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光热特刊|易跃春:光热发电需要厚积薄发

  2016-09-20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光热发电需要厚积薄发

  ―――访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易跃春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徐秋玲

  近日,随着我国光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以及首批示范项目名单的公布,坊间出现2016年是“光热发电启动元年”等说法,那么这些是否符合我国光热发电的实际情况?又该如何理性看待光热发电的市场及未来发展呢?近日,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理性看待“光热元年”

  中国电力报:我们了解到,现在有“2016是光热发电启动元年”或“2016是光热发电开工建设元年”之类的说法,对此您认可吗?

  易跃春:我国光热发电在“十二五”期间便已启动,为今后示范、规模化及商业化发展积累经验。但是,我不提倡光热各种“元年”的提法,那是宣传、抓眼球的需要。光热发电需要的是厚积薄发,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逐步从科研到示范,再到规模化、商业化进行发展,需要有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过程。“十三五”时期,通过若干示范项目的有序建设,光热技术将逐步成熟,政策环境将逐步健全,经济性将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也将逐步放大。

  中国电力报:那么,有关“会相应带动数千亿市场”之类的说法呢?

  易跃春:目前,光热发电因储热小时数不同、国产化程度不一,项目单位千瓦造价也不同,一般为2~3万元/千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100多万千瓦启动后,会有200~300亿元的项目投资市场,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首批示范项目对光热产业将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高,最终起到示范作用。不应简单地说“2016是光热发电元年,有数千亿元市场”,去鼓动企业和资本一窝蜂进入,导致数千亿元一齐投进去,最终可能出现很多重复的、低层次的、不成熟的项目。光热是国家“十三五”重点支持领域,也是未来投资的重要方向,需要大家逐步有序地进入,边投资、边总结、边提高,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光热产业。

  科技创新能力急需提升

  中国电力报:现在是否是业界关注光热发电的时机?

  易跃春:光热发电值得被关注。同时,每个阶段都应有不同的关注内容,都要有适当的投入来推动它的发展。现在光热产业需要提高关注度,就是要把相关力量聚集起来,共同推动产业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特意去炒作项目投资,只关注项目开发,造成有项目开发才值得关注的现象。

  目前,我国光热发电还处于从科研示范向产业化过渡时期,需要国家每年适度的项目安排和市场支持,培育产业发展。如今,光热发电领域已经由过去几十家发展为几百家企业的积极关注和参与,然而,焦点更多在于商业合作和投资机会方面。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需要业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技研发上,通过示范项目实践,做好经验总结和能力提升。

  中国电力报:纵观全球光热发电,有一种说法是未来光热发电成本的降低主要依靠中国人。对此。您如何看待?

  易跃春:国际上已经看到中国在风电、光伏上具有的制造优势,中国都起到了降低成本,促进全球风电、光伏发展的作用。此外,我们更希望看到国内企业在光热发电上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发挥以往成本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研发和创新,把技术优势也提升上来,最终提高光热自身经济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中国电力报:随着首批光热示范项目名单及电价的公布,光热产业是否会出现“一窝蜂”的局面?

  易跃春:国家支持光热发电发展,开展示范项目,给科研、制造、项目建设等提供积累经验的市场支持,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也不希望出现“一窝蜂”的情况。其实,从产业链来说,面对一个处于培育期的产业,投资企业也会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决策分析,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我们希望,“十三五”期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做好示范项目的建设和经验总结,减少不必要的“学费”,不断提升光热技术水平和成熟度,做好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支持和促进光热产业健康发展。

赵雅君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