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永滨:装备自主化是核电走出去的重要保障
2015-05-29 14:01:50 来源:中电新闻网
A-
A+
电力18讯:
“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伴随着核电发展,走过了三十年历程,但全面系统推进核电装备国产化,是从2006年4月大连红沿河核电项目装备国产化座谈会开始的。”5月1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在2015年第三届能源论坛上表示,装备制造业需要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实现装备自主化,才能促进核电“走出去”。
近十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国家能源局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在核电用户的积极配合下,通过自主攻关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核电装备国产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核电装备国产化难点实现突破
“从核岛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核级泵阀到常规岛的汽轮发电机组都具备了批量化的供货条件。”隋永滨表示,包括核岛主泵和核级DCS系统两大国产化难点,也已经通过自主攻关或者与国外合作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集成。
“红沿河、宁德、福清、方家山、昌江等一大批二代技术项目国产化率逐步提高,目前在建机组综合国产化率达到了80%左右。”隋永滨认为,在此基础上,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设备国产化率可以达到85%以上,引进美国西屋AP1000三代核电机组对装备和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消化吸收配套引进的 12项设备制造技术以及结合国家重大专项开展的全面技术攻关,目前除了核主泵、爆破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外,已经完成了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全部关键设备的样机研制、试验和鉴定工作,为我国AP系列核电机组的发展创造了条件。CAP1400设备国产化率预计可以达到80%左右。
隋永滨表示,近几年,装备制造业为核电发展投入的技术改造和科研费用超过了400亿元,目前我国已建成以东北、上海和四川为代表的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发展壮大了一大批为核电服务的配套设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
二代改进机组向三代机组全面过渡
“目前在建核电机组其中70%为二代改进核电机组,但是随着近期国家核准的机组陆续开工和中长期规划在建的3000万千瓦机组的陆续核准,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由二代改进机组向三代机组的全面过渡。”隋永滨认为,我国已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核电发展国产化,核电发展规划和核电走出去的需要。
隋永滨表示,美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等核电强国无不是核电装备制造强国。中国靠进口设备不能完成以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核电装备国产化的重要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不但掌握了核电发展的主动权,而且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可以说,没有核电装备的国产化,就没有我国今天核电的大发展,更没有核电走出去的条件。
“核电装备走出去是努力的目标和结果,但更应该看重走出去的过程。”隋永滨认为,装备制造业要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标准规范和专门人才的培养等许多方面还需要适应国际化的需要,要逐步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这样才能够使核电走出去成为一种新常态。
“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伴随着核电发展,走过了三十年历程,但全面系统推进核电装备国产化,是从2006年4月大连红沿河核电项目装备国产化座谈会开始的。”5月1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在2015年第三届能源论坛上表示,装备制造业需要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实现装备自主化,才能促进核电“走出去”。
近十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国家能源局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在核电用户的积极配合下,通过自主攻关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核电装备国产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核电装备国产化难点实现突破
“从核岛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核级泵阀到常规岛的汽轮发电机组都具备了批量化的供货条件。”隋永滨表示,包括核岛主泵和核级DCS系统两大国产化难点,也已经通过自主攻关或者与国外合作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集成。
“红沿河、宁德、福清、方家山、昌江等一大批二代技术项目国产化率逐步提高,目前在建机组综合国产化率达到了80%左右。”隋永滨认为,在此基础上,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设备国产化率可以达到85%以上,引进美国西屋AP1000三代核电机组对装备和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消化吸收配套引进的 12项设备制造技术以及结合国家重大专项开展的全面技术攻关,目前除了核主泵、爆破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外,已经完成了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全部关键设备的样机研制、试验和鉴定工作,为我国AP系列核电机组的发展创造了条件。CAP1400设备国产化率预计可以达到80%左右。
隋永滨表示,近几年,装备制造业为核电发展投入的技术改造和科研费用超过了400亿元,目前我国已建成以东北、上海和四川为代表的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发展壮大了一大批为核电服务的配套设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
二代改进机组向三代机组全面过渡
“目前在建核电机组其中70%为二代改进核电机组,但是随着近期国家核准的机组陆续开工和中长期规划在建的3000万千瓦机组的陆续核准,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由二代改进机组向三代机组的全面过渡。”隋永滨认为,我国已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核电发展国产化,核电发展规划和核电走出去的需要。
隋永滨表示,美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等核电强国无不是核电装备制造强国。中国靠进口设备不能完成以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核电装备国产化的重要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不但掌握了核电发展的主动权,而且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可以说,没有核电装备的国产化,就没有我国今天核电的大发展,更没有核电走出去的条件。
“核电装备走出去是努力的目标和结果,但更应该看重走出去的过程。”隋永滨认为,装备制造业要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标准规范和专门人才的培养等许多方面还需要适应国际化的需要,要逐步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这样才能够使核电走出去成为一种新常态。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