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民:建立补偿机制是储能发展当务之急
建立补偿机制是储能发展当务之急
――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华民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见习记者 邓恢平
储能,是电力行业近些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储能的商业化,更是各方争相热议的焦点所在。随着我国储能产业首个政策文件的发布,储能的商业化步伐迈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更具信心。
“市场主导很重要,但在市场形成之前,大规模应用示范工程的扶持政策对推动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华民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电力报:我国推进储能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储能商业化进程依然举步维艰,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华民:我国储能实现商业化进程之所以举步维艰,关键原因在于由于增加储能设备相应的会增加项目前期的投资成本,而投资的回收周期又比较漫长,所以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安装储能系统的兴趣不高。
此外,由于国家及地方还没有出台近、中、远期相结合的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在我国目前的电力体制下,没有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任何一方主动投资储能装备的积极性都不高。
中国电力报:在储能各界的殷切期盼下,我国储能产业首个政策文件正式发布。对于《意见》的发布,您持怎样的看法?
张华民:《意见》是个纲领性文件,它为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总的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部署了重点任务,描绘了发展蓝图。
《意见》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了市场的作用,而非单纯的给予补贴。《意见》中明确指出储能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要求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建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储能企业通过市场机制盈利。
同时,《意见》中也强调了建立补偿机制。这是当前推进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市场主导很重要,但在市场形成之前的大规模应用示范工程中,政府扶持政策对推动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都是如此。
因此,《意见》发布后还应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补偿机制细则和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助推我国储能产业迈过商业化门槛。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今后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怎样?
张华民:储能技术是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技术,因此,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市场是广阔的。一方面,国家对储能产业的支持力度日渐加大,各种政策文件都反复提到了要促进储能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的成本有望大幅下降。虽说目前储能的成本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储能的成本已经降低了近一半,未来储能的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如果有具体的补偿机制推进产业发展,届时,储能可以完全实现独立盈利。
王萍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