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存量设备管理 助推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访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斯颉
优化存量设备管理 助推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访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斯颉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冯义军 白明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面对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我国电力工业走向了怎样的历史发展方位?新时代的电力工业基本特征有哪些?作为电力行业最核心、最大存量资产的电力设备管理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推动电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斯颉。
我国电力工业标定电力强国新方位
记者: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的新理念发展,我国电力工业已稳居世界第一电力大国并迈向电力强国行列。对此,请您对这一历史性跨越做一个基本的勾画。
刘斯颉:我国电力工业由世界第一电力大国迈向世界电力强国,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各类发电装机体量规模均为世界第一——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34119万千瓦、5899万千瓦、16367万千瓦、13025万千瓦,全部世界排名第一。
电网设备投运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总长度达687786千米、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总容量为373331万千伏安,全部居于世界第一。其中特高压输电线路总长度突破4万千米位,居于世界第一。
电力装备技术水平迈上世界前列。我国已经在火电清洁高效超超临界机组、柔性直流输电、智能电网设备、5兆瓦级风机、大容量储能设备等新一代电力技术方面,引领世界电力科技潮流。其中,煤电机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全国已建成投运的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已突破100台,位居世界第一。同时,电力设备运维管理水平也居于国际前列。
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电网配置清洁能源作用明显增强。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领跑全球,新增清洁电力装机规模占全球增量的四成,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最大的电网。
建成一大批具有世界重要影响的标志性、引领性、首创性的里程碑式电源、电网设备工程,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例如,全球在役的最大火电厂三峡水电,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送电距离最长、输电容量最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哈密南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
新时代电力工业全方位呈现新特征
记者: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新时代。在您看来,我国新时代的电力工业呈现出哪些基本特征?
刘斯颉:当前,电力工业领域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创新时期。我国已进入了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信息物理融合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新时代的电力工业,在组织架构上由单一电力生产企业转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在电源结构上由化石能源主导转向清洁能源主导过渡,在电网系统上由大电网主导转向互联主干电网与区域配电网、分布式多能互补微网混合,在经济增长形态上由追求电力资产发展规模转向追求发展质量,在发展方式上由注重生产要素驱动转向设备技术与管理方式集成创新驱动,在生产运维方式上由人工化转向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互联化,在创效增值形态上由粗放型转向精益型,在资源利用上由立足自有资源、独享资源转向共建与共享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变革观念优化设备管理是“开山斧”
记者:在新时代,推动电力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您认为当前应该从何处破题?推动电力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
刘斯颉:首先在思想上从追求电力资产规模向追求电力资产质量方面转变。“跑马地”的思维在经济增长放缓、电力市场需求放缓的新常态下已经不适应。从电力企业层面来讲,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着力培育企业增长的新动力。
从煤电充当发电“主角”向甘当发电“配角”转变。现今,煤电企业要给风光发电让路,昔日的发电老大从“主角”变成了深度调峰、调频的辅助性发电的“配角”。煤电企业要对低碳绿色转型的世界性大趋势有充分的认识,强化甘当发电“配角”思想,在构建我国清洁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新征程中,不断探索煤电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的新途径、新优势、新功能。
从“独享经济”观念向“共享经济”观念转变。“共享经济”是新常态下求解“新矛盾”的一把钥匙,是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电力行业推行“共享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进入新时代,电力行业在推进“共享经济”方面要有新气象,多协同作战少单打独斗,要有一套推动“共享经济”形成的机制,把“共享经济”这本经用好。
对于设备密集型的电力行业而言,17.8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存量资产规模和68.8万公里的电网220千伏及以上线路、37.3万千伏安的变电容量,是电力企业最核心的、也是最大的存量资产。因此,推动电力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战场,要放在优化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上,全面提升电力企业设备管理效率、效益,确保电力设备这块核心存量资产保值增值。
推进设备管理效益创造性引领性增长
记者:“新时代”对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那些要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该工作当前面临的哪些挑战?
刘斯颉:电力工业进入新时代,对设备管理工作理念、模式、方式、手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体来讲,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总逻辑,以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造提升旧动能、培育新动能为着力点,以强化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为模式,以深化电力设备管理“四化”建设为抓手,以“化风险”、“降成本”、“保蓝天”为三大攻坚战,以探索“大云物移智”与设备管理深度融合为助推器,积极推进电力企业设备管理效益探索性、创造性、引领性增长。
当前的电力设备管理工作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电力设备管理思维、机制、方式、手段还位全方位、深层次地转变到新发展思想、理念上来,改革创新活力还未充分释放出来。电力设备管理费用投入受到挤压,推行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还缺乏强有力的常态机制。
同时,基层运维检修、抢修服务队伍力量不足,配网现场作业和设备运行安全风险大的矛盾逐渐凸显。其中,风光电场、内燃机分布式企业设备运维管理相关技术薄弱,运检管理标准规范版本宽严不统一,检修队伍良莠不齐。若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又存在影响设备本质安全及核心技术数据外流的风险。
再者,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信息壁垒尚未打破,一些先进管理经验、技术成果、工艺得不到及时推广、分享。“大云物移智”等深度融合电力设备管理工作还不平衡、不充分。
降成本建体系成资产优化管理最佳路径
记者:推动电力企业将发展着力点、主战场定位于存量资产优化管理的有效路径有哪些?
刘斯颉:首先是降成本。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标任务,降成本理应成为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不断强化降成本意识,广拓降成本空间,深挖降成本潜力,培育降成本新动力;建立降成本机制,列出成本优化清单,制订降成本措施,建立成本管理比对系统,形成降成本的协同合力;共建降成本平台,一方面在各类设备管理标准规范、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集约集成、共建共享,另一方面解决目前电力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电力企业同心协力把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好、应用好。
其次基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全面构建现代化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体系,包括构建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体系,构建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三大标准体系”构建电力管理设备创新体系,构建电力设备管理大数据应用体系,构建电力设备技术状态诊断分析评价体系,构建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电力设备管理智库支撑体系,构建电力设备管理攻关协作体系,构建电力设备制造质量提升体系,构建电力设备管理国际交流合作体系。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
2020-12-30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