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陆如 庄启恺:新电改对电网公司设备资产管理水平的挑战

  2015-06-02 16:45:59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A- A+
电力18讯:    
  重工业设备作为一种固定资产,其使用价值高度依赖于使用方式,而理解这种依赖关系需要工程技术的支撑。当用于投资设备的资本面临压力时,设备所有者必须将传统上高度专业化的设备运维技术统合到一个以经济性为标杆的框架中来。由此诞生的工程管理方法被称为(工程)资产管理。

  电网的核心资产是设备。但电网设备的投资与运维成本,在(发)输配售垂直一体化的时代,仅仅被作为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一部分。仅当电力公司的收入被以过网费的形式明晰化,并受国家监管且感受到投资预算削减的压力后,才能进一步驱动电网公司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平衡电网投资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后工业时代社会舆论对电网设备的排斥,也会增加电网取得土地、实施土建、甚至在普通运维方面的阻力,这些潜在风险也是电网资产管理需要囊括的内容。

  上述情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电改9号文)中已经有所体现。电改9号文对电网公司在投资建设输电网与配电网方面,有三个重要的影响。

  其一,输配电价的单独核定、输配售三环节交叉补贴的削弱,将直接限制可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输配电价依照准许成本核定时,通常会引入在固定监管期间削减一定比例成本的目标(监管理论中常表现为x因子)。这代表着输配电企业在冗余度方面的投资将受到挤压,以往的电网的建设理念将受到挑战。南欧经验表明,若无视电力需求下降而延续既往的投资方式,将引发大规模的赤字,最终导致巨大损失和相关其他“并发症”。

  其二,发用电计划的缩减、电力交易体制的演进、电力公平接入原则的建立和售电环节向社会资本放开,这些因素将使电网无法完全掌握(中长期的)设备负荷。由市场主导,甚至新能源接入环境下受天气影响的系统潮流,为设备的运维预算带来显著的不确定性。同时,因输配电价监管所引入的成本控制,在完成电气化的国家会带来大规模的设备老化。若不妥善处理这些不确定性,长期而言电网的可靠性将受到威胁。

  其三,独立的输配环节将受到强有力的绩效监管。绩效监管最初关注的主要是可靠性,国际上主要以停电分钟数和停电次数表示。但国内电网企业也一直背负着众多社会责任,诸如人身安全、公平接入、环境责任等等。通过标杆竞争等方法,监管当局会同时参考绩效指标核定输配电价,给予电网经济上的激励。从电网角度来说,预测和控制其绩效指标便成为了其投资的指导准则。

  欧美电网公司在应对类似上述情形下,引入了原属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这一概念。目前其关注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设备投资管理:天然垄断的电力系统不需要像其他投资一样追求收益率的最大化。然而其仍然需要辨析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以达到对于成本削减的目标。具体到一个设备或资产系统(asset system,一般指一条线路或一个变电站),其全寿命周期成本需要和其预期收益(一般用客户数量和负荷衡量)相匹配。这意味着,未来的电网扩张投资决策的重点,将从工程上的可行性,转向对客户需求的预测,以及财务上的成本控制。

  绩效管理与风险管理:伴随着输配电价引入,监管当局一般会对供电质量提供经济上的激励。与此同时,相关法规的会逐步明晰电力公司对各类事故的赔偿制度。这些监管与法律制度为停电、人身安全、环境损害等各类事故引入了一个若干年内固定的成本。这些潜在的成本是电力运营业务的风险。电力公司在编制预算或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对这些风险做良好的估计,以平衡投资/运营成本和(未来的)绩效。剩余寿命管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电力设备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限制了其投资的灵活性。在设备数十年的寿命周期内,充分利用设备的价值,避免其因为非老化的原因而提前退役,成为了资产管理最核心的课题之一。

  剩余寿命管理一方面要求获取设备老化的状态,另一方面需要和电网规划的时间表互相协调。而电网规划的关注点,除了传统上的容量与冗余度外,还包括一系列问题,如环保/安全法规(如石棉、六氟化硫的使用)、设备信息化/智能化、公众对用地/电站外观的需求等等。

  为了应对以上管理内容,目前欧洲常见的资产管理模型,在三个层面同时展开。

  在战略层,主要关注一个监管周期(4-5年)以上的发展,以及电力公司运营的外部环境。战略层需要对国家监管体制和各类法律有比较完善的了解,并依据它们制定绩效指标KPI和风险定量化的方法(如风险矩阵)。此外,战略层需要对国家能源结构、电价走势、容量走势、用电趋势等话题有着一定的理解,并基于此为设备投资管理和剩余寿命管理提供建议。最后,利益相关者管理是战略层的重要任务。战略层需要尽力保证电网运营与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能够在数十年内能够顺利地获取,这意味着对公众态度、员工素质、供应链等方面对运维活动的影响均有定性的理解。

  在战术层,主要关注一个监管周期以内的资本性投资。资产管理体系开始建立时,一般首先引入战术层。战术层的核心任务是绩效/风险管理和剩余寿命管理。其职责表现为审批主要的投资预算。其主要目标是在战略层所设定的外部环境下,保证运营与发展的经济性。其常见手段是定量化的风险评估、预算编制、收益分析等。除了绩效/风险管理和剩余寿命管理以外,战术层的常见任务还包括知识管理,如工人的技能培训或状态检修的引入,以及信息管理,如主导资产信息系统的开发等。

  在运营层,主要关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技术项目执行。和传统的预防性维护管理相比,资产管理对运营层责任的影响不多。常见的影响包括状态检修技改的实施,现场工作的自动化(以及和中央资产信息系统的连接)等。然而,运营层的重要性决定了资产管理的执行力。资产管理引入的各种新流程(譬如状态数据的采集),需要运营层(管理电网各部分的)各单位之间协作完成。在我国电网基层工作负荷日益沉重的今天,如何为运营层增效减负,是资产管理产生实际效益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电网企业也在不断引进国外电网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但本轮电改的实施将会对我国电网公司设备资产管理水平提升提出新的要求,并在两个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各界共同关心的关键课题需要研究,一是先进的电网资产管理经验与我国传统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上的逐步融合及无缝对接,检修模式转变的主、客观条件的量化,要避免一班人马走两套管理流程的困境。二是我国电网引入国外电网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需要吸取他们的教训,以实现管理水平的弯道超车。譬如运营层业务外包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或者定量化风险管理思维的固有局限等。更正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