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马重芳:要真正解决光热发电技术成熟度问题

  2016-08-22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要真正解决光热发电技术成熟度问题”

  ―――访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马重芳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徐秋玲

  应理性看待光热技术引进

  中国电力报:据了解,全球诸多跨国企业看好中国在光热发电领域的发展前景,摩拳擦掌,欲进入中国市场。对此,您有什么感触?

  马重芳:目前来看,国外太阳能热发电商业运行的装机容量已超过500万千瓦,初具规模,而我国这一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因此,跨国企业的参与有助于我国光热发电产业水平的提升,是一件好事。

  我国呢,从事光热发电产业的科技公司数量不多,经验不足,很多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科研实验室和产业示范基地。从这些方面来讲,国外科技企业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有利于我国光热发电产业的创建和发展。

  中国电力报:与国外相比,我国光热发电产业起步较晚,投入较少,相对滞后。

  对此,有观点主张“全盘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您觉得这是切实可行的路子吗?

  马重芳:如果能引进国外先进的光热发电技术,自然不是坏事。但是也要注意,

  近年来国际上也有在鼓吹 “制造业回归”“哪里创新,哪里制造”,增加了核心技术转让的难度。另外,国外高昂的转让费用往往也令人望而却步。

  我们也要切实地看到,与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等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相比,全球光热发电的技术成熟度目前还不能尽如人意。具体来说,一是成本高。以近期在美国承建先进光热发电塔式电站的两家知名公司为例,其初投资分别为5612美元/千瓦、7273美元/千瓦,后者含10小时的储能,很明显,其价格均数倍于风电与光伏。二是效率低。光热发电年平均发电效率约为13~16%,这个效率显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在可靠性及寿命上,仍有广阔的提高空间。

  我认为,全盘引进西方光热发电的技术,理想的效果也只能打下产业发展的基础,并不能真正解决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因为任何产业都不能无限期的依靠政府的津贴来维持生存。记得美国彭博社的一位记者曾经对我说过:“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必须解决成本问题,这也必须要有中国人的参与。”这是西方国家自己意识到并提出的观点。

  光热发电技术创新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电力报:那么,为了推动光热发电   产业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可以做些什么呢?

  马重芳: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提出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要使光热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并已见诸多项政府文件。这无疑是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巨大推动,也使中国即将成为全球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的中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1000万千瓦是目前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容量的整整两倍。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可能要有2000亿元以上的资金投入。这个决策不但反映了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决心,而且也是深思熟虑、高度科学的战略决策。

  光热发电涉及机械、电子、热工、动力、化工、建材、钢铁等诸多产业,产业链长,集成度高,正是中国具有整体的产业优势,才可以承担起推动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任。这是巨大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只有技术引领,创新驱动才能胜券在握,使这个新兴产业的技术成熟度足以支撑起产业的自我盈利和长远发展,逐步摆脱政府的财务补贴。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承担的光荣任务。

  中国电力报:按照您的思路,中国的产业结构应当足以支撑光热发电这个产业的发展,但是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也能承担起这么重大的使命吗?      马重芳:你这么说也是理解的一个层面。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要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坚强领导。要有产、学、研的深度结合,要有国际合作向“一带一路”发展。关键是要真正解决光热发电技术成熟度的问题。否则成本居高不下,政府势难长期补贴,出口也不易实现。

  需要指出的是,科技创新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光热发电这个新兴产业忽视知识产权,只想依靠项目转让来获取利益,那就很难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当然,对于光热发电的技术创新,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也绝不是事事都不如人。中国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已有大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不但曾被美国的国家实验室高度评价和引用,至今仍是熔盐传热设计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方法。我们也握有不少产业化的实用技术,也有若干跨国公司前来中国寻求交流合作。

  现在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意识到:科技创新是做好光热发电产业的根本出路。相信在国家能源局和科技部的指导下,深入挖掘核心技术,创新合作体制,以真诚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将来定能承担起开发光热发电产业的艰巨任务。我们深信,中国企业的参与将为全球光热发电的发展带来真正的春天。

  

  

  李梁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