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张天文:由“监督”到“培育” 持续提升工程质量监督服务水平

  2018-03-03 19:44:32    来源: 电联新媒 
A- A+
电力18讯: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建设质量是政府、社会、企业和民众关注的永恒话题。我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有关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电力行业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始于1986年,当时的水利电力部按照国家计委要求,设立了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并在各省级电力局设立机构,按照“总站+省中心站+地市(或项目)监督站”模式构建了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质监机构)体系。之后,随着国务院对电力工业主管部门的调整,各级质监机构虽然经历了多次更名,但工作职责始终未变。多年来,各级质监机构一直认真履行职责,广大质量监督人员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督促整改,为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促进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定,将质监总站移交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之后,新总站严格落实“国家能源局归口管理,质监机构独立实施,电力企业积极支持”的工作机制,按照“三管理、两制订和一承担”责任要求,认真贯彻国家能源局和中电联提出的“科学严谨、依法监督、优质服务”宗旨,以制度建设、标准建设和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系统性地制订了火电、输变电、风电、光伏发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编制了现场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平台,开展了质量监督专业人员教育培训等工作,实现了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同时,总站也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服务,承担了国家重点试验示范工程和跨省区点电力项目的质量监督任务,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监督”到“培育”的转变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委托中电联的行业服务职能之一。在国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放管服”工作的大背景下,总站全面贯彻中电联“立足行业、服务企业”的宗旨,始终秉持“质量为本”和“质量目标一致”的共赢理念,坚持“示范引领,问题警示,督促引导”的监督检查工作原则,坚持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对所承担的工程质量监督任务,主动在“优化服务”方面下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是通过强化节点检查,抓住质量验收这个关键环节,确保质量问题不进入下道工序。节点检查是由质监机构独立组织检查组,在工程的质量验收和转序节点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方式。节点检查方式突出了监督机构、检查组和检查人员的独立性,实现了独立于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和工程监理之外的完全的第三方监督,提升了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效果。

  二是在监督检查内容和方式上,由过去重视行为监督、轻视工程实体监督的工作模式,调整为质量行为监督、实体质量检查和质量检测并重的工作模式,在工作内容上增加实体质量检测的内容,同时强化检查内容标准化和质量检测指标化,有效避免了因检查人员专业水平差异和工作偏好对监督检查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增强了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在监督检查中,不仅要对照规程规范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消除质量隐患,而且也要发现质量管控亮点,培育典型,通过推广示范,促进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共赢。

  三是发挥行业优势,协助电力建设项目确立科学的质量目标,为企业在培育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引领性服务。众所周知,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目标就是空中楼阁。项目管理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关键。强管理、高质量是各企业永恒的追求。总站在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的同时,也探索性地适应工程建设企业的需求,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积极协助各企业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推广卓越绩效管理,为电力工程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供指导和保障,做到了由“监督”向“培育”的服务模式的转变。

在电力建设项目实践中开拓创新


  国投湄洲湾第二发电厂新建工程(以下简称“湄洲湾项目”)建设规模为2×1000兆瓦燃煤发电机组,建设地点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建设单位是国投(福建)湄洲湾发电有限公司,EPC单位是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该项目是国投集团改革电力基建模式的示范项目,是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以项目为核心进行设计施工一体化策划和管理的示范项目,也是总站确定的探索创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式的示范项目。

  总站从前期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开始,就与项目业主单位——国投(福建)湄洲湾发电有限公司、EPC承建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国投湄洲湾项目部(以下简称山东院湄洲湾项目部)一起,根据项目建设质量管理目标和质监大纲规定,制订了监督检查清单和实体检测清单,并安排技术水平过硬、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工作团队,负责该项目各节点的质量监督检查任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山东院湄洲湾项目部充分发挥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管理优势,突出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打破常规,优化改变了施工顺序、设计顺序,颠覆了传统基建模式下的施工方法,全项目推行分区、分层施工,采取“永”“临”结合,一步到位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设计和施工“两张皮”问题,解决了设计施工牵一发而动全身所引起的协调难和耽误工期等问题,减少了二次开挖和施工交叉,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建设和管理成本。但是,这些改变也给现场质量管控和质量验收带来了新的问题,不仅施工单位极不适应这些层出不穷的创新,面对颠倒的施工工序、从没见过的工法,着实无处下手,而且传统的质量监督工作模式也受到了挑战。

  面对新问题,总站既没有简单粗暴地对待,也没有照本宣科地教条化处理,而是组织专家从质量监督的角度,认真分析项目部拟定的《分区分层建设施工方法》,对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进行评判,仔细查找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点和质量管控难点,与有关企业进行探讨和交流,强化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时,总站也结合质量验收规程规范,合理调整了质量监督检查节点,积极为这一创新实践保驾护航。在经实践检验成功之后,总站建议项目部将该施工方法申请2017年度电力建设工法,目前已经获批并申报了发明专利。这也是总站开始由“监督”到“培育”实践的成功案例。

  在本项目先后十六次的节点监督检查中,总站共提出整改问题459项,提出并协助落实改进建议37项,推荐和支持湄洲湾项目部开展卓越项目管理等创新实践6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为实现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近年来的质量监督工作中,总站始终坚持“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理念,发现问题就要指导解决,放下“身段”与各企业一起,提升能力、培养人才、锻炼队伍、打造卓越项目。时代变革、能源转型,质量监督工作唯有打破束缚,求新求变,才能适应高效经济和能源绿色清洁发展的要求,实现追求卓越、敢于颠覆传统、敢做敢拼、开拓创新的共同目标。

  建设高质量工程就是科学发展,延长工程寿命就是促进节约,建设质量低劣就是最大浪费,出现劣质工程就是严重犯罪,这是广大工程建设者始终坚持的理念。当然,工程质量监督仅仅是质量管控众多环节中的一环。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精神,实现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还需要全社会、各企业和广大建设者的共同努力,共同构建“讲诚信、重质量”的文化氛围,促进各方合作共赢,共同为实现我国电力工业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上旬)2018年1期,作者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质监总站 张天文。

 

本文系《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独家稿件,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