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投资陕西公司:风起塬上
在陕北高原,当地老乡习惯把雨水冲刷形成的高地叫做“塬”。冬日的塬上,除了尚未融化的积雪点缀其上,剩下的只有凌冽的寒风,冷清且寂静诠释了什么叫满眼的苍凉。
位于榆林神木市谢家堡乡的一个个塬上,与别处最大的不同在于那一排排矗立的风机诉说着建设者的辛劳与忘我。
在近五个月连天昼夜的忙碌中,要不是同事提醒,赵宏伟已经忘记了2020年12月31日是自己的生日;要不是照镜子,90后的张广斌都没注意自己已经长了白头发……
这群与风作伴的人也近乎“疯”了,究竟是为了什么?
“谢家堡风电场涵盖了神木项目4、5、6期,如期完成项目建设,在总体装机容量上有所突破,旨在为下一步发展增强后劲。”国华投资陕西公司副总经理赵宏伟说。
如果说风起塬上是大自然的馈赠,那么在谢家堡,风起塬上更写实了建设者扎实能担当的作风。
对于具有丰富风电项目建设运营的国华投资陕西公司管理团队来说,神木项目4、5、6期建设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从4月下旬进入基建动工阶段,一路走来挑战不断。
“今年的年景确实难上加难。”赵宏伟介绍:“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给项目建设前期征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超预算的补偿首当其冲;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设备供货紧张、人员紧张,由此带来的紧张影响波及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问题要一个一个稳妥化解,工作只能平行推进、全员齐上阵。即使如此,国华投资陕西公司的职工人数依然不能保证已投项目生产运营与项目基建的同时进行。
焦灼阶段,一场特殊的驰援拉开了序幕。在国华投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本部建设部、山东公司、巴彦淖尔公司、新疆公司、通辽公司等兄弟单位的支援相继到来。
8月3日,赵宏伟从通辽公司来到陕西公司。为了抢进度,他带着项目部的8名90后在谢家堡租了3间民房“安营扎寨”。3间民房兼顾了宿舍、会议室、办公室、餐厅四项功能。
为了进一步优化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情况,项目建设团队的足迹遍布谢家堡的各个塬上,那条线路需要优化、如何优化,那一点需要完善、怎么完善,他们一一写在纸上、记在心里,专业专注与吃苦耐劳只有大地见证。
“通过优化完善,对100多处通信线路、30多条电力线路就行了修正,有效节约了投资,提高了项目运行的经济性。”赵宏伟介绍说。
建设的现场如火如荼,在设备催缴的厂家刘富足、崔峻源在紧盯着设备的生产进度。用刘富足和崔峻源的话来说,那不是在催设备,而是在抢设备。不仅如此,他们每天还要把催缴的进度与驻守建设现场的建设部负责人沟通。
把时间压缩到极致,把各个环节做到无缝对接。
的确如此,虽然已过中午饭时间,负责施工现场的白斌依然紧盯着现场进出的每一天车辆,组织卸货、吊车转位,每一个环节都在他的指挥下井然有序。
饿了就啃一口面包,渴了就喝一口随身带的矿泉水。在设备吊装最紧张的阶段,这是他的常态。
“从驻地送饭到施工现场,最近的距离也都在十公里左右,本来大家都很忙,后来我就提出干脆不用送了。”白斌笑着说:“我带点干粮就行了,这样大家都节省了时间。”
有一种忘我从中不难管窥。身处一群年轻的90后中间,赵宏伟说自己时常被深深的感动着,恍惚中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95后的张天宇来自国华投资新疆公司,这是他第一次来陕北高原,在这次支援工作中他负责线路施工的安全检查工作。尽管是一名支援者,在分内的工作之外,他还兼顾起了巡线的工作。
“无论在新疆还是在陕西,最大的区别只是在于空间,但内心都是装着一个共同的事业,因为我们都是国华投资人。”张天宇说。
提及这群年轻的建设者,赵宏伟说,张广斌、、白斌、田振振、燕艳芬、刘正、王欣、还有两个张鹏他们在4个多月中没有休息过一次,即使距离神木市的家不到1小时的车程,可他们做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什么?
张广斌说:“这是我第一次作为项目部经理完成的第一个作品,这一年对于国华投资陕西公司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为了这个集体、为了未来,辛苦一点算不了什么。”
质朴的言语,一张张笑容灿烂的“娃娃脸”和着冬日塬上的风,一切似乎又是那样的充满生机。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