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访谈 > 正文

赵成昆:核电发展不会进入“冰川时代”

  2018-10-21 16:47:5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此前看到一篇不错的采访

叫核电发展不会进入冰川时代。

分享于此

  以飨各位。

 

我国连续几年没有新的核电项目获批,向“2020年核电在建机组达3000万千瓦”目标的挺进速度放缓。

 

作为世界首批以及美国首个AP1000项目,V.CSummer建设夭折,先进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全球建设阻力重重;韩国宣布弃核,24个机组在寿命期满后将不再建造新的项目……

 

对于这一切,关注核电产业的媒体、业界分析人士逐渐从观望到失望,而公众对于这个行业的不理解也日渐凸显,一些关于行业的消极看法悄然出现,核电僵局、发展停滞、行业淬火等字眼始见于各种行业分析文章中。

 

这类说法是否客观?如何看待这几年我国核电新核准项目为零的局面?身处核电行业多年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有着自己的观察。

 

客观地分析评价到2020年我国核电建设的“步速”,站在50年、上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轴上眺望产业远景,这位年逾七旬的核电老人始终坚定且自信地看待这个产业的发展,没有气馁也并不激进。

 

他对记者笑言:“看待一个产业的发展,不要看短短三五年就轻下判断,不要轻易动摇。”

 

静待2020:不是停滞,而是稳健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身在核能行业协会,无论是从行业数据的层面还是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来说,对这个行业有相当深入的观察。那么,您认为当前的能源形势下,特别是在十九大之后,能源发展有哪些新的动态?整个核行业发展又有哪些新的契机?

 

赵成昆(以下简称“赵”):就目前来看,应该说国家整体的能源形势是稳中向好。清洁能源增长迅速,目前数据显示,火电占比60%,水电占比20%,风电9.7%,光伏5.7%,核电不到4%,风电已经仅次于火电水电。这表明,国家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下的决心是很大的。就核电而言,从2016年开始至今没有新项目获批,近三年利用小时数正逐年降低。这说明电力需求趋缓,核电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核电产业来说,这些都是挑战。

 

目前,业内大家谈得最多的两个话题,一个是近两年没有新项目获批,另一个是海阳、三门两个AP1000项目建设进度的推延。这些都涉及到2020年核电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我看来,预计2020年建成58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难度不大,然而在建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如果想完成压力较大,国家需要进行调整。

 

但面对这些不那么利好的消息,我个人感到这不是因为核电发展出了什么新的、大的问题。总体上核电运行、建造质量的控制都是相当不错的。我们现在常常能看到一句话——“中国大陆所有运行核电机组未发生过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二级以上事件和事故,在建核电机组质量保证、安全监管、应急准备体系完整”。

 

这充分说明,我国目前核电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是好的。另外就是公众对核电的发展也有所担心,特别是2008年、2009年后发展速度增快,带来了一些供货质量问题、人力资源问题等,这些都是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但是,我认为在政府的重视、企业的努力下,各种措施及时到位,使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与此同时,我认为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国家对核电安全的要求极高(尤其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高度关注在发展过程中怎样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设施的安全水平。

 

第二,也正是基于同样原因,国家提出新建核电必须满足高水平要求。实现从二代技术向三代技术转型这样的跨越,是国家对核电的要求,但这种转型并不容易实现。目前国内共有三种堆型符合三代要求:四台AP1000、四台“华龙一号”以及两台EPR,共十台机组符合三代技术指标。

 

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待时日。我们常说“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是功”。目前,我们正在根据各方面的需要调整建设节奏,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在我看来,对于这个产业的长远发展,这也是一种“利好”消息。

 

记:您刚刚提到了“华龙一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机组,它的建设进度尤显重要,关系到我国核电出口,关系到我国先进核电技术与国际上其他品牌的竞争。您如何看待“华龙一号”的建设?

