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中电联王志轩:电力转型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

  2018-12-13 22:11:3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今天(12月12日),由《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主办的“2018国际能源高峰论坛暨第八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致辞时表示,电力转型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转型也是主动求新求变的创新过程。这实际上是根本性的、系统性的变化。

◆ ◆ ◆

以下是现场发言实录↓↓↓

 

 

 能源转型的基本逻辑 

 

怎么能够实现能源转型?就必须要通过能源革命。为什么要转型?我想可以提出一千条理由、一万条理由,但首先主要是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我们人类共同命运规律的支配。

 

第二是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价值规律的支配。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在二三十年前就有,但那时不能大规模转型,是因为技术和经济各个方面的原因,而今天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转型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三,人类总是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规律。我们受化石能源约束,煤炭、石油会用完,这是转型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元素。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今天的转型也不仅仅是因为化石能源不可持续。

 

中国能源经济转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十九大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中国能源转型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首先在价值体系上,从能源转型的角度来说,首先要保证能源安全,也包括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但其中要有一定的约束,第一是绿色发展的约束,包括清洁、低碳和环境保护,第二是经济性约束。此外,在方法体系上,要坚持生产方面的多元和消费方面的节约,同时要进行体制革命、科技革命。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是能源消费的一个总体内容。

 

 电力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依据国家能源统计相关数据,分析1978年到2016年中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总量及构成,可以发现,中国能源生产及消费总量明显放缓。煤炭仍然是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力。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但占比仍然较低。能消费总量大于生产总量,对外依存度增大。

 

同时,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的比重在稳步上升,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基本上没有下降,这是一种趋势。有的专家说,现在我国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和发达国家基本持平,都在25%左右,这是不是意味着电力就没有再发展的空间了?那么,反观天然气在发达国家终端能源消费的占比基本在25%左右,而我国大概是7%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终端能源清洁化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天然气,但同时也需要提高终端能源中电力消费的比重。 

 

△电力与天然气合计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

注:电力转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依据中电联《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提要2016》和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6》采用发电煤耗计算法计算得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采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出。中国现行能源平衡定义、方法和指标设置与国际通行准则存在差异,但趋势判断不受影响 。

 

近五年,我国新能源快速增长,举世瞩目。但总体而言,新能源仍然占着相对较小的比例,占比最大的仍然是煤炭。即便从电力来说,占比较高的也是水电,其他的则是新能源部分。

△2011——2017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变化情况

2017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含生物质发电)占38.6%,发电量占30.4%。在电力系统中非化石能源的这一占比无论是对于我国还是国际上其它一些发达国家而言都还是很高的。这也反映出我们能源转型的发展和任务。在2017年的发电量中,煤电占了约65%,此前更高,因此,清洁发展不要把煤电抛开。我们在煤电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例由1995年的27.8%增长至2017年的80%以上,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占比达到44.7%,百万千瓦等级火电机组达到了103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煤电本身也在改变。

 

同时,在煤电发展的过程污染控制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过去40年间,在污染严重的时候,仅二氧化硫一项年排放就达到1350万吨。但目前我国煤电发展中每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加起来不超过400万吨。这是煤电清洁发展的功劳。

 

电力发展不能脱离经济性。在电力发展过程中,不管是煤电还是风电、太阳能,造价都在大幅度下降,成本也在下降。从终端用户电价来看,跟美国是基本持平的,当然,这其中存在税收、补贴各方面的不同。此外,工业用电高于民用也是中国的特点。当前,支撑电力转型、能源转型,从经济性上来说煤电是重要的主力,相对来讲,65%的煤电电价还是比较低的。当然非化石能源的成本也一直在下降。

 

 

 转型展望 

 

电力还要不要发展?新电气化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未来电力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澄清一个概念,能源发展频繁达到高峰,并不意味着电力达峰,我们要通过清洁电力的发展,尽早实现能源总量减少和碳排放总量减少。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电力需求仍然较高,电力要保持一定速度发展。工业用负荷电仍然占比较高,但第三产业及居民用电比重提高。与发达国家用电量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要进一步提高。电力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经济需要发展,电力仍然需要发展。未来电力在能源中的作用可能也会发生重大变化。

 

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2013年时候我预测,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5万亿千瓦时,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11万亿千瓦时,当时预测的时候很多人说太高了。

 

最后,既然是转型,从电力角度来说,未来将是什么样的形态呢?从能源、电力、用户三者关系入手,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体制背景是计划经济,技术背景发展到自动化程度。当能源短缺的时候,一方面是增加供给,另一方面通过需求侧管理来减少需求。转型以后,能源侧和电力供给侧重合了,形成了风电和太阳能新能源发电。同时,由于储电技术如抽水蓄能的发展,电力需求侧和供给侧也出现重合,非化石能源发电基本上大部分都要进入电力系统。能源侧、电力需求侧和电力供给侧三者间重合的中间部分,就是综合能源管理。从体制上来讲,是向市场化发展。从技术背景看,智能电网逐步向能源互联网+转变。能源变革转型就是这三个方面越来越重合。

 

怎么支持能源发展,应该做什么?第一重构指标体系,重构指标体系,形成以价值为导性的指标体系。第二整合现行的法规政策。重点是在推进能源革命的总要求下,将现行的各种交叉、重复的针对能源发展的各种制度、规定进行统一梳理,合并、减化、强化,归入法治化管理渠道。第三必须加快能源(电力)规划改革,以规划引导转型。根据“十九大”精神和能源电力转型的特点,重新确定规划的作用和定位,建立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规划,减少政府能源规划的品种。第四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文 | 本报记者姚金楠整理,稿件未经本人审核)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王志轩:四十年煤电脱胎换骨与新的历史使命
  • 王志轩:四十年煤电脱胎换骨与新使命
  • 王志轩:四十年煤电脱胎换骨与新历史使命
  • 王志轩:四十年煤电脱胎换骨与新历史使命
  • 王志轩:中国火电正值青壮年 | 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
  • 王志轩: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下篇)
  • 王志轩: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下篇)
  • 王志轩: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上篇)
  • 王志轩: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上篇)
  • 中电联副理事长王志轩:共同推动电力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再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