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黄绵延: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成储能投资热点

  2017-06-01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有望成为储能投资热点

  ──访北京普能公司总裁 黄绵延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秦虹

  5月23日,在“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上,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了储能行业全钒液流电池领先企业北京普能公司(简称“普能公司”)总裁黄绵延,他表示,未来液流电池作为容量型储能技术,将成为资本投资的又一标的。

  中国电力报:普能公司参与了哪些储能项目?全钒液流电池成本是否有望进一步下降?

  黄绵延:普能公司的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是一种基于电解液内金属钒离子的价态变化而实现高效、安全充放电、储存释放能量的储能技术,其突出优点是安全可靠、循环寿命长、储存容量大、系统功率与容量可独立配置、钒电解液无损耗等。目前,普能公司参与了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一期项目,为该工程提供了2兆瓦/8兆瓦时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同时为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项目提供了一套1兆瓦时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额定功率为500千瓦,最高短时输出功率为750千瓦。普能公司在美国、印度尼西亚、西班牙、斯洛伐克、韩国、肯尼亚等国家也安装投运了近50个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电池效率方面,普能公司先后开发了全钒液流电池的一、二、三代储能产品。一代产品的电池效率在70%左右。目前公司主推的二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品,相比一代产品成本下降了近一半,效率提升5%~10%。二代产品主要是新材料的应用和新型电极结构设计、系统配套设施的改进等。目前正在研发第三代储能产品,该产品系统效率目标有望达到80%,在电网、新能源等应用场合,是有竞争力的储能产品。

  具体成本方面,2012年,我们建设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两兆瓦全钒液流电池示范项目时,存储容量为四小时的储能系统的安装成本约为800美金~1000美金/千瓦时,经过五年的技术发展,目前全钒液流电池的安装成本已经下降到500美金~600美金/千瓦时,成本下降幅度达到40%~50%。如果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可以规模化量产,成本还可预期下降约20%。此外,电解液和电池隔膜技术的创新发展,也将成为全钒液流电池成本进一步大幅下降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电力报:您如何看待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前景?

  黄绵延:与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功率型储能技术不同,液流电池属于容量型储能技术。目前储能市场已经形成商业模式的技术,更多集中在功率型储能技术,这些技术在调频、电压支持、需求响应等场景应用广泛,因此很多投资倾向于功率型储能技术。

  未来容量型储能技术市场会是一个投资方向。因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并网,不仅需要功率型的储能技术,容量型储能技术同样不可或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从12%提高到15%,,如果没有容量型的储能设备作支撑,很难做到。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已经不是一项新技术,它经过了长时间的试点示范,但为什么发展这么多年没有得到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容量型的储能市场并没有真正的出现;二是该技术在“十二五”期间主要是做工程示范;目前工程示范阶段已基本结束,下一步,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将向大规模商业应用发展。

  中国电力报:作为储能企业,希望从哪些方面获得政策支持?

  黄绵延:目前,行业有一些呼声,希望国家出台储能补贴政策,我认为国家短期的刺激性政策补贴,会造成储能市场很难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作为企业,我们希望有补贴政策的出台,但是不希望看到一个以单纯补贴为导向的市场环境。我们更多地期望政府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价格驱动形成长效的市场机制,促进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赵雅君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