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秦海岩:能源互联网与能源革命

  2015-06-11 13:38:28    来源:中国能源报 
A- A+
电力18讯:    
  对于更为封闭保守,壁垒深厚的能源行业,更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和提升,更需要依托互联网为新兴企业逆袭寡头提供机遇。能源互联网是塑造下一代智能电力系统的技术支撑。其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运行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已取得很好的进展。简而言之,能源互联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能源革命面临的挑战的方法集。

  如今,互联网已然成为传统行业升级换代的引擎,是后发企业颠覆行业先进的利器。“互联网+”当真幻化出无限可能,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商店+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出租车+互联网,有了滴滴快的。对于更为封闭保守,壁垒深厚的能源行业,更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和提升,更需要依托互联网为新兴企业逆袭传统寡头提供机遇。

  在当前言必及“互联网+”的语境里,能源互联网也毋庸置疑地成为能源界的显学。能源行业庞大复杂,牵涉广泛,因此关于能源互联网的内涵、特征及应用更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不同角色、不同专业都有基于自身立场的定义和诠释。但无论概念如何新颖和丰富,最终都不能脱离其产生的背景和我们使用这个概念要达到的目的。

  能源互联网概念自2008年美国人首次提出后,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最近被广泛热议,看起来很突然,实则有着深刻而宏大的时代背景。第一大背景就是能源革命的来临。人类社会经历了以人力和畜力为代表的柴薪时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煤炭时代和以内燃机为代表的油气时代,正在向一个全新的可再生能源时代过渡,这将是一场以能源生产清洁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型能源革命,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清洁、高效、经济、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而能源互联网正是推进这场革命的技术手段。第二大背景就是信息技术的指数级进步。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亨迪定律,分别对计算能力、网络带宽、网络价值效应、数字传感器,从技术发展速度和社会经济价值角度给出了准确的总结和预测。摩尔定律揭示了计算能力进步的速度,关于“计算机性能每24个月提升一倍”的预言,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适用。正在热卖的苹果智能手表 IWATCH与1985年生产的价值3500万美元的克雷-2(Cray-2)超级计算机具备一样的计算速度。吉尔德定律对网络带宽的发展速度和成本降低趋势给出了准确的描述,他预测主干网带宽的增长速度每8个月就增长一倍,并且随着使用者增多,成本也在快速下降。不仅有线网络的速度增长迅猛,移动网络也从2G跨入了4G。而在五年前,通过手机进行视频聊天和上网看电影都是不可想象的。梅特卡夫定律则揭示了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即网络价值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呈几何数级增长,就像电话网络一样,一个人的电话是没有价值的,但所有人都使用电话,就焕发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外部价值。亨迪定律反应了数字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速度,变得更小、更轻、更便宜、更好了。看看现在一个可握在手里的智能手机,集合了多少传感器:位置传感器(GPS)、指南针、高清摄像头、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多点式触摸屏、话筒,并且各种新型的传感器还在层出不穷。数字信息技术的指数级进步,促成了一个目标的实现,即 “连接一切”。从传统的门户网站、网商、即时通信这种人与人的联接,到工业互联网形式的机器与机器的联接,最终形成人、机器、过程和数据的互联互通。这是一个基于各种传感器信息的数据大爆炸时代,也是一个基于万物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的智能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可以让机器帮助我们感知一切,优化决策,高效执行。

  与志在“连接一切”的“互联网+”化腐朽为神奇的商业技术力量以及无限可能相比,我们使用能源互联网的目的则具体而明确,即运用新概念和新方法来化解能源革命进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障碍。我国提出的能源革命,基于当前形势而言,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针对能源消费总量巨大、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大力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二是为适应电力系统从集中到分散、从单向到双向、从稳定电源到波动电源的发展方向,需要重塑电力系统;三是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提高风电场、光伏电站等波动性电源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水平。简而言之,能源互联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能源革命面临的挑战的方法集。

  这一理解不是凭空臆断,而是有了探索的雏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针对上述能源革命的三大挑战,都分别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商业实践。

  移动2.0技术、传感技术、智能家电和智能建筑技术在节能降耗方面表现出超强的潜力,2014初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通过对用户衣食住行的管理,在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的同时又能节约能源开销,这是通过能源互联网进行需求侧管理,实现节能的典型案例。

  能源互联网是塑造下一代智能电力系统的技术支撑,在数据和网络的协助下,电力能够按照市场需求实时定价,从而回归真正商品属性,价格取代频率成为调节供需平衡的有效信号,从之前的供应按需求调整变为需求“随风而舞”、“随光而动”。在智能电力系统里,清洁可再生能源电力成为主导电源,工商业、交通、民用等各领域的终端用能全面跨入电气化时代。借住这种系统提供服务的是各种创新型商业模式,例如美国的Opower和德国的E-energy。

  能源互联网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运行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已取得很好的进展。通过信息采集、智能控制等技术打造的机器互联网,使风电场、光伏电站成为同传统电厂一样的高效可靠电源。风电场通过安装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结合资产完整性管理,实现从故障后维修,变为预防性维护,大大降低了故障停机检修时间,提高了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性能。智能控制系统则是通过感知并预测所处环境,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扇区的风况条件,自动采取不同控制策略,在达到降载增寿的同时,提高发电效率。具有自我修正功能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和机组故障情况给出最优的发电策略,比如在故障不那么严重时,保持一定比例发电,或者更快速地再次运行,以提高发电量。这样的技术还有很多,已经在现实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能源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而能源互联网赋予了其实现的技术可能。在公平开放的互联环境中,能源行业“天然垄断”的神话将会被彻底颠覆,多元化的能源商业模式将获得自由平等的发展权利。历史经验表明,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变革,往往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和烈度发生。能源互联网推动的能源革命,即使穷尽我们所有的想象力,也难以预测其到来的速度有多么快,其影响的程度有多么深远。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