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访谈 > 正文

 现代能源体系是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谢克昌

  2016-10-20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现代能源体系是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谢克昌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徐秋玲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于近日在京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海峡两岸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大陆方面理事会理事长谢克昌就“能源革命与现代能源体系构建”作了报告。他认为,推动能源革命及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新形势下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会议期间,就报告的部分内容,谢克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为什么说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谢克昌:我先说三点:一是短期内能源需求持续增加,二是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三是能源强度即单位GDP能耗将逐步下降。以上就是国内外能源发展呈现的三大趋势。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科技与体制机制创新亟待加强,能源发展面临系列挑战。先来看储采比,2015年中国煤炭的储采比近31年,石油为11.7年,天然气为27.8年,且整体呈下降趋势,中国能源并不富足。

  对外依存度上,2015年,中国煤炭和天然气对进口的依存度分别是4.8%和31.1%,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在能源强度方面,中国近乎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所以,为更好地应对能源发展的系列挑战,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就成了必然选择。

  记者:围绕着现代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特征,我们近中期的能源工作应有哪些着力点?

  谢克昌:简单说下“清洁”,它涉及到能源的开发利用全过程。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清洁”通常是指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科学开发和清洁利用。

  “低碳”,主要涉及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根据国情,通过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转化达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和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能源结构的优化是实现能源低碳化的根本保证。也就是说,当前,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是低碳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据IEA估算,2010~2030年,通过节能可以减少碳排放总量的56.9%,高于通过可再生能源22.9%、CCS(碳捕集与储存)10.18%与核能9.97%合计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

  在“安全”上,我们近期需要将能源环   境安全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着重解决能源清洁化问题,保证合理的能源需求增长。

  同时,要加快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为能源技术革命,实现绿色低碳化发展做好准备。中远期要通过能源的需求合理化、供应的科学化、多元化、洁净化、低碳化,建成高效、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实现中国可持续的能源安全保障。

  至于“高效”,能源生产、转化、利用的效率都要提高。通常以单位能源产出效率衡量能效的高低。2014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12.4%,但能源消费量占比高达23%。我国政府实现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系列承诺关键在于提高能源利用率。高效与节能密切相关,如果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就可以减少消耗一半的能源,同时能大量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能源革命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

  记者:您刚刚也提及现代能源体系对碳减排的贡献,能具体分享一下吗?

  谢克昌:2016~2020年,我国政府将积极推动能源革命,实现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非化石能源的规模化发展。预期可以实现如下   目标:2020年,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占比达到62%以内,非化石能源比例达到15%。预测能源结构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比例为6:2.5:1.5,据测算,2020年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84~2.088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5.23~100.22亿吨。相比2005年,202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6.1%,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下降49.4%,可以实现中国政府关于2020年碳减排的承诺。

  经过15年的发展,中国政府推动能源革命效果更显著,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效偏低等情况得到改善,并继续实施有效、全面的系统节能技术,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科学安全发展核电。到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4亿~60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比例达到20%,预测能源结构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比例为5:3:2。经测算得到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809~1.934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7.18亿~116.04亿吨,相比200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比例高于64.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至少下降68.6%,可见,中国政府关于2030年碳减排的承诺   可以实现。

  记者:为更好践行中国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您有哪些建议?

  谢克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显然,能源革命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对此,我们认为:首先,碳减排关键在节能。二要加快发展清洁高效安全多元的电力生产系统,全面构建柔性智能的电力输配网络,统筹电力各环节协调运转,大幅提高电力在终端用能中的比重。三要严格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和低效石油产量,加大原油产能国际合作力度,实现煤炭绿色转型和石油可持续供应。第四,坚持国内外并重、常规和非常规并举,统筹天然气基础设施和终端市场,加快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大幅度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第五,着力突破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油气“两深一非”(深水深层非常规)、核电安全发展、可再生能源成本制约、电网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最后,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体系下,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间合作,特别是实现能源合作与互联互通。

  

 

李梁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京津冀环境治理丨现代能源体系成破题密码
  • 凝心聚力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 “十三五”八大重点工程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 2016两会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王禹民:有效监管构建现代能
  •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 能源|现代能
  •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能源|现代能源体系蓝图绘就
  • 两会时评丨凝心聚力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编辑推荐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

2020-12-30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热点排行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推荐阅读
  • ·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疫苗一样产生革命性影响
  •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伏发展!
  • · 聚焦丨华龙一号总设计师走进央视《大家》 这一次他谈了一个梦想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