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周鹤良:清洁能源发电的创新发展

  2015-08-06 08:45:19    来源:中国工业报 
A- A+
电力18讯:    
  导读: 截至2014年末,国内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仅为30%左右,占发电量的25%左右,与一些发达国家接近50%~60%的比重还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发电设备装机总容量达到13.6亿千瓦。

  其中:煤电装机容量为9.16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67%;水电装机容量为3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22%;核电装机容量为203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1.3%;风电并网装机容量为960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6%;太阳能光伏并网容量为106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0.7%;燃气轮机装机容量为450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3%。

  国情决定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

  截至2014年末,国内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仅为30%左右,占发电量的25%左右,与一些发达国家接近50%~60%的比重还有很大的差距。

  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水电机组容量达到3亿千瓦,但是因为枯水期因素,发电量骤减,水电发电量年均占19%左右;风电容量达到9600万千瓦,但因为间歇性、波动性和弃风限电等因素,其发电量仅占火电发电量的3%左右;光伏容量达到1060万千瓦,其发电量仅占火电发电量的0.5%左右。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14年底,全国54600亿度电的发电量,75%左右电量主要依靠火电。另外,专家预测,到2020年,燃煤发电机组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67%下降到60%左右,清洁能源机组容量比例达到40%左右。

  因此,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大幅度改变。

  有序推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为进一步有序推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要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发展核电,有序推进风电,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高效推进天然气发电。

  优先开发水电。预测到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将达3.5亿千瓦(其中,中小水电容量达到1亿千瓦),开发程度达到60%以上。据水利规划总院预测,到2030年水电技术可开发量接近饱和状态。正在建设的乌东德水电站,12台套、单机容量为85万千瓦等级。正在建设的白鹤滩水电站,16台套、单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等级。

  大力发展核电。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3000万千瓦,在建28台;预计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5800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1亿千瓦;预计到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1.5亿千瓦以上;目标是核电装机容量在电力装机中占10%的比重,达到2亿千瓦。

  有序推进风电。预计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2亿千瓦。

  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预计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亿千瓦。

  2015年6月3日,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建成投运。重点是服务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输出跨区域输电通道。该项目总投资约260亿元人民币,电气工程装备龙头企业将率先受益。

  该线路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五省,新建酒泉、湘潭两座换流站。换流容量为1600万千瓦,输电线路全长2383公里。线路建成后,年输送电量约为400亿千瓦时,相当于800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将为湖南省能源供应提供可靠的保障。

  高效推进天然气发电。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亿千瓦。

  据预测,到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9亿~20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7.5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突破5000千瓦时。

  控制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例如,北京为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新建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大燃气热电中心。目前,西北和西南两座热电中心已经投产,燃煤电厂全部关停。年削减燃煤1500万吨,到2020年北京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10%以下。

  到2020年,我国西部、北部电源基地向中东部负荷中心送电的格局基本形成。其中,西南水电,西部、北部煤电及风电通过跨区电网送入华北、华中、华东及南方电网的负荷中心。从周边资源丰富的俄罗斯、蒙东、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可以向我国负荷中心地区送电。此外,可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为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应优化发展煤电,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

  优化发展煤电。我国电源结构以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地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煤电为主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在能源结构短期内无法大规模调整的现状下,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核心。应该坚持优化发展煤电,高度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发电。

  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由黑色高碳向绿色低碳转变,逐步走向节能高效,煤炭和石油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会逐步下降。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6月13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讲话中指出,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讲话中特别指出,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这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要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燃烧所带来的污染。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思路。如何解决煤炭清洁燃烧问题,就是要借鉴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以下简称上海外三)的节能减排经验。对此,央视已经进行过报道。

  5年来,上海外三对百万千瓦机组实施多项重大技术创新,在传统的设备运行系统上进行工艺优化,提高蒸汽参数,采用二次再热、改进汽轮机通流部分结构、优化管道系统等措施,供电煤耗达到276克/kW.h。上海外三从而成为全球发电效率最高、煤耗和排放最低的绿色、清洁、高效发电厂。2014年9月,上海外三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基地”称号。

  2015年1~4月,上海外三平均供电煤耗为272.87克/kW.h,综合厂用电率为2.47%,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达到0.74、15.11、17.2毫克/立方米,优于天然气燃气轮机的发电水平。

  华润铜山电厂学习上海外三经验,先后投入2.8亿元人民币,对百万千瓦机组进行改造,也同样达到了上海外三的节能效果。供电煤耗在原设计参数287克/kW.h的基础上,下降到276克/kW.h以下,烟尘、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天然气发电的排放标准。每年节煤价值6000万元,预计5年内可以全部收回改造投资,成为清洁电厂。

  上海外三和铜山电厂的实践证明,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有很大的潜力,节能有很大的空间,发展前景广阔。中央最近召开的第13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指出,积极探索实践,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30万千瓦、60万千瓦技术。当时,美国西屋公司提供的技术为7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供电煤耗分别为330克/kW.h和312克/kW.h。

  30多年来,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我国火电机组的供电煤耗、粉尘、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排放逐年下降,出现了一批清洁高效运转、超低排放的电厂。但是,将来的任务依然艰巨。

  截至目前,全国还有8000万千瓦超高压煤电机组,以及4亿千瓦亚临界煤电机组进入跨代升级改造阶段。国家能源局发文要求,2015~2020年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实施目标为:

  煤电机组供电煤耗从2014年的318克/kW.h下降到300克/kW.h;60万千瓦煤电机组从312克/kW.h下降到298克/kW.h;百万千瓦机组从287克/kW.h下降到276克/kW.h;全国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kW.h。

  粉尘排放达到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达到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达到50毫克/立方米,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或者优于天然气发电排放指标,培育成为清洁环保发电厂。

  相关对策和建议

  为深入推进中国清洁能源发电创新与发展,根据我国能源发展现状,现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低碳经济;二要对传统火电机组进行清洁、节能、高效改造;三要继续发展更为清洁、节能、高效的燃煤电厂;四要把煤电的清洁高效和新能源低碳经济放在同等地位上,传统煤炭资源与新能源并重发展。

  而要达到理想的目标,需要多方努力,同时要多策并举,包括创新驱动;市场驱动;政策驱动和舆论驱动等。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