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访谈 > 正文

可再生能源调峰需求给天然气带来机遇──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守海

  2016-08-29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可再生能源调峰需求给天然气带来机遇

  ──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守海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安栋平

 

  近日,本报记者就当前天然气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天然气产业政策系统研究》作者陈守海进行了交流。陈守海表示,可再生能源的调峰需求给天然气发展带来了机遇。

  我国储气设施发展相对不足

  中国电力报: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要看基础设施能否满足需求。有资料显示,美国天然气管道长度是170万千米,欧洲接近400万千米,而中国只有12万千米。您对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有什么建议?

  陈守海: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美国相比确实差距很大,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天然气市场和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差距整体也很大。美国是天然气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大国,占世界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量的1/5多。而中国天然气市场2003年以后随着西气东输一线的建成刚刚起步,还处于成长期。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在天然气供应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在最终消费者支付的天然气价格中,很大一部分是管道运输和配送费用。现在,我国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是开放的,只要有市场需求,国家鼓励各种经济主体投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天然气管道投资收益相对稳定,而且在第三方准入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下,投资管道建设还可以控制下游市场,企业对投资天然气管道建设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现在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发展还是很快的,基本能够满足天然气市场发展的需要。发展相对不足的部分是储气设施,按照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报告,已经形成的工作气量才53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2.7%,而且地域分布不合理,远远不能满足安全供气的需求。   

  促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大力发展天然气,结合城镇化和环保要求,在发电、工业燃料、交通运输领域推广以气代煤、以气代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用气比例,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市场需求;其次,国家要加强规划引导,及时公布天然气发展规划,引导更多企业投资天然气生产、进口、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对于亟需发展的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国家要制定鼓励政策,严格供气安全责任,放开调峰气价,对储气库建设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第四,对于管道建设,现在主要的困难是路由不足,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强规划,协调天然气管道和其他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在管径和管输能力方面预留发展余地,要求管道之间互联互通,构建全国统一的天然气管网。

  必须减少煤炭生产中甲烷排放

  中国电力报:在G20能源部长会议上,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呼吁,政府和公众应对生产天然气时产生的甲烷排放问题加以重视,尽早制定法规来严格强制控制甲烷的泄漏。在天然气安全供应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陈守海:通常认为,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天然气燃烧时二氧化碳和其他颗粒物排放少。二氧化碳的罪过,就是它被认定为是温室气体,空气中含量增加可能会导致地球变暖。实际上,天然气也就是甲烷,是更加厉害的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在天然气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天然气泄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如果我们看重天然气相对于燃煤的二氧化碳减排作用,就必须重视天然气生产和运输中的泄漏问题,采取必要的法律和技术措施,减少甲烷泄漏和直接排放。   

  我觉得甲烷排放比较严重的,应该是煤炭开采领域。我们知道,煤炭生产中有瓦斯,瓦斯就是甲烷,只是浓度相对较低。为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煤井必须进行通风,也就是把煤井里的甲烷抽出去,排放到大气中。我国几乎生产和消费全世界一半的煤炭,煤炭生产中的甲烷排放量是非常惊人的。减少煤炭生产中甲烷排放的办法,一是对煤井中的瓦斯进行收集、提纯、利用;二是在开采煤炭之前,先开采煤层气,尽量减少煤层中甲烷含量的流失。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做得还很不够。

  气电是改善能源结构现实选择

  中国电力报:如何把天然气培育成主体能源,未来要重点发展哪个领域?

