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杜祥琬院士:“三化”加快能源互联网落地

  2016-09-14 00:00:00    来源:中国科学报 
A- A+
电力18讯:

  能源是社会生产生活诸多要素的基础,“互联网++”则让能源各种类、各环节之间告别孤立、割裂状态,互联互通。在世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的突破口与增长点的背景下,能源科技革命蓄势待发,能源互联网成为加速能源科技革命的助推器。

  当前各国都在抓紧布局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国也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为共同探索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新模式,日前,2016中国能源互联网大会暨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在秦皇岛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会上指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是“三化”,即电气化、低碳化和智能化;途径是“两个结合”,即将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将横向的多能互补和纵向的能源“源、网、荷、储、用”优化结合。

  “众多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大数据技术等,将能源生产端、传输端、消费端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杜祥琬说。

 

杜祥琬院士(资料图片)

  趋势是“三化”

  “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提出,它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经济、高效、低碳、共享”的能源体系,最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务院确定的“互联网+智慧能源”指导方针不断发力,“能源互联网生态新模式”即将开启。

  对于能源互联网,在杜祥琬看来,其呈现出电气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电气化目前已经是业界共识的大方向,不仅是在能源互联网,也是中国能源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终端能源当中,电力的比例应该大幅度地提高,这就意味着要把非电的终端能源逐步降下来。”杜祥琬表示,现在中国能源的一次能源当中,有64%都是煤炭,这些煤炭一半用来发电,一半直接燃烧。而要想提高电力比重,就要想办法减少散烧煤的使用。

  在杜祥琬看来,用工业余热来取代散烧煤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这既有利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环境。

  能源互联网的另一趋势就是低碳化,这也是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杜祥琬表示,低碳能源要用三匹马拉车,即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只有这三匹马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对煤炭的高比例替代。

  “2015年,我国低碳能源占比约为18%,计划2020年要提高到25%,2030年要达到35%。”杜祥琬说,“低碳能源在电力当中的比例也将从2015年的27%,很快上升为35%,预计2020年前这一比例就会上升到50%甚至更高。”

  最后一个趋势就是智能化,在电力系统中,智能化为提高能效管理提供了可能性。整个能源系统的设计、运营、管理都会与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使能源互联网能够更好自动化、数字化和提高效率。

  能源智能化也会应用到诸多技术,首先是智能感知技术,比如通过智能传感器来输配电网、交通网、天然气网等运行状态的数据,以及用户侧的用能设备、微电网及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状态参数等。

  “目前,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也让我们有条件和需求实现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杜祥琬说,能源系统当中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包括官网的监控、运行、能源的交易用户用能以及各类分布式电源负荷数据,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则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另外,云计算技术可以实时高性能地进行计算,快捷便利地提高资源价值。

 

  途径是“两个结合”

  在杜祥琬看来,能源互联网要想接地气,首先就要使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网络相结合,即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

  传统智能电网的概念是集中式的,随着可再生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应运而生。智能电网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供能方式,它是电网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一个结合,是能源与互联网的主干和资源配置中心。

  杜祥琬强调,集中式智能电网仍然需要,但也一定要注重发展分布式的低碳能源网络,它可以与大电网进行相互补充。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集中式的电网,但随着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发展,家家户户都可以成为能源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杜祥琬表示,这些分布式电源可以构成独立运行的微网,构成一个社区、一个单位或者村镇的能源网络,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来进行高效管理,构成新型能源网络,使低碳化、智能化能够落地。

  除了集中式电网与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相结合之外,杜祥琬表示,能源互联网还应该注重横向的多能互补与纵向的源、网、荷、储、用等环节的优化结合。

  “横向的多能互补就是可以把可再生能源中的核能、火电、天然气联网相互补充,甚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管理,把电网和供热网、供冷网、水网、气象网连接起来,使得效率有更多提高的空间。”杜祥琬说。比如把能源的供给侧和负荷侧及储能统一起来,提供多样化的电能服务,提高综合的效率。

  “如果说Internet是一个信息互联的网络,能源互联网就是一个利用Internet为重塑能源服务的物理网络。因为能源互联网有众多先进的传感器、控制软件、大数据技术,它们把能源的生产端、传输端、消费端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能源互联网这样一种物联的基础。”杜祥琬表示,能源互联网是能源革命的一种体现,它是把新的能源技术、新的用能方式和新的管理模式集合在一起,发展能源互联网的目的在于建设高效、安全、低碳、经济、共享可持续的现代化的能源体系。

  “‘三化’‘两结合’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但干起来却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事,它需要各级政府做好顶层设计,需要很多企业和单位广泛参与,甚至每一个家庭都可以作出贡献。”杜祥琬最后表示,“能源互联网不是摆在那儿看的东西,而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受惠,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新的能源、新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效益。”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设备智能化:奠定能源互联网(IoE)的物理基础
  •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出访韩国、日本
  • 能源互联网产业有望“井喷”式发展
  • “十三五”能源互联网产业有望“井喷”式发展
  • 2020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9400亿美元
  • 能源互联网峰会:建设能源互联网需标准先行
  • 能源互联网峰会丨建设能源互联网需标准先行
  • 南京江北新区申报国家能源互联网示范区
  • 2016中国能源互联网峰会8月31日召开
  •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