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韩水: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

  2018-08-02 12:14:5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2018年7月6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高比例风电、光伏利用系统集成问题研讨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总工程师韩水出席研讨会并作了题为“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的报告。韩水结合在编制电力“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对新能源消纳问题的专题论证,论述了四个方面内容:新能源现状及高比例消纳问题,系统调节能力不足影响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电力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比例消纳新能源,提升系统灵活性的主要措施。

 

首先是新能源现状及高比例消纳问题。
 

从2008年起,我国新能源开始规模化、跨越式发展,经过了十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全国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增长速度,现在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新能源消纳尤其是高比例消纳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难题,不利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到2017年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1.6亿千瓦,同比增长10.5%,发电量30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3%,发电设备利用小时1948,同比增长203小时。“三北”地区并网装机约1.2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75%左右。风电发展趋势一开始是高速增长,近两年由于风电建设预警、调控使增长速度在减缓。到2017年底,我国光伏装机容量1.3亿千瓦,同比增长69%,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约占总容量的78%,分布式占22%。全国太阳能发电量1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1204小时,同比增长74小时。太阳能发电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光伏电站装机容量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1.1亿千瓦的目标。从“十二五”以来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增长速度是全国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增长速度的4—5倍。北方地区已进入新能源高比例消纳时期。
 

高比例消纳问题之一是新能源比重过高。从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比重看,全国超过了16%,西北地区远远超过了这个比重。全国超过20%的已经有十个省,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占比最高的省份是甘肃省,达到41.4%,青海省达到37.5%。发电量占比也在增加,青海省最高已经达到21.3%,甘肃省达到19.5%。超过10%的有9个省份。问题之二是弃风、弃光严重。到2017年底,全国弃风电量41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8亿千瓦时,降低了15.7%,弃风率12%,弃风限电情况有所好转。弃风率超过10%的省份有5个,其中:甘肃是33%,新疆是29%。问题三是系统调节能力跟不上新能源的发展。这一点就是我今天要重点说的。
 

第二,系统调节能力不足影响新能源高比例消纳。
 

制约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的因素有很多种,新能源布局不尽合理,发展速度过快,电网配套不及时,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系统调节能力不足是影响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的主要问题。根据甘肃省的统计,新能源发电量与负荷率呈金字塔结构特性。风电场发电出力达到装机容量的40%,所发电量可占到总可发电量的74%,95%的发电量产生于低于额定容量70%的时段。同样,光伏发电也是这种特性。甘肃省还监测到,风电7日出力曲线,由500万千瓦变化到几乎为零。这种现象在其他省份也出现过。因此,与传统发电相比,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不可控性、季节性等特点,不能按计划发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由传统的只平衡负荷随机变动转变为需要在随机波动的负荷需求与随机波动的电源之间实现能量供需平衡的新运行方式。风电和光伏发电出力特性的不确定性和反调峰特性,大大增加了调峰需求容量和调峰频次,给电力系统调峰带来了挑战。
 

以西北地区为例,到2017年底,我国西北地区总装机容量24586万千瓦,其中火电占比54%,水电占12%,风电占19%,太阳能占比15%。新能源占比已经超过了34%。2011-2017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平均增长69.2%,风电平均增长31.7%,火电平均增长10.7%,水电平均增长仅4.5%。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增长远超调节能力的增长。据了解,美国的灵活电源装机是新能源的8.5倍,西班牙是1.5倍,而我们西部地区水电只占新能源的37%,据估算火电的可调节容量仅占新能源的58%。因此,系统的调节能力是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的需要。
 

第三,电力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比例消纳新能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的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标志着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在形成。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新能源发电是未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主体,也是未来电力装机增量的主体,因此高比例消纳新能源关系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政府庄严承诺的实现。
 

我国政府承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水平比2005年降低40%-45%, 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水平比2005年降低60%-65% 。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和20%。我国对二氧化碳排放和非化石能源发电做出了更加明确,更为严格的要求。清洁能源有很多种,有核电、水电和新能源。与核电、水电相比新能源具有造价低、建设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因此,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新能源发电效率不断提高,建设成本越来越低,将成为清洁能源发电主力军。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大力发展并消纳新能源发电是我国能源供给和消费革命的必然选择。
 

第四,提升系统灵活性的主要措施。
 

提升系统灵活性是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难题的主要举措。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对提升系统灵活性做了重点论证,以高比例消纳新能源,把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为目标,从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多措并举,提升系统灵活性。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局发布了《关于提升电力协同调节能力的指导意见》,对系统灵活性做出了更加全面、严格的要求。如表1所示,从规划、建设、政策、技术、市场、运行六个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表1

1.jpg

我就主要的方面稍做说明和解释。发电侧重点是提升调节能力,主要一是建设灵活性的发电厂,其中:抽水蓄能开工1300万,到2020年能够力争达到4000万千瓦,占比达2%;单循环调峰气电实现500万千瓦;建设多年调节的龙头水电站;在西部地区规划建设500万千瓦的光热示范电站等。二是提高在役煤电机组的调节能力,启动2.2亿千瓦煤电调峰能力的提升工程,借鉴丹麦和德国的经验实施改造,增加调节能力4600万千瓦。电网侧重点是加强新能源消纳通道建设,主要一是加强跨省(区)外送通道建设,增加“三北”地区新能源外送消纳4000万千瓦。二是加强配电网和智能电网建设,满足新能源分布式建设、消纳的需要。负荷侧重点是提高就地就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主要一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多能互补试点示范,充分利用新能源分布式建设的优势,与生物质能、地热、天然气等其他清洁能源利用形式互补,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与消费体系。二是推行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在居民采暖,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消费等领域,就地消纳新能源。三是加强移峰填谷,负荷侧管理,探索构建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变负荷被动控制为快速、主动响应,满足系统运行需求。同时,开展大容量的机械储能,熔盐热储能,高效化学储能等多种形式的储能装置示范,在发电侧、电网侧和负荷侧鼓励应用高效储能装置。在市场机制、调度运行和价格政策等方面也要优先考虑消纳新能源发电,使新能源优先发电能和高比例消纳能够落到实处。
 

总之,高比例消纳清洁能源发电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需要,也是实现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诚然,高比例消纳新能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重视,各级政府支持,电力企业努力,全社会关注。建设安全、高效、灵活、智能电力系统是“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升系统灵活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提升系统灵活性不失为目前促进新能源发电高比例消纳一项可行的重要举措。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