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社会主动选择电能
2013-09-16 09:00:1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访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
9月6日,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就促进能源消费电气化等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在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的宏观背景下,实施电能替代的意义是什么?与其他能源相比,电能具备哪些优势?
单葆国: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全国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性。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把西部、北部的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西南水电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到东部,在能源终端消费环节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气),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的必然选择。
研究表明,直燃煤(油)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而电能在终端消费环节的转换效率和排放明显优于煤和油,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并进行集中排污治理的环保效果明显优于分散燃烧。随着清洁能源发电比重的提高,在终端用能环节实施电能替代煤和油,能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治理城市雾霾的有效措施。
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发展过渡到中速发展阶段,电力增长也将趋于中速发展,供电企业售电市场增长无法继续依赖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方式。实施电能替代,也是公司稳定和开拓售电市场的有效途径。
电能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具有更加便捷、安全和清洁的优势,随着能源价格比对关系逐步趋于合理,石油、天然气价格将不断上涨,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将使电能替代项目具有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
记者:在促进能源消费电气化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取得了哪些成绩?结合我国能源现状和发展预期,您认为我们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
单葆国:公司多年来坚持开展电能替代工作,已建成360座充换电站和1.5万个交流充电桩,形成了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累计推广热泵1.1亿平方米,电蓄能480万千瓦,陶瓷窑炉电加热项目205个。
目前,我国有近6亿吨煤炭用于直接燃烧(居民生活用煤1亿吨、工业燃料用煤5亿吨),汽车保有量突破1.2亿辆,每年消耗石油1.7亿吨,因此我国实施电能替代的潜力巨大。
现有条件下实施电能替代,可优先重点推广应用热泵、电动汽车、电铁、城市轨道交通、电水泵、电窑炉等经济性较好的技术;居民电炊具、电热水器虽然目前的经济性较弱,但由于电能便捷、安全等优势,具有推广的潜力。电采暖、蓄热式电锅炉需要推动政府出台相应的环保、电价及资金补贴政策后,大规模推广才有经济性。
记者:电网是各类能源转化利用和高效配置的平台,未来国家电网的规划发展应如何适应并有效推进中国能源的清洁、安全、高效、低碳发展?
单葆国:当今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新能源和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来临。以风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大部分要转化为电能来使用,电力消费将会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电网是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各类能源转化利用和高效配置的平台,未来在推动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家电网规划建设方面,通过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有效推进我国能源清洁、安全、高效、低碳发展。
今后,我们应重点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特高压电网,加大跨区跨省输电规模,增强电网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二是不断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智能电网是高效环保的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生产、转换、输送和使用效率,增强能源供给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
记者:在电能替代的环保、电价等方面,我们还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单葆国:当前,我国实施电能替代仍面临一些困难。一是能源价格严重偏离真实价值,这是影响电能替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天然气价格与电能相比有明显经济优势,在很多领域甚至出现天然气替代电能的情况。二是电能替代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虽然已有一些针对推广电动汽车和热泵的鼓励政策出台,但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的配套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
因此,应争取政府出台鼓励电能替代的支持政策,引导社会主动选择电能,淘汰高污染、低效率的用能方式。比如制定城市限制性环保政策,在城市中心区强制淘汰、关停燃煤、燃油锅炉等低效用能设备。完善电价政策,结合国家销售电价分类结构调整工作,争取支持电采暖等电能替代的电价政策,适当扩大峰谷电价差,研究建立与需求侧相匹配的发电侧峰谷电价政策,提升电能替代经济性。推动政府出台对减排效果突出的电能替代项目的财政补贴政策,提高社会主动实施电能替代的积极性。推动政府提高燃油汽车排放标准,延续电动汽车已有的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等支持政策,加大电动汽车推广力度。
9月6日,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就促进能源消费电气化等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在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的宏观背景下,实施电能替代的意义是什么?与其他能源相比,电能具备哪些优势?
单葆国: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全国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性。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把西部、北部的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西南水电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到东部,在能源终端消费环节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气),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的必然选择。
研究表明,直燃煤(油)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而电能在终端消费环节的转换效率和排放明显优于煤和油,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并进行集中排污治理的环保效果明显优于分散燃烧。随着清洁能源发电比重的提高,在终端用能环节实施电能替代煤和油,能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治理城市雾霾的有效措施。
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发展过渡到中速发展阶段,电力增长也将趋于中速发展,供电企业售电市场增长无法继续依赖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方式。实施电能替代,也是公司稳定和开拓售电市场的有效途径。
电能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具有更加便捷、安全和清洁的优势,随着能源价格比对关系逐步趋于合理,石油、天然气价格将不断上涨,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将使电能替代项目具有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
记者:在促进能源消费电气化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取得了哪些成绩?结合我国能源现状和发展预期,您认为我们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
单葆国:公司多年来坚持开展电能替代工作,已建成360座充换电站和1.5万个交流充电桩,形成了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累计推广热泵1.1亿平方米,电蓄能480万千瓦,陶瓷窑炉电加热项目205个。
目前,我国有近6亿吨煤炭用于直接燃烧(居民生活用煤1亿吨、工业燃料用煤5亿吨),汽车保有量突破1.2亿辆,每年消耗石油1.7亿吨,因此我国实施电能替代的潜力巨大。
现有条件下实施电能替代,可优先重点推广应用热泵、电动汽车、电铁、城市轨道交通、电水泵、电窑炉等经济性较好的技术;居民电炊具、电热水器虽然目前的经济性较弱,但由于电能便捷、安全等优势,具有推广的潜力。电采暖、蓄热式电锅炉需要推动政府出台相应的环保、电价及资金补贴政策后,大规模推广才有经济性。
记者:电网是各类能源转化利用和高效配置的平台,未来国家电网的规划发展应如何适应并有效推进中国能源的清洁、安全、高效、低碳发展?
单葆国:当今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新能源和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来临。以风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大部分要转化为电能来使用,电力消费将会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电网是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各类能源转化利用和高效配置的平台,未来在推动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家电网规划建设方面,通过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有效推进我国能源清洁、安全、高效、低碳发展。
今后,我们应重点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特高压电网,加大跨区跨省输电规模,增强电网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二是不断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智能电网是高效环保的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生产、转换、输送和使用效率,增强能源供给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
记者:在电能替代的环保、电价等方面,我们还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单葆国:当前,我国实施电能替代仍面临一些困难。一是能源价格严重偏离真实价值,这是影响电能替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天然气价格与电能相比有明显经济优势,在很多领域甚至出现天然气替代电能的情况。二是电能替代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虽然已有一些针对推广电动汽车和热泵的鼓励政策出台,但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的配套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
因此,应争取政府出台鼓励电能替代的支持政策,引导社会主动选择电能,淘汰高污染、低效率的用能方式。比如制定城市限制性环保政策,在城市中心区强制淘汰、关停燃煤、燃油锅炉等低效用能设备。完善电价政策,结合国家销售电价分类结构调整工作,争取支持电采暖等电能替代的电价政策,适当扩大峰谷电价差,研究建立与需求侧相匹配的发电侧峰谷电价政策,提升电能替代经济性。推动政府出台对减排效果突出的电能替代项目的财政补贴政策,提高社会主动实施电能替代的积极性。推动政府提高燃油汽车排放标准,延续电动汽车已有的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等支持政策,加大电动汽车推广力度。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
2020-12-30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热点排行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