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访谈 > 正文

这个领域,不缺好技术,愁的是把技术“嫁出去”——访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首席执行官卫昶

  2018-07-26 12:15:17    来源:朱妍 中国能源报 
A- A+
电力18讯: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原则再被强调。如何进一步完善清洁利用技术,扭转煤炭粗放使用的局面,仍是当前关注重点。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煤炭央企,原神华集团(即合并后的“国家能源集团”)早在2009年,便专门成立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聚焦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开发。近10年,有哪些先进技术在此问世?作为“龙头”研究院可为行业发展提供哪些宝贵经验?我国在煤炭清洁利用方面还有哪些“短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首席执行官卫昶。

文丨朱妍

 中国能源报记者  

     

 


  技术是煤炭清洁利用的基础  

      

 

中国能源报: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和经销企业,原神华集团在以煤为主的业务布局下,为何要成立清洁能源研究院?

卫昶: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占据一次能源消费“大头”。但不同于过去,现阶段的煤炭利用不再无章可循,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路径难以为继,清洁化、低碳化成为大势所趋。

      

大家常说,判断“清洁能源”不看出身,看排放。能源利用如何对环境影响最小,这是清洁化探索的意义所在;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效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则是低碳化目标。而要实现两个目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作为基础必须跟上。作为全国最大煤炭央企,我们对此更加关注,这是自身发展需要,也是为行业转型贡献力量。

中国能源报:研究院成立近10年,为行业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如研发了哪些先进技术?

卫昶: 过去三年,低碳研究院共申请专利500多项,在煤的清洁转化、煤化工催化剂、储能、水处理、先进材料等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先进技术,例如在煤电的超低排放方面,开发了包括催化剂再生、回收、检测及新型催化剂在内的脱硝催化剂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开始了商业推广;在煤化工方面,与神华煤制油公司共同开发的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已经在工业产线上成功应用,第二代技术正在完善中,有望有更高的烯烃收率。

      

再如以粉煤灰为基础的高性能新型绿色材料研发,克服粉煤灰成份多样、来源不确定等潜在弊端,现已成功制备多种高粉煤灰含量建材制品配方,一举实现资源化利用。

 

 

  进步虽快但“短板”犹存  


      

中国能源报:纵观整个行业,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如何?

卫昶: 过去三年,低碳研究院共申请专利500多项,在煤的清洁转化、煤化工催化剂、储能、水处理、先进材料等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先进技术,例如在煤电的超低排放方面,开发了包括催化剂再生、回收、检测及新型催化剂在内的脱硝催化剂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开始了商业推广;在煤化工方面,与神华煤制油公司共同开发的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已经在工业产线上成功应用,第二代技术正在完善中,有望有更高的烯烃收率。

      

再如以粉煤灰为基础的高性能新型绿色材料研发,克服粉煤灰成份多样、来源不确定等潜在弊端,现已成功制备多种高粉煤灰含量建材制品配方,一举实现资源化利用。      

中国能源报:可否举例说明“短板”何在?

卫昶:长期以来,我们更注重煤炭本身的清洁利用,但到目前强调更多的是全产业链环保。以下游为例,二氧化碳排放等难题长期存在,尚未实现突破。

     

尽管不同的技术被用于二氧化碳的捕捉、应用和填埋,但经济性一直是个挑战,未能根本解决。另外地下可封存容量到底多大、是否能保证安全、可否实现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问题,也还未找到明确的答案。可以说,二氧化碳是减排的关键之一,暂未找到合理技术及应用途径。

      

再如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长期受到高成本制约。能不能找到一种技术,将成本控制在可行范围内?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希望改善现行处理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及对设备投资的要求,同时实现处理后的资源化利用,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成果转化过程漫长而关键  


      

中国能源报:结合上述瓶颈,下一步应如何突破?

卫昶:近期来看,我认为可主要关注效益提升。比如,如何通过系统优化提升电厂综合效益,效率上去了,排放也会随之降低。这也是实现清洁化、低碳化最直接、最容易的方式。      

中国能源报:除技术本身,我国煤炭清洁利用研发还缺什么?

卫昶: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好技术,难点在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过程。只有具备竞争力的技术,才能真正走进市场,而这是一项不断完善、没有终点的探索。尤其对于现有技术的替代,动辄好几年时间,过程十分漫长,我们现在就有多项技术在经受这种考验。

      

另外我们要创造更好的研发环境,使研发人员能够真正专注于创新,而不是短期利益驱动的跟风研究;要有更多一流的应用研发机构,真正瞄准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从而保证研发工作的顺畅和有效进行。

      

要知道,煤炭清洁利用不是一项短平快工程,而应聚焦长远发展。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

2020-12-30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热点排行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
推荐阅读
  • ·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疫苗一样产生革命性影响
  •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伏发展!
  • · 聚焦丨华龙一号总设计师走进央视《大家》 这一次他谈了一个梦想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