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供电局首在灾区成立临时材料站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周明华 陈婷 沈皓羿 报道 “江门局搬了一个临时材料站过来,这种方式要在以后的抢修过程中成为常态,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应该在全省推广。”10月9日,广东电网总经理张文峰在湛江东海岛东简供电所了解江门局抢修情况时说。湛江东海岛是受台风彩虹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用张总的话说,最硬的一场仗就在东海岛,而承担这里抢修任务正是江门局抢修队。
临时材料站并不“临时”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效的抢修工作有赖于高效的物资供应体系。然而,在以往多次的台风抢修复电过程中,物资供应通信不畅、沟通环节繁琐,导致配送不及时等问题都给抢修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江门局在总结历次抢修经验的基础上,整合盘活现有资源,在本次抗击“彩虹”抢修复电过程中,组织江门局物流、东海局物流以及施工、设计、运输五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创先性地在东海岛抢修一线成立临时材料站,将服务关口前移,为灾区抢修提供“一站妥”式的物流服务。
江门局物流服务中心主任陈钢向记者介绍,以线材调配为例,过去,前方紧缺的线缆材料一旦出现缺货或无货的情况,就必须先向施工单位咨询何种线材可以替换,然后向后方仓库查询,确认有货后方能落实发货,这样一来一往浪费大量的时间,也占用了灾区宝贵的通讯通道。现在,有了临时材料站,如果出现订单材料缺货的情况,站内熟悉工程情况与技术细节的施工及设计负责人立刻便可以敲定以何种材料代替,再迅速通过物流部门之间的紧密对接,快速调配。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车装满绝缘子的车没有把货物卸在临时材料站,而是直接开到另外一辆不久前刚驶入临时材料站的运货车,在货物搬运过程中边�边点数目,300根需要运往东简供电所抢修队伍的绝缘子很快的就出发了。高效的反应机制,部门人员间的密切配合,常态化的应急运转机制,让临时材料站变得一点也不“临时”。
灾区物资八小时“次晨达”
10月8日22时10分,材料站收到蓬江局抢修队急需3500米JKLGYJ-150架空导线的信息,要求9日8点前配送到位。接收此物资需求后,材料站工作人员按既定职责分工,迅速行动起来,与省公司、湛江局物流中心取得联系,查找江门局实时库存,站内设计人员考虑物资代替方案……
二十分钟后,湛江局答复现有库存中无此物资,在江门局库存中查到有KLGYJ/Q-150架空导线,且数量满足需求,设计人员即时确认可代替使用后进入备货配送流程。22时40分,材料站得到省物流中心同意调拨指令后,同时向江门局一级仓发出备货指令和向运输单位发出配送指令。23时10分,一级仓完成备货工作。23分20分,配送车辆到达一级仓。9日凌晨5分,完成装车,出车至湛江东海岛。7时35分,抢修物资顺利到达东海岛施工现场。
整个过程,以不到10个小时“次晨达”的专业快递速度,不仅体现了江门局较强的物资应急配送能力,也反映了临时材料站设立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为日后抗风抢修中临时材料站的常态化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江门局物流中心还设立了服务热线及微信群,便捷的实时通讯让等待不再漫长。如需求是否已受理、订单处理到哪一步、物资已经 运到了什么位置等,只需一个定位信息便一目了然。在省公司的领导下,统一调配省、湛江局、江门局储备物资,形成需求供应联动、备货配送一体的流水线式物资供应,及时高效地服务抢修一线。
周小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