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伍出身的兵头将尾——记吉电股份二道江发电公司电控分场冯天成
―小记吉电股份二道江发电公司电控分场
冯天成,一名部队转业的老兵,先后在吉电股份二道江发电公司信息中心和电控分场工作。在企业的新战场上,他依然发扬着军人的精神和作风,以大无畏的精神、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打破常规、勇于革新实践,不断创造佳绩,用军人和党员的高标准开启了一名老兵的“新”传。
从“门外汉”到“获奖选手”
部队转业后,冯天成的第一个岗位是公司信息中心信息员,天天和电脑打交道。虽说电脑在当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可玩是一回事儿,当成工作来作又是一回事儿。为了尽快融入工作、进入角色,他拿出在部队训练时的“狠劲头”,一头扎进书堆里,学习各类专业知识。
“计算机方面的书都很枯燥,你是怎么坚持自学的呢?”
“对,计算机的知识都十分抽象,特别是编程方面的知识。但我就是干这个工作的,即使再难,我也必须把它弄懂弄透。而且我认为,只要是想学,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所以就逼着自己一点点的学。你看,我这个门外汉不也学会了吗!”
在信息中心工作的几年间,他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态度,自学了编程、信息系统、软件维护、硬件维修、绘图、网页制作等相关专业知识,参与了公司新建检修综合楼网络建设、为公司厂内网设计主页等工作,获得公司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而且他还几次参加通化市计算机比赛、吉电股份网页制作比赛等,获得了一次第一名、一次优胜奖的好成绩,从一名计算机专业的门外汉成长成了公司计算机领域的中坚力量。
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去
随着公司100MW机组和200MW机组的投产,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专业人才缺口问题也日渐明显。作为和自动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自然受到公司关注。但坐办公室和去生产班组是截然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甚至有人会说宁可拿着低工资坐办公室,也绝不在灰头土脸的生产班组挣高工资。在选择面前,冯天成毫不犹豫地选择去了到生产班组,他说:我不仅是一名公司员工,更是一名党员,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来到一个新的岗位,他一如既往地勤学肯干,但始终认为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欠缺的还很多,为此,他一面多多跟组作业,增加实际经验,一面系统地了解设备性能等,并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长春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进一步丰富和巩固理论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迅速成为班组的技术骨干,还在转岗第四年成功竞聘到了班长岗位,完成了又一次华丽的转身。
当上班长后的他,将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工作,每天早来晚走,连续多年主动在除夕夜值班,并且更加注重人员技术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凝聚力的建设。一次快要下班时,突发电除尘气动门开关不正常的缺陷,他与另一名同志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处理。该设备正在与施工单位办理交接,图纸等技术资料不全,只能靠他们一根线一根线的校对,工作量很大。由于该阀门有备用,可以第二天人手和时间都充裕的情况下处理,但他决定连夜加班查找症结,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工作将缺陷成功消除,而且在第二天的班前会上,他还将处理缺陷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全班人员分享。因为在他看来,个人工作上的一点点懒惰和失误,都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他不仅要给大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更希望能将一个人的经验和长处,变成集体的共同财富,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力量。
技术达人的“效益经”
近些年,国家十分注重环保工作,节能减排标准一提再提,高参数大机组凭借其在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的优势,绝对“碾压”小机组。公司4台机组均属装机容量较小的机组,除供暖期外,无法争取到较有利的开机方式,加之国家各项政策制约和吉林省用电市场的低迷,多方因素导致企业连续多年亏损。
在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冯天成深知“节约”的重要性,经常向班里人员传递“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理念,勤俭持“家”。工作中,他一贯爱钻研、好动脑、肯实践,班组人员在他的带动下,也纷纷想办法、多动手,坚持能用旧的不买新的、能修不换的想法,在班组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几年里先后实施了DEH系统主控单元修复、SIPOS执行器电源板修复、1号机水环真空泵改造、7号机机保护主机修复、7号机补油电磁阀修复等项目。在修旧利废工作中,他还坚持“修复后的设备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这一原则,为公司节约数目可观的购置资金的同时,实施的所有修旧利废项目未出现安全隐患,他本人也荣获了吉电股份2014年度“修旧利废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赫岩)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