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皎:能源转型大势下的中国路径

  2018-11-30 20:56:27    来源: 余皎 能源杂志 
A- A+
电力18讯:

“中国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能源转型道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皎在2018能源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余皎认为,中国能源发展特点决定了必须走中国特色能源转型道路。我国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提升能效,必须以更广的方式拓展资源渠道,必须以更新的方式保障能源安全,必须以更快的步伐调整能源结构。

 

以下为余皎论坛发言主要内容:

 

2025-2030年能源转型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能源的后面有一个不可能三角,我们整个能源促进力量希望在资源可获得,以及经济可承受和环境可持续方面取得一个平衡点。环境不可持续,比如说我们煤炭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可承受,我们可再生能源虽然资源方面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成本比较高,所以需要进行技术方面的变革。

 

所有能源转型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推动力,本质上能源转型是由什么造成的?我们认为有两大因素,一个是环境可持续,整个气候变暖的问题,另外一个是资源可获得,通过催化效用让能源变革加快。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上升到了攸关地球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问题。整个碳排的变化从18世纪之后,增量变化呈陡峭之势。上千年的历史中,碳排放只在200多ppm,但是最近很快上升到407ppm的水平。

 

其次,人类在石油消费兴起之后对石油枯竭产生较大的忧虑,在80年代,“石油枯竭论”甚嚣尘上,预测地球上的石油仅够全世界30年使用!促发核能、天然气、可再生等能源的快速增加。

 

世界正在进行新一轮深刻的转型变革,从长远周期来看,能源转型在过去虽然是逐渐加速的,但仍然会有长达几十年的历程。第一次转型因为工业革命,导致了煤炭的大幅增长。第二次转型由于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导致整个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第三次转型因为电气化导致了天然气、水电和核能的爆发式增长,到2025年天然气将超越煤炭。

 

第四次能源转型变革不会像过去一样长达60年、70年,我们结合各方面整技术报道初步认为,大概会在2025-2030年左右,能源转型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到2025年将突破动力电池、机器人以及大数据技术;到2035年,突破太阳能、风能转换、燃料电池和可燃冰,一些非常规的能源得到规模化的开采;到2050年左右,氢能基础设施和存储,小型可控核聚变将得到突破。

 

能源转型的六大趋势

 

未来能源转型呈现六大趋势,从定量上来看有三个三分之一,第一是高效化,能源强度将下降近1/3;第二是电力化,1/3的终端用能增量将由电力满足;第三是多元化,风、光、核等非化石能源比重将接近1/3。

 

第四是低碳化。巴黎气候协定之后,虽然各国的碳排的增减情况不一样,但总体来看世界碳排放的总量在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真正达到巴黎气候协定的要求,我们应该采用更加积极的措施,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进步。

 

第五是清洁化。清洁化这个特点比较明显,可以明显看到可再生能源增速总量比较小,增速是一次能源的5倍。

 

第六是智能化、去中心化。未来的储能技术,包括用能框架将出现智能效应,在这种框架体系之下,智能化、去中心化会成为一个新的特点,而且从现在看,分布式能源将进入提质增效期,在2035年后分布式光伏将占到中国新增光伏60%以上。

 

能源格局的六大判断

 

能源格局将发生大的变化,对于什么时候到来,什么时候发生,不同品种在中间占据什么样的角色和定位,大家都有不同的判断。我们将自己的判断分成六个方面:

 

能源格局六大判断
 

一、石油不会很快枯竭。科技的巨大进步,会让整个能源供给潜在量非常充足,包括开采技术,地质成像技术四千米以内的开采程度会变得非常透明,勘探开采效率将大幅提升;

二、能源转型不会一蹴而就,化石能源仍将保持主力地位,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占70%;

三、能源需求将以1%左右的速度小幅增长,但化石能源将在2025年后渐次达峰;

四、天然气作为低碳化石能源将成为连接从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重要桥梁;

五、非常规资源是全球常规油气资源的有力补充,也是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

六、可再生能源将在2025-2030年左右具有相当竞争力。煤炭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石油将在2035年达到峰值。

 

在大的判断之下,各个国家积极备战整个能源转型国家战略,沙特、欧盟、南非、德国、欧美以及中东一些国家都在积极应对,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沙特计划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生产国,还有瑞典颁布的气候法等;每个国家结合用能的优势进行自己国家的产业布局。

 

国际石油公司也在为能源的转型进行积极的准备。总体来看都在调整各自公司的一个发展战略,大概呈现几点,主要从石油向天然气转换,未来投资的区块,包括买的资产,都倾向于天然气倾斜。另外是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的转换。

 

中国能源转型的七个判断

 

中国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高质量的能源转型的路径,这个路径既不是欧洲的路径,不是美国的路径,也不是日本的路径,一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径。具体有如下三条理由:

第一,我们国家能源需求非常巨大。

如果按人均来算,一次性用能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德国的二分之一。我们国家不足以支撑这么大能源巨量的需求,所以在能效方面需要比别的国家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二,我国能源禀赋较差。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在减碳环境下,富煤并不是非常大的优势,油气对外依存度的提升,需要我们以更广的方式去拓展资源渠道。

第三,我国能源安全形势较为严峻。

我们面临的地缘政治复杂的难度比日本德国等国家高得多,因此我们必须以更新的方式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碳排基数非常大,中国作为《巴黎协定》积极缔结者,在这个方面做更大的努力,更快的步伐调整我们的能源结构。

 

从国家政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十一五、十二五先表述煤炭,到十三五把煤炭放在最后,把电力、可再生放在靠前的位置,表明国家思路的变化。整个电力结构的章节表述中,从过去煤电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变成最后一个环节来表述,把水利和风电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电放在了前面。而且在煤电表述上,也是鼓励以新技术来发展煤电。

 

所以在这种国家顶层设计之下,中国整个转型路径我们认为有几个大的判断:

 

第一,中国能效大幅提升,能源增长将快速与GDP脱钩,单位GDP能耗快速下降,到2040年基本和美国水平接近,将先于世界达到碳排峰值。

 

第二,到2050年前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占比达到39%。中国能源结构将变得更加均衡,非化石占比领先世界9个百分点;

 

第三,境内油气资源突破潜力有限,对外依存度将持续上升。如果非常规技术不得到突破,境内油气资源难以支持需求。

 

第四,“强化国际合作+发展新能源”是解决中国能源安全的根本途径。中短期能源安全需要拓展海外油气资源获取途径。远期能源安全必须依靠新能源发展,是终极解决途径。

 

第五,未来10年是天然气发展黄金期需要,需要大力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以促进消费利用,天然气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天然气扩大利用的制约瓶颈。我们现在调峰量占消费者4%,世界平均10%,美国达到15%,还有管道建设,目前2300亿方的水平,对照世界平均水平15万公里,我们只有7万公里,2050年跟美国消费水平相当的话,至少建设40多万天然气管道。

 

第六,我国中短期难以彻底去煤,但煤炭的主力地位将显著下降。中短期由于煤炭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从业人员众多等特点,退出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七,中国新能源发展将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具有典型后发优势。2016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64GW,占全球增量的41%,超过整个OECD国家。2016年中国的新能源投入1320亿美元,等于美国加欧洲的总和。

 

目前中国石化在自身实践中也在积极的,把天然气发展作为我们公司发展大战略,而且在生物燃料、生物能源、电子汽车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