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访谈 > 正文

政策性电价体系是抽蓄发展最大障碍——专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东平

  2019-02-20 22:28:02    来源:中国能源报 
A- A+
电力18讯:

由于全国电力发展的协调性问题形成的电力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抽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不足2%。

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性电价体系是企业发展抽蓄的最大障碍。目前峰谷电价不到位,两部制电价未全面落实,政策不利于抽蓄发展。

日前,国家能源局同意《关于青海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有关事项的复函》,青海省抽水蓄能电站共规划7个站点;1月初,国网5座抽蓄电站同时开工。我国抽蓄电站发展按下“快进键”。

在此背景下,我国抽蓄电站整体发展情况如何,发展难点在哪里,如何破解政策障碍?带着上述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东平。

装机占比

不增反降

中国能源报:“十三五”期间,抽蓄电站能否完成既定开工目标?

陈东平:从目前开工速度来看,完成“十三五”既定的开工目标没有问题。不过,在电站开工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特别关注两点,一是要预防投融资的风险,二是要注意抽蓄电站发展的综合管理能力建设问题。

中国能源报:目前我国抽蓄电站发展情况如何?

陈东平:截至目前,我国抽蓄电站总规模已由2002年底的不足580万千瓦发展到目前的3000万千瓦。但由于全国电力发展的协调性问题形成的电力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抽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不足2%,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尽管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电网企业大力推进抽蓄电站开发建设,但发电企业未能在抽蓄项目开发中发挥作用,致使目前抽蓄电站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比例较2002年还要有所下降,抽蓄电站在电网系统结构调整的贡献远未能达到电力系统要求的期望。

目前,政策已经放开了发电企业开发抽蓄电站的限制,但发电企业开发项目的上网政策仍没有新突破,因此,仍然无法调动其积极性。

缺乏统筹导致

封闭开发

中国能源报:发电企业无法在抽蓄发展中发挥作用,原因何在?

陈东平:由于历史与政策因素,抽蓄电站作为电网调峰的手段曾在政策上获得了充分肯定,并被赋予独特的开发体制与模式。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是基于电网是真正需要抽蓄电站的企业,因此只能由电网企业开发利用。

这个政策的规定,像有吃菜需求的人就要自己种菜一样。政策导向使抽蓄电站开发体制在2003年以后,由市场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模式改为电网独资模式。这种模式在运行上可以最充分地发挥抽蓄在系统中的作用,但在开发模式上却形成了封闭状态。

中国能源报:缘何如此?

陈东平:这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背景密不可分。2002年网厂分开的电力体制改革,极大调动了电力投资主体投资电力产业的积极性。其后15年,是我国电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全国电力总装机由2002年底的3.75亿千瓦发展到目前的17.7亿千瓦。但缺乏统筹条件下的电力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发展的系统不协调性,电力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这种不协调在经济的周期性发展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目前,电力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在东部火电利用小时的降低,西部的“弃水”,以及全国性“弃风弃光”,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普遍现象。全国电力体系运行的总体不经济性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地方各自为政,GDP、民生、社会等问题阻碍电力系统优化。目前,只能被动采取电力降速方式应对。

抽蓄发展同样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复杂历程,抽蓄发展的理念更是远低于人们对常规能源的认识。在以电量为主要矛盾的计划经济时期,抽蓄独有的填谷特性不可能与电力系统的经济性联系起来。

租赁或可规避

政策壁垒

中国能源报:当前抽蓄产业发展的最大掣肘是什么?

陈东平: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性电价体系是企业发展抽蓄的最大障碍。目前峰谷电价不到位,两部制电价未全面落实,政策不利于抽蓄发展。业内寄希望2014年《关于完善抽蓄电站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制定更多实施细则,但政策方面已无法再拟定细化。

例如,受抽蓄电价枷锁,我国首个由发电企业投资建设的湖南黑麋峰抽蓄电站连年亏损,最终交给了电网企业。

中国能源报:如何破解抽蓄行业发展难题?

陈东平:目前,我国抽蓄电站与电网系统的经济交换模式主要分为峰谷电价、两部制电价和租赁模式。前两种是依托现行电价政策维系的,电价是决定抽蓄与电网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电价制定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策性电价体系(非市场定价),政策电价机制的偏向性难以避免。

在目前难以逾越的政策壁垒下,要想大力发展抽蓄产业,最有效的路径是绕过政策性电价壁垒,采取合同收益方式建立抽蓄电站与电网的经济关系,例如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广蓄”)模式,这是目前经济和社会效益运行的成功案例。

广蓄租赁模式是通过合同谈判方式建立抽蓄企业与电网企业的价值买卖关系,抽蓄企业将电站以租赁模式交付电网企业全权运行管理,电网企业以车间模式运营,这种模式绕开了复杂的政策性电价问题,保障电站开发业主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能使电网系统以最佳模式运行电站。

中国能源报:在国内推广租赁模式具备可行性吗?

陈东平:广蓄的运营管理、盈利模式值得推广。目前,我国抽蓄电站主要由电网企业实行自营的计划管理模式,未来电网企业可在蓄能电站规划和调度运行方面行驶主导权,放开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市场,以租赁或收购的方式统一在电网企业中运营,利用市场的力量与协作机制,推动蓄能电站的快速发展。

未来,电网公司成立抽蓄运营公司,针对抽蓄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经济性问题组织系统论证,关注蓄能电站对电力系统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巨大差距,建立租赁或收购的系统盈利模式。在网厂分开的电力体制模式下,会涉及到电网与发电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应研究在抽蓄经济性总量条件下的利益分解关系,建立抽水蓄能-电网与发电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条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统筹协调与研究抽水蓄能在系统的经济性问题和在现有管理体制模式下相关企业的利益关系问题,调动系统各方积极性,促进抽水蓄能良性发展。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专访电力现货市场/区块链专家R

2018-05-26

热点排行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推荐阅读
  •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疫苗一样产生革命性影响
  •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伏发展!
  • · 聚焦丨华龙一号总设计师走进央视《大家》 这一次他谈了一个梦想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