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卢强:智能微能源网群提升电网灵活性

  2015-07-29 13:39:30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随着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迅速发展,电网灵活性大大提高,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同样是未来电网的基础要求。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在论坛中提出,建立智能微电网群将使电网的灵活性大幅提升,而压缩空气储能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新能源发电储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优化”: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目标

  从根本上来讲,优化,是智能电网最本质的特征。智能,意味着电网能自主自动完成更多的人工操作,避免更多的失误,节省更多的时间,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卢强院士认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是研究如何做好电网优化,把“好”做到“更好”。

  未来的电网,通过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调度,能实现电力系统的完全闭环。一旦发生大事故,对于调度控制来说,计算机的准确性与速度将大大高于层级决策的人工方式。而这只是实现电力系统改造升级的一个方面。

  卢强院士认为,未来电网将是大电网与微电网的结合体,即超大型骨干网架和分布式微电网的结合体。大电网的坚强架构是微电网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微电网具有污染物零排放、接纳清洁能源、超强调节能力的特征,恰好为大电网提供补充。

  微电网的发展,智能化是不变的趋势。卢强院士提出了智能微电网群的概念,智能微电网具有微电网的所有特征,特别是零碳排放的特征。它能自动实现发电、储电、自用电以及与外部配电网交互电量的趋优化控制,优化微电网内部的保护系统,控制系统还能实现微电网与外部配电网“并网”与“离网”的干扰极小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让传统科学与信息科学紧密联合,未来的电力系统应具有机器人的性质,卢强院士举了一个恰当的比方。电力系统理应实现人对于用电需求的各种意志,并能自主自动进行事故研判和处理,未来的电网调度、远程控制、需求响应的技术发展仍有更多的空间。

  压缩空气储能:未来的电能“储蓄罐”

  论坛上,卢强院士提到的一种储能方式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在全球气候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化石能源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的大前提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充分利用尤为重要。清洁能源的污染零排放、可再生的特性让开发者大为乐观,但其不稳定性也给电网技术发展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如何缓解间歇性能源接入对电网的冲击?或者说,如何把这些“任性”的新能源发电储存起来,成为电网调峰的新武器?

  现在电力储能的“标配”是蓄电池。而这种延续已久的储能方式也有缺陷:价格高、寿命短、体积大,有时候甚至需要专用的大厦进行蓄电池的存储,而且,电池的更换与报废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卢强院士在论坛中分享了电量储能的一项新技术――压缩空气机储能,即用弃风、弃水、弃光的电来压缩空气,将空气压缩在一个能装200个大气压的容器内,等到要用的时候,再将压缩空气喷放出来,冲动涡轮机,带动机组进行发电。

  压缩空气储能有三个典型优点: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零碳排放;冷―热―电三联供,综合利用效率高。举一个例子对比,同样储能20万千瓦时,同样使用40 年,锂电池的平均寿命为8年,即每5年就要更换一次,全寿命周期投资需10亿,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平均寿命为40年,全寿命周期投资只需要1.8亿,其使用寿命与经济性远胜于锂电池。

  再举个例子,这套系统在储、发4万千瓦时电的情态下,能够供应1800吨120摄氏度的热水和温度为4~5摄氏度的2万2千平米的冷气覆盖面积,供暖所用热量约可覆盖1500户,而4~5摄氏度的冷风正好是夏季蔬菜和水果保鲜所需求的资源。这种电热冷三联供的储能系统被证明是最节能的储能系统。

  目前,这套系统的科学性已经被验证。卢强院士介绍,在安徽省芜湖市国家级高新科技开发区,就有一套500千瓦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运行一年证明符合设计要求。这套我国自主创新的储能技术,给未来电网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