 

赵:我刚才谈到核电的整体态势,强调了对于核电建设步伐调整整体的支持与看好。但是我也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主要就在于“华龙一号”的建设问题上。

 

“华龙一号”的技术是在已经掌握的成熟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的设计理念、装备生产能力与二代改进技术是继承与提升的关系,特别是抵御严重事故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不存在革命性的变革与重大风险。所以我个人建议不需要等到“华龙一号”首堆完全建成再考虑批量化建设的问题,因为它的核心部分技术非常成熟。考虑到全球竞争,我国核电大国地位的确立等等因素,我建议“华龙一号”的建设可以适当提速。

 

纵观百年:不在朝夕,旨在长远

 

记:虽然您看待核电产业发展的态度很乐观,但近几年面临的诸多挑战的确让不少业内人士产生了怀疑和困惑。自身发展受限,其他能源增长迅猛,在这样的情况下,核电的未来真的会一片光明么?

 

赵:这几年,我在各种场合都会反复提及一句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么多年的发展,天文、人文在核电方面有没有变化?我个人感觉还是有的。我们可以看到整体的利好,核电是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这一点已经渐渐深入人心。

 

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是搞核安全监管出身,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监管部门发展速度以及能力的提高像我们国家一样。上世纪90年代核安全监管队伍只有300人,手段、经费都不足,现在光审评队伍就有600人,加上6个监督站每个都有好几十人,另外监管理念也有进步,而且在北京还建了一些实验设施,建成后会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

 

原来都是按照法规条文来评价的,现在自己也可以对一些重要工程技术问题进行估算,开展各种形式的验证,应该看到从数量上、国家的投入上以及监管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基本满足监管任务需要。

 

尽管如此,对于核领域的质疑、反对之声从未间断,即使在业内也有人在强调安全监管再严格也难保万无一失。

 

从整体国际形势上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现象纷呈:韩国宣布脱核,24个机组在寿命期满后将不再建造新的项目,已经开工建造的两个机组还将继续建完,但脱核政策没有变化。

 

日本由于福岛核事故后基本处于弃核的状态,经过一系列工作虽然计划恢复核电原来20%的发电量,现在5个机组经过安全评估已经重新启动,但日本监管规定其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批准,所以日本的核电恢复也比较艰难。

 

可是与此同时,正面动向也很多。英国从经济发展角度做出了比较大的核电规划,与我国也进行了合作;欧洲国家也启动了核电的发展;最近包括孟加拉国、俄罗斯等国在核电建设上也频频有所动作。

 

应该说,这个产业的发展始终处于众说纷纭的风口浪尖、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瞬息万千的多端变化当中。如何完整地看待其发展,不是看三年五载,也不是看一池一地,而是要把视野放宽,时间拉开,看大势、看长远。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核能必须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所以我们不妨对核能的态度再亲近一些。而那些矛盾问题最终会随着核能的技术进步逐步得到解决。

 

要着眼于今后五十年一百年,为了能源安全找出一个比较长久的解决之道。看待核技术不能光看现在的状况,应该往前看一步,从压水堆、快堆再到聚变堆,要充分估计到技术的进步会给问题带来新的解决办法。国家之所以这两年放慢核电发展的脚步,还是希望保证核电的安全,不能发生类似于福岛的事故。但是依然要看到现在核技术的进步也正在急速地将这个产业推向先进更先进、安全更安全。

 

假如一些观点停留在社会上普遍的说法,那么可能给出的结论会缺乏客观。举个例子,10年前我们国家AP1000招标的时候,采用当时美国核管会批准的第十五版,但是现在已经升级至第十九版,主要的技术改进我们都纳入了后续的建造过程当中。很多问题,我们现在很难说清孰对孰错,但要充分地看到核科技的进步、管理的进步,并相信这些发展的问题必然会在发展中逐渐消弭。

 

我想强调,到目前为止中国核电厂运行的业绩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靠运行单位的努力以及国家充分监管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提高得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不要光把眼睛盯在当前。

 

中国核电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而要放眼今后几十年上百年。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专访电力现货市场/区块链专家R

2018-05-26

热点排行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推荐阅读
  •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疫苗一样产生革命性影响
  •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伏发展!
  • · 聚焦丨华龙一号总设计师走进央视《大家》 这一次他谈了一个梦想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