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能哈尔乌素矿王云:冲锋“疫”线的老兵
“一日来当兵,终生听党话。”来自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队的王云曾是51038部队的坦克兵,亦是一名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疫情期间,他是疫情防控的“先行者”,也是能源供应的“排头兵”。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无私赤诚和一片丹心。
闻令而动,向战而行:“我们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阻击战全面打响。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王云在朋友圈看到准格尔旗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组建退役军人抗疫应急队的消息时,第一反应便是“我要报名!”。“作为一名老兵,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王云第一时间在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很快,王云被旗政府委任为薛家湾退役军人抗疫应急队队长,然而这支队伍包含他在内仅有十八人。“人多力量大,我应该召集更多的弟兄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他积极发动周围社会关系,通过朋友圈、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召集广大退伍老兵。“国家有难,兄弟们,上啊!”山河激荡英雄气。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这只队伍迅速壮大,最终发展至三百余人。
疫情期间,他们卡点执勤,搬运物资,引导车流,这支队伍始终战斗在最前沿,奋战在寻常巷陌,受到了全旗人民的一致好评。一身迷彩绿,一片赤诚意。一个红袖标,一颗火热心。“兄弟们,好样的,没给咱当兵的丢脸!”王云如是说。在危难中请缨,在朔风中逆行,包括王云在内的老兵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本色与担当。
无悔坚守,真情奉献:“我去执勤了,你照顾好家!”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老兵踏上了新战场。一顶绿帐篷,一把体温枪,一本登记薄,一个二维码,成为了王云新的“钢枪”。
白天,他是运输队副队长,负责安全生产,确保疫情期间能源保供正常运行。晚上,他是社区卡点执勤志愿者,坚守在社区防控的第一线。“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阵地,这可是大事儿,马虎不得!”出入人员信息登记、体温检测、提醒住户做好个人防护,每一项工作,王云都极有耐心。“我去执勤卡点了,家里就留给你照顾了!”这是王云每晚出发前都要与妻子说的话。小家和大家,他毅然选择了大家,只得把对妻儿的愧疚埋入心底。每天晚上20:00正式接班执勤,直至24:00交班,第二天一大早6:30准时从家里出发去单位上班。整整61天,循环往复,风雪无阻。
“有这样一个丈夫,我自豪还来不及呢!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呢!”当王云工作、执勤无法两头兼顾时,妻子便会替他顶上,卡点执勤,为隔离人员买菜,取快递,购置生活用品。“爸爸妈妈,好样的!”在夫妻俩言传身教下,孩子也受到了感染。大女儿在三八妇女节那天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了鲜花,献给了执勤的阿姨,并为各个卡点送去了方便面和饮料。疫情期间,王云个人及家庭捐款达4000余元。
肩挑重任,使命必达:“特殊时刻,绝对不能出岔子,不能给疫情防控添乱!”
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生产保供人员紧缺问题始终是困扰矿山满负荷运转的最大制约因素。并且,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本就存在平盘道路狭窄,卡车作业困难的问题,生产更是难上加难。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队主要承担矿原煤及岩石的运输任务,共有职工400人。疫情期间,该队同时处于居家隔离职工人数最高时达96人,异地未返岗人员15人,职工在岗率仅为72%左右,卡车司机严重紧缺。身为生产副队长的王云压力不可谓不大。
“特殊时刻,绝对不能出岔子,不能给疫情防控添乱!越是艰难越向前!一定要保证安全生产平稳运行!”王云心中暗下决心。可是人手不够,又得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这可咋办。王云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提高效率是关键!”通过集思广益,王云终于想到了好对策。
他先对班组人员数目进行了调整,保证每班作业人数相同。同时,通过优化车铲配比,杜绝压铲情况,提高生产效率;全面盘查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出动率,减少故障率;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规划卡车行驶路线,减少道路弯道、重载下坡、单行道作业,提高效率,降低了成本,确保卡车安全运行。他还和同事创建了“队班子成员包保责任制”工作模式,确保隔离到期人员有序返岗。疫情期间,运输队共计拉运土岩64365车、拉运原煤43993车,达7147530吨,安全高效地完成了生产任务。
这回,王云不负所望又打了漂亮的一仗!时至今日,“一防三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王云为这场战疫保供的“大考”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脱下戎装,初心不变;脱下戎装,军魂未改。这个有着满腔热血和忠诚的老兵,将怀揣着不变的坚守与执着继续在煤炭生产一线彰显军人本色。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