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PPP模式须强化效率约束机制

  2016-06-17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以PPP模式扩大公共产品或服务供给的举措虽好,但需警惕短时间集中过度供给公共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的简单重复低效率供给以及地方财政未来超负荷等问题
  近日,财政部与20个部委联合启动了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据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统计,全国PPP项目数量已经达到8042个,投资总金额为9.3万亿元。如此巨量的投资额,既显示出这一模式广受欢迎,其中所蕴藏的风险也多少让人有些担忧。近期在水务、工程、环保等领域,一些专家和业界人士也表达了对PPP过快过热的忧虑。
  笔者认为,以PPP模式扩大公共产品或服务供给的举措虽好,但需警惕短时间集中过度供给公共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的简单重复低效率供给以及地方财政未来超负荷等问题。必须强化效率等约束机制,遵循“量入为出”等稳健财政原则。
  一方面,应当警惕PPP模式导致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公共性”被淡化,从而埋下老百姓将来“埋单”的隐患。长期以来我国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不足,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而PPP模式既将大量的社会资本引入市场,缓解了政府资金不足的压力,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与成熟的管理经验等,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
  但在当前各地财政增收压力大、地方政府融资功能被进一步规范限制的背景下,PPP模式更多地被赋予了稳增长、扩投资的“新使命”,有些被异化成了融资工具,甚至出现政绩导向等非经济因素考量。而在不少时候,公共产品或服务最为重要的“公共性”被淡化,企业未来营运能力、收益平衡以及公益性等被忽略。
  另一方面,应当警惕PPP过快过热,导致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不合理供给,从而埋下未来财政负担过重的隐患。此前,地方以财政收入或是债务直接支付,都存在一定的“刚性”约束,而PPP模式一定程度上平滑了财政“量入为出”的压力,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就导致公共产品或服务不合理供给,并导致未来财政负荷过重等风险。这类似于个人“信用卡效应”,购物刷卡很“痛快”,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支出,而一旦到了每月还款日才知道“痛苦”。
  PPP模式并不是一个融资工具,也不是简单的扩大投资、稳增长的手段。首先,应加强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类,以轻重缓急、公益性大小等,来合理安排实施PPP模式的时间。其次,坚持效率导向,以增加未来财政支付程度作为PPP模式一个重要考量指标。应该优先安排通过提升供给效率实现利润的项目,对需要未来财政购买但公益性显著的项目应有计划地实施,对以未来财政承诺固定回报、明股实债等变相项目要限制实施。第三,坚持稳定供给的原则,防止公共产品或服务波动性供给,导致资源不合理或低效率配置。过热或短缺都不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方式,稳定供给是财政支出合理、公众负担均衡的前提,不可偏废。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