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宜昌“两江四岸”新通道——葛洲坝五公司承建湖北宜昌至喜长江大桥纪实
7月18日,湖北宜昌至喜长江大桥正式通车。黑色的路面、白色的斜拉索、红色的塔柱、银色的箱梁,构成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多彩长江大桥,成为宜昌市新的标志性建筑。
至喜长江大桥是葛洲坝五公司实现“大交通”战略落地、市场拓展和新商业模式经验积累的重要项目。在大桥建设中,五公司创新技术,攻坚克难,与国内大跨度桥梁建设的佼佼者——中铁大桥局同台竞技,圆满完成了建设使命。
新模式 科学评估大胆尝试
2012年年底,葛洲坝五公司与中铁大桥局组成联营体,正式以BT模式承建至喜长江大桥。随后,双方各出资50%的股份组建BT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政府回购等。同年11月18日,至喜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BT模式即“建设-移交”,几年前曾一度受到政府和企业的热情追捧而大放异彩,随后又因增加了政府债务风险而遭遇困境。
BT模式对政府和业主而言,既可以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建设期利息;对银行而言,为资金找到了一个长期而安全的出路,有稳定、较安全的收益率;对施工企业而言,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形势进入建筑领域的高端市场和市场占有规模的扩大,更是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
至喜长江大桥项目被纳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是宜昌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项目,也有大桥建成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每年3000万元的维护保养资金支撑,对于项目建成后的移交回购有强大的资金支付能力。在葛洲坝集团及五公司经过大量科学的考察、评估、洽谈后,认定至喜长江大桥项目是值得投资建设的BT交通工程项目。
“项目策划阶段,我们与业主积极沟通,就BT模式的项目融资、纳税筹划等工作展开积极准备。”葛洲坝五公司宜昌至喜长江大桥项目前总会计师康永辉介绍说,“规避风险方面,至喜项目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担保条件,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就合同约定的土地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确保政府方提供的土储土地价值能覆盖项目总投资,降低了企业的风险。融资方面,至喜项目公司不担保、不控股,没有增加企业资产的负债率。”
新大桥 改变的不只是交通
在长江经济带上,三峡区域位于长江中上游接合部,又处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多个国家战略的叠加区,担负着承中启西的关键链接和支撑作用。
而宜昌作为三峡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更是要担当起三峡区域振兴崛起、服务长江开放开发的历史重任。为尽快推动“大城梦”,发挥宜昌在三峡城市群的支点作用,宜昌实施“宜昌新区”战略,打造国家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湖北“黄金发展”的核心支撑点,三峡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动力点。
大城梦,需要新的交通引擎。至喜长江大桥是宜昌市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市政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推动宜昌未来发展的核心区——点军区的快速发展。大桥全长约3234.7米,双向六车道,总投资27.5亿元。作为宜昌本地企业,葛洲坝五公司将“大交通”战略的实施与宜昌市交通网络的完善紧密结合,主动参与到大桥的投资与建设中。
至喜长江大桥是一座交通要道桥,宜昌跨江通道进一步丰富。大桥建成后,近期可与夷陵长江大桥形成中心城区交通“内循环”,远期将与伍家岗长江大桥构建宜昌城区道路枢纽“大循环”,成为连接长江南北以及西坝“两江四岸”的新通道、新景观。
至喜长江大桥是一座“生态桥”。大桥处于“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为给中华鲟“让路”曾两次否了建桥方案。最终增加投资两亿元,采取一跨过江、水中不设桥墩的建设方案,采用定向照射护栏灯、污水收集系统等环保措施,避免对中华鲟洄游的影响,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及长江珍稀生物多样性。
至喜长江大桥还是一座反恐大桥,能有效保障三峡区域的安全。长期以来,作为跨江通道的葛洲坝坝顶公路存在重大的反恐安全隐患。至喜长江大桥正是葛洲坝坝顶公路的替代大桥,通车后,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新反恐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新科技 奠定行业地位
葛洲坝五公司承担了至喜长江大桥三江桥及引桥的全部施工任务,占整座大桥施工任务的一半左右。在全国技术专家对至喜长江大桥方案的多次评审中,一致认为三江桥的技术难度、施工难度均超越了800米大江悬索桥。
“为实现优质、高效履约,五公司在项目策划中就树立了以技术创新为理念的管理思路。”葛洲坝五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说。
高低塔施工是攻克的第一个技术难题。3号塔柱高109.5米,低塔也有74.7米,塔柱内暗藏复杂的预应力结构。经过一番研究,项目技术团队将传统的翻模施工与新兴液压自爬模体系有机结合,自创了一套新的施工工艺,集合了两者的优点,施工效率翻倍,既能保证外观质量,减少错台,也能节约大量成本。如何在210米宽的三江上空施工是另一个需要攻克的施工难题。三江是葛洲坝2、3号船闸的必经航道,不允许江中有任何桥墩或者临时施工设施,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即利用两个复合式牵索挂篮从三江两侧同时悬浇施工。葛洲坝五公司轻松地打破了一项纪录,该复合式牵索挂篮是目前国内同类型中最大、最重的挂篮,单边挂篮达到300吨,单节主箱梁最重达660吨,而且左右结构并不对称。
而在斜拉索的索力转换中,要将挂篮所承受的重量转移到主箱梁上,再由斜拉索传导至塔柱受力。索力转换需要大量复杂而准确的计算,在施工前期,项目部技术团队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109.5米的主墩施工、300多吨复杂挂篮的创新运用和斜拉索的施工与索力转换计算,标志着公司一举突破掌握了大跨度中央索面不对称弧形变截面箱梁斜拉桥施工关键技术,同时形成了科技创新成果。”葛洲坝五公司路桥研究所负责人刘雄介绍说。
2015年,至喜长江大桥被授予2014-2015年度“湖北省建筑结构优质工程”。2016年,葛洲坝五公司的《中央索面中央索面不对称弧形变截面箱梁斜拉桥施工关键技术》荣获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被评定为国际先进,一举奠定了葛洲坝五公司在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技术方面的地位。
同时,葛洲坝五公司积极创先争优,坚持高标准的安全文明施工,始终以文明形象展现在宜昌市民面前。在近三年半的建设过程中,葛洲坝五公司获评为“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项目部QC小组荣获了“2014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新起点 跨越江海大展拳脚
以至喜长江大桥建设为起点,葛洲坝五公司开始在大江大河上大展拳脚,先后承建了安徽长淮卫淮河大桥、荆州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枣潜高速汉江特大桥、福建永定高速龙湖特大桥、泸州长江六桥等一批跨越长江、淮河、汉江的特大型桥梁,同时突破了跨海特大桥市场,在福建台湾海峡附近承建了佛昙湾跨海特大桥和旧镇湾跨海特大桥,实现了跨越大江海湾的壮举。
“目前,五公司同时在建且结构复杂的大跨度桥梁接近10座,同时在建的长江大桥也达到3座,业绩正不断丰富,跨越江河湖海的业绩已齐全。”葛洲坝五公司市场开发负责人介绍说。
以项目为依托,葛洲坝五公司成立路桥研究所,组建跨江、跨海大桥技术研究小组,专攻大跨度桥梁技术研究,逐渐掌握了大跨度桥梁的深水位基础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等核心技术。
葛洲坝五公司也逐渐成长为大跨度桥梁市场的一支劲旅,有能力承建跨越江河湖海的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的各种类型大跨度桥梁。
湖北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