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电股份开局首季现“阳春”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金国华 刘楚祺 报道 今年以来,作为吉林省唯一一家以发电为主营业务的央企上市公司的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型发展、提质增盈”为目标,全面推进落实“优化存量、优质增量、创新管理、创造价值”工作举措,今年一季度各项经营指标好于预期,全口径利润总额达1.89亿元,同比增利509万元,持续盈利能力进一步巩固提升。
抓牢“一线一面”。攥紧“电量生命线”,该公司充分发挥系统内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优势,在冬季供暖期前,便积极开展2016年度电量计划的争取工作,确定了冬季机组最小运行方式,为供热期机组多发、抢发提供基础保证;开拓“供热扩大面”,围绕扩大供热面积、有效增加售热量这一目标任务,该公司一方面积极打造供热品牌,不断提高供热服务质量,一方面加快、加大热网工程建设和热力市场开发力度。其中,长春热电公司2×350MW机组新建工程提前释放基建期启动锅炉的潜在能力,不但保障了基建现场供热,还连续两年实施对外供热,预计到今年供暖期结束,可累计实现供热收入800余万元,完成基建期创收目标。松花江热电公司采暖供热面积增加至1900万平方米,现已成为吉林市内供热辐射面积最大的热电企业,并借助自身背压机组优势,努力打造成为“东北最大的热源基地”。截至3月末,该公司累计发电量41.26亿千瓦时,供热量1404.17万吉焦,同比分别增长0.67%和9.60%。
促进“一补一降”。“补短板降成本”是该公司提质增盈的有效手段。去年该公司燃料管理取得重要突破,入厂标煤单价创六年来新低,在吉林省内四大发电集团中价格最优。今年,该公司燃料管理坚持“好中求好、精益求精”,对所管单位燃料管理的短板问题高悬利剑。制定实施“服务生产、效益为先、阳光采购、管理提升”的管理对标,面对供暖期省内煤炭资源紧缺,铁路运力紧张的严峻形势,自我加压,深入开展燃料精细化管理活动,使燃料各项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从煤炭供应结构、供煤商选择、运输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系统的统筹规划。积极联系铁路部门,加大省外煤炭调运量,保持库存煤量稳定。所管三级单位严把入厂煤质量验收和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采样管理监督,确保进煤质量。根据机组运行情况准确调整燃煤掺配掺烧工作。以“保量、控价、提质”为目标,确定科学的掺配掺烧方案。该公司一季度综合标煤单价同比降低48.72元/吨,增利0.73亿元。火电机组供电煤耗同比降低10.28克/千瓦时,节约成本支出约1641万元。入厂入炉煤热值差低于区域均值7千卡/千克,在省内四家发电公司中排名第二,在集团公司二级单位中排名第二。大幅降低了发电供给成本。此外,该公司还通过持续优化银行贷款债务,降低融资成本,一季度财务费用较预算减少1500万元。该公司检修公司充分发挥内部人才、技术优势,凭借“内部市场创全优,外闯市场创效益”的检修理念,不断拓展系统内外火电、新能源领域检修及安装业务。第一季度共承揽工程项目18项,总合同额为6679.15万元。
做实“一进一出”。一进,加速推进科技攻关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公司全系统注册175个QC小组,群众性技术攻关活动如火如荼。推荐全国电力行业QC小组活动优秀成果3个,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万元。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开展“我为安全献一计”活动,共征集到员工建议162条。一系列举措的有效实施,为该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提供了不竭动力。一出,即是坚定不移走出去发展清洁能源。目前,该公司整体产业结构由传统火电向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延伸,发展空间向西北、华东及南方等优势区域拓展,初步形成东北、西北、华东、江西“3+1”发展格局,足迹遍布了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达全口径装机容量的22.1%,清洁能源如今已成为该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刘卓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连
2021-04-09
- 开工即冲刺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3
2021-02-19
- 河北建投集团召开2019年度中期
2019-09-14
- 风继续吹,粤电惠来电厂AGC储能
2019-06-30
- 内蒙古续建/拟建16个大型火电
201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