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踏水通南北——葛洲坝五公司承建安徽长淮卫淮河大桥纪实
“却思两日淮河浪,心悸魂惊尚未平。”曾让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心悸难平的淮河,如今即将一桥连接南北。在淮河北岸,塔吊林立、机器轰隆、人头攒动、工程车辆来来往往,这是葛洲坝五公司参建的安徽长淮卫淮河大桥上繁忙的施工景象。
长淮卫淮河大桥是安徽省第一座公路钢桁架拱桥,也是葛洲坝集团承建的第一座跨越淮河的双桁钢桁架拱桥,更是五公司进军安徽省路桥市场的开拓性工程。
助推蚌埠大发展
安徽省蚌埠市,皖北中心城市,地处淮河中游,京沪、京福、淮南等铁路在这里交汇,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历史上,蚌埠市的交通建设始终与城市发展的曲线同步。然而,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蚌埠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其市内交通账本亟需不断充实,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再次跨越隔断南北的淮河。
根据《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为完善区域交通,打造“高速外环、快速中环、城市内环”及多条城市出口辐射的路网布局,进一步提高蚌埠跨河通道的通行能力,长淮卫淮河大桥项目应运而生。“项目建成后,对于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完善过河通道布局,减少城市交通绕行具有重要作用,把解放路淮河大桥、朝阳路淮河公路桥从重负中解放出来。”葛洲坝五公司长淮卫大桥项目办公室主任丁伯承指着地图说。
“大桥通车后,将助推蚌埠市临港产业园和沫河口工业园无缝对接。”据蚌埠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吕家雨介绍,该项目的建设是加快蚌埠城市发展、加快淮河两岸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迫切需要。对于促进城市间联系和资源互补,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和利用,完善蚌埠市空间发展布局,打造幸福的皖北中心城市具有重大作用。
作为葛洲坝集团“大交通”战略的旗手,转型中的五公司需要进一步突破技术含量较高的大跨度桥梁市场。为此,葛洲坝五公司紧紧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寻求市场,发挥优势,展现作为。2013年年底,五公司成功取得突破,正式签约承建安徽省长淮卫淮河大桥。
敢于创新不断提升科技水平
长淮卫淮河大桥为葛洲坝集团首座特大型钢桁架拱桥项目,也是首座完整跨越大江大河的钢桥,大量深水基础、各类深水围堰、大桁距钢桁拱等在集团桥梁业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葛洲坝五公司的建设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和重担。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技术人员发现,16号墩地质情况与原设计有较大出入,入岩深度较设计提高了3至8米,且岩性完整坚硬,使用10吨锤每台班进尺仅0.1米,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技术团队经过仔细研究,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确定采用引小孔方法,通过破坏孔内岩层完整性,增加破碎临空面,使钻孔进度达到0.8至1米每台班,大大地提升了施工速度。
水下施工也是一大考验。长淮卫大桥主桥有4座深水墩,需要完成36根大直径桩基。国内企业通常一次性设置36根钢护筒辅助钻孔。但因淮河施工区域河床软弱,河泥覆盖层较厚,原设计需要投入1400多吨钢材。项目部技术团队经过充分论证,多次优化施工方案,采取二次周转、降低护筒口高度、优化壁厚等系列措施,仅投入原计划三分之二的钢材,为项目部节约大量成本。葛洲坝五公司也成功掌握了大型深水墩施工技术。
该项目施工区域是安徽省的水路枢纽,年吞吐量上千万吨,对正常通航和安全要求高,也给施工加大了难度。项目部紧急组织技术团队对主桥架设方案进行讨论,并积极与设计院沟通,在经过严谨计算以及多方论证后,最终决定采用边跨配重及主墩拉索来实现主桥无应力合拢来解决这个难题。“因为桥梁建造采用无应力合龙工艺,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精确调整,使南北岸两侧的梁体无须外力作用,很自然地结合连成一体。”长淮卫大桥项目经理周友辉介绍说。这是整个工程中技术难度最高、精度要求最细的关键步骤之一。
“伴随着长淮卫淮河大桥的顺利施工,葛洲坝五公司已成功掌握大跨度桥梁施工的核心技术,包括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特别是深水桩基施工,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葛洲坝五公司将有能力站在更高的平台,与业内桥梁施工劲旅同台竞技。”该公司总工程师吕志林骄傲地说。
精益求精抓项目管控
自进场后,项目部在规范施工、成本控制、风险管控、安全质量等方面精益求精,狠抓管理,力求打造葛洲坝五公司在安徽省的首个精品工程。该项目在安徽省交通厅开展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检查考核工作中取得了综合考核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并作为安徽省示范工地被业主广泛推广,树立了葛洲坝集团良好形象。
高质量的施工必须要高标准选择施工队伍。大桥主桥钢桁拱造价高,制造、安装工期也最长。而钢桁拱作为栓焊结构,杆件制造精度极为关键,已成行业共识。项目部通过广泛考察,在公开招标的基础上,反复比选,反复谈判,选择了国内最顶尖的钢桁桥制造单位,为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创造了条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河道两岸设置数千吨钢栈桥、钢平台,同时上万吨钢杆件需要高空拼接,大型爬坡吊机、大型提升站、大量拼接涂装人工作业都需要在高空、水上进行,属高风险项目。在各方努力下,本桥在安徽全省第一家施行了《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判别了各部位各工序风险等级,并给出防控措施,并每月举行危险源辩控会,提前分析预控各类施工风险。
在风险控制中,项目部加强精细化管理。淮河2014年桥址上下行船舶高达5万艘,航运十分繁忙,而项目圈占水域达50%以上,航道压缩严重。后期架设时剩余的狭窄航道上空也要临时侵占,需要多次转换航道,安全压力非常大。对此,项目部采取班前会制度,坚持“一校一会”,并实行安全网格化管理,依据施工开展和安全员配置情况,结合工程地理环境等特点,将施工现场划分五块区域,专人负责,分工分片巡查。对于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迅速整改,限期消除。同时为应对淮河汛期防洪的巨大压力,项目部编纂了防洪应急预案,并在施工现场进行了防洪应急救援演练和综合演练。
飞龙踏水通南北,长虹卧波福两岸。为了2016年年底大桥顺利合龙通车,项目建设者正在征程上奋勇前行,为实现公司的桥梁梦蓄力书新篇。
图为安徽长淮卫淮河大桥效果图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干货!一图读懂中国能建2019年工
2019-01-24
- 中国能建集团(股份)召开2019年工
2019-01-22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企业文化
2018-11-17
- [2017年]全国电力设计院20强 ,
2018-10-18
- 辉煌40年 | 电力规划40年回顾
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