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铭:探索柴达木光伏+农业跨界融合新态势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讯 记者 谢先哲 报道 “一个代表着绿色转型发展之未来,一个代表着国计民生之根基,光伏使最传统的农业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但如何真正使得光伏、农业完美融合,达到1+1>2的效果,这才是光伏企业亟需考虑的问题。”这是浙江天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铭在2016年首届德令哈光热大会太阳能与农业分论坛上提出的观点。
据了解,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深居大陆腹地,具典型的中纬度高寒、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盆地内表现为干旱荒漠区,而周边山地则属高寒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且多风沙。
“尽管多为高寒气候,柴达木盆地仍是青海省总辐射年曝辐量最大的地区,”冯铭说,“在水资源方面,盆地内水系属内陆水系,有大小河流79条;受结构、地貌和气候的影响,盆地有独立的水循环系统,与外界基本不存在水量和水质的交换,可以说这为光伏和农业相互衔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近年来,冯铭一直在关注海西州的农业科技需求,当地一直以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旱涝并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优化农林牧业产业结构。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原则,充分体现资源高效利用,科技改善和创造环境,促进新能源推动新绿洲事业的发展。他说:“当地农业发展以科技创新、惠民富民手段,促进荒漠化地区农牧民生活致富、生产致强为主要目的,这些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冯铭介绍,目前光伏技术在灌溉系统上应用效果最为明显。其中,光伏喷灌机系统是采用光伏电力解决大型灌溉设备的运行,包括灌溉水利机械运转、提水及增压泵驱动、控制,灌溉系统的智能化管理。而智能灌溉管理系统则由网络监控平台的构建(首部SCADA监控系统)、远程田间RTU滴灌控制器、智能肥料注入系统、农田气象环境监测系统、远程土壤墒情测报系统、远程管道压力、流量监测系统、远程作物长势视频监测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和节省劳动力,达到省工、节水、节肥、节能、增产的目标,打造智慧型农业灌溉园区。
“下一步,还要依托智能云灌溉管理系统,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作物用水、施肥统一调控,实现作物定时、定量的精准灌溉。 辅以土壤墒情监测和气象信息监测,形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信息管理及高效节水灌溉智能控制系统。”冯铭说。
赵雅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