绿色、低碳转型 

 

 

综上所述,能源结构转型的驱动力在于改善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培育新动能、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方面,政策引导的作用很大,而改革的核心就在于绿色低碳转型。

 

对此,我们首先要把节能提效看作能源战略之首。这一点在过去15年已取得很大进步,我国能源强度下降了30%,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效提高了19%。但也要看到,我们的能源强度仍然偏高,目前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5倍,是典型发达国家的数倍。

 

我认为,针对能源强度应设定这样一个目标:到2020年,比2015年再降15%;到2030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到2050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靠什么来节能提效?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高耗能产业占比不应持续扩张,建设型能耗中的浪费应该减少,还要抑制产能过剩导致的系统性能源浪费。同时,要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这些产业既可实现节能又能够吸纳就业。

 

二是调整能源结构,尤其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大文章。目前,世界主要的煤炭消费多用于发电,比如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达到70%-80%,有地区甚至90%的煤炭用来发电。但在我国,只有约一半煤炭用于发电,剩下一半包含民用散煤及工业用煤。一方面,煤电要做清洁高效改造,同时以适当装机用于调峰,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替代散煤,减少工业煤耗的增加。逐步降低煤耗总量和占比就是进步。

 

 

 如何转型?低碳能源使我们改善今天并拥有未来 

 

 

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就像“三匹马”,一匹马劲不够大,需要三匹一块儿拉车,才能实现高比例煤炭的替代。

 

根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增加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可达32%,若加上核能该比例可达40%以上。非化石能源的经济性、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及相应的储能技术也在进步,全球能源发展投资趋势随之从煤炭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超出其它能源两倍以上。

 

而在我国,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在2015年达到18%,在2020年、2030年、2050年,该比例计划分别达到25%、35%以及接近60%。非化石电力占比到2020到30%,2030年能到48%左右,2050年可以上升到70%左右。能源结构转型是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基础,现有研究也表明,提前到2025年达峰具备定可能性。

    

近期,全球气候和经济委员会发布了一篇名为《开启21世纪包容性增长的故事》的报告,其中提及,到2030年,气候行动可创造26万亿美元经济利益、6500万个就业岗位。这说明,低碳、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非但不冲突,还将带来新型的发展,创造新型的经济力。它不是负担,而是机遇。

    

总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但其方向是清晰的,是国家目标、百姓诉求、全球大势。我们应抓住新常态、新机遇,实现经济、环境的双赢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 | 本报记者朱妍整理,稿件未经本人审核)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