  陈守海:从天然气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主要是提高发电领域用气量。前些年,我国由于天然气资源紧张,国家曾经制定了几个版本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限制发电用气,鼓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居民用气和工商业用气。现在,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天然气市场相对供大于求,为我国大力发展天然气利用提供了历史机遇。

  我国现在火力发电主要还是煤电。我国水能利用已经比较充分,替代煤炭发电的可以是核能、天然气,也可以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核电选址困难,社会公众存在安全疑虑,建设和维护、弃置成本也不低。随着技术发展和规模效应,风能、太阳能已经相对廉价,但稳定性差,还是需要传统能源为其调峰。天然气不但资源相对丰富,可以承担基荷发电任务,还可以为新能源承担调峰发电的任务。因此,天然气发电是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实选择,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天然气利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交通运输用气。天然气用于交通运输,一是替代汽油,现在很多城市的出租车都进行改装,用压缩天然气,比汽油的价格便宜。如果加气站能够更多一些,家用汽车也可以使用压缩天然气作为燃料。二是替代柴油,使用LNG,用于大型客车或货运汽车。LNG汽车的增加,又会促进LNG加气站的建设,建立起良性循环,LNG替代柴油就可以逐步实现。三是替代燃料油。船用燃料主要是柴油和燃料油,污染物排放量非常大。如果能够用LNG替代燃料油为轮船提供动力,对于大气环境治理就很有意义。天然气用于交通运输,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加气站的建设。汽车、轮船都是移动的交通工具,加气站数量少,加气不方便,是阻碍交通运输领域用气的主要原因。

  建设竞争性的天然气市场

  中国电力报:当前,天然气产业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如储存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贸易定价方式亟待创新、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等。您最关注哪些方面?在天然气政策和价格改革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陈守海:问题很多。储存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一是因为天然气是气体能源,能量密度低,运输成本不可能低。在最终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中,石油价格有大约5%是运输成本,天然气价格有50%是运输成本。没有办法把天然气的运输成本降到像石油和煤炭那样低。二是因为天然气严重依赖管道运输,而天然气管道具有自然垄断属性。虽然国家对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制,但为了鼓励天然气管道建设投资,在核定价格时必须给投资者一定的收益率。收益是按照建设运营成本来计算的,在收益率额定的情况下,成本越高收益也就越高。这客观上等于是鼓励管道企业提高建设运营成本。三是天然气管道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也未能实现公平开放,造成一部分管道重复建设,一部分气跑了冤枉路,增加了天然气运输成本。至于储存成本,我国天然气储备量还很小,在天   然气供应成本中占比还很低。储气库不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国家只要放开天然气价格,让市场来决定储气费就好。

  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有现货交易和长期合同,现货交易价格一般是随行就市,长期合同一般是规定定价公式,签订照付不议合同。国内天然气销售,国家还在实行价格管制,但管制的范围和力度都越来越小,最终必然会全面放开。所以,我们讨论天然气贸易中的定价机制问题,需要先明确是讲国际贸易还是国内销售。随着国家全面放开对天然气销售价格的管制,天然气国际贸易和国内销售将实现价格接轨。现在长协合同中的定价公式一般和油价挂钩,这的确不尽合理,因为天然气和石油虽然有一定的替代性,但目标市场并不完全一致。有人提出应该把廉价的煤炭也考虑进去,但一样存在不合理之处。我觉得,理想的定价方式,是建立充分竞争的天然气交易市场,让市场能够随时确定交易价格。

  我不觉得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天然气带来竞争压力。相反,我觉得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过程中,调峰需求给发展天然气带来的更多是机遇。

  目前,我正在做一个国家能源局和城市燃气协会委托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方面的课题。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是建设竞争性天然气市场、提高天然气行业效率、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国电力报:对于能源行业出现的弃水、弃光、弃风等问题,您认为如何解决?

  陈守海:能源行业弃水、弃风、弃光的问题,主要是调峰问题。可再生能源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稳定,想要的时候它没有,不想要的时候它来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果不能解决调峰问题,电网受不了,用户也不答应。如何储能是能源行业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储能问题解决了,就不用弃水、弃风、弃光了。大规模储能不容易,天然气开停方便,在短期内是为可再生能源调峰的最佳选择。但是,天然气电厂作为调峰使用,必然降低其投资效益,这一部分成本需要有人承担。

 

责任编辑:赵雅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

2020-12-30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热点排行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推荐阅读
  • ·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疫苗一样产生革命性影响
  •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伏发展!
  • · 聚焦丨华龙一号总设计师走进央视《大家》 这一次他谈了一个梦想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