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访谈 > 正文

专访浙江华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学根

  2012-12-04 15:48:0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记者:华鹰在中小型风力发电领域的发展道路上有过怎样的经历?

    徐学根:公司在中小风力发电领域的道路上的经历也是坎坷的,公司成立于2006年,最早研发生产带尾舵定桨矩风力机组,由于多种原因,产品运行不可靠,市场难以打开,发展遇到很大困难。2008年7月公司调整产品研发方向,把变桨矩技术作为公司技术的创新点、产品的核心点、销售的亮点,并创造性地开发成功机械离心变桨技术,解决了变桨系统成本高的问题,先后开发成功2kW-30kW变桨矩风力机组,产品出口欧美发达国家,深受客户好评。

    记者:华鹰在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抉择是什么,制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徐学根: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战略投资者的目光。为了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公司在2008年8月,中国500强化纤巨头桐昆集团人主华鹰公司,从资金、人员、资源、平台等各方面都跨上了更高的台阶。从此,华鹰就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就是要成为国内中小型风力发电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集成供应商。风聚中华,鹰翔天下,整合后的华鹰蓄势待发,以全新的姿态满怀信心向国内前三甲的目标进军。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虽然公司得到了巨大发展,但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小风电行业国内市场不启动、国外市场受限制,整体市场盘子不大,所以企业要发展壮大,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

    记者:据我们所知,华鹰正在致力于研究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和发展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华鹰从技术上是否已具备建造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的能力?公司有没有这样的成功的应用案例,包括独立的风电系统和风光互补系统?

    徐学根:华鹰公司一直认为,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是国内中小型风电发展的主导方向,只有国内推广使用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中小风电行业才能有一个大的发展。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立,最主要的一点是要解决机组的安全性、可靠性,特别是在大风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技术角度而言,公司已具备建造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的能力,但还要进一步改进提高。由于中小风电机组直接并网国家还未允许,我公司一直以来积极参与国家相关的风光储微网试点项目,今年国家电网4个微网示范项目中(1个光伏3个风光储)的3个风光储微网项目风力发电部分全部由我们参与,其中西安产霸的6x2kW风电系统已投运;河北承德围场的2 x 30kW风电系统已运行;内蒙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微网系统的50 kW风电并网系统已中标,2012年4月完成安装运行。另外我公司参与的中国国电舟山东福山岛风光储柴及海水淡化综合新能源微网项目,总装机容量510kW,其中风电机组7台30kW,光伏l00kW,柴发200kW,目前已投人运行。

    记者:华鹰采用下风向风电机组,其技术特点和优势是什么?用户对这种机组的认知度如何?

    徐学根:下风向与上风向是风力机组的两种风向选择,在IEC61400-2中都可以采用,我们的变桨矩机组都是下风向设计的,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国外也有许多下风向的机组,如英国Proven的11kW、加拿大Endurance的E-3120 50 kW等,机组性能的好坏取决于风轮的转速控制方式,主要体现在功率输出、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能和噪音四个方面,由于我们的产品在这四个方面有优势,实际运行中客户还是比较认可的。

    记者:从可靠性上讲,光伏发电、小型水电等都在建立分布式发电项目上有其独特优势,华鹰能否保证自己的产品在可靠性上不出问题?

    徐学根:这个问题很深刻,所有的中小型风电产品制造厂家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从以往的历史看,中小型风电的可靠性是一个大问题,每家企业都说自己的没问题,而问题总是在发生,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从客观上讲,中小风电的可靠性比不上光伏、比不上小水电,因为中小风电面临的环境太恶劣,强风、盐雾、低温等,运转部件太多,许多部件的疲劳载荷难于在设计时验证。所以要提高可靠性一要提高风电机组在大风中的稳定性;二要有先进的功率控制方式,在大风中功率输出正常;三要进行国际标准的测试和认证,通过6个月的耐久性测试,产品只有符合上述的三个条件,在可靠性上才有保障。华鹰在上述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记者:与光伏发电相比。中小型风能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在成本上有没有优势,能用一两组数据说明问题吗?

    徐学根:中小型风能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与光伏发电各有特长,也各有市场,从成本上讲小风电低于光伏发电,但是不应把它们对立起来,它们更好的是互补性。另外发展小风电等新能源,不能总局限于成本,要达到火电水电成本肯定不行,要从能源战略方面去推动她、发展她。

    记者:华鹰在中小型风电系统技术研发方面有没有自己独到的特点?在生产技术和质.控制上又有什么长处?

    徐学根:每一家风电设备厂家在技术方面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华鹰也不例外,否则公司将难以发展。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缺乏统一的质量与安全标准和规范的检测机构,我们认可英国的小风电机组MCS认证、美国的SWCC认证,通得过这样的测试与认证,风电机组的质量就是过关的、能对客户负责的,我们国内最好也有这种第三方机构。

    记者:技术创新是风电设备企业的生存的命脉。请介绍,目前小风电技术的应用在哪些方面遭遇挑战。结合华鹰,请谈谈贵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成功之处。请从技术开发、创新和产品升级等方面介绍一下浙江华鹰的宝贵经验。

    徐学根:是的,技术创新也是中小风电企业生存的命脉,因为技术决定品质。中小风电的应用环境和大风电是一样的,要求也是一样的,特别是在大风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更加重要。其实我国中小风电机组的技术水平和国际上是有差距的,我国主流机型是定桨矩、利用尾舵对风或电动对风,功率控制方式为偏航,这种技术的产品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大问题,可靠性、安全性较差。因此,我们华鹰从2008年开始把变桨矩技术作为我们产品的技术突破方向,在国内率先研发离心变桨控制技术,并成功开发了变桨矩2kW, 5kW, lOkW, 20kW,30kW等机型,性能达到国外Proven, Evance等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受到国外客户的一致认可和欢迎。

    在开发离心变桨控制技术的过程中,我们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申请了专利PCT保护。公司申请的“下风向变桨矩高效可靠风力发电机组”获得2011年科技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支持,国内中小风电仅此一家。这说明技术创新对一个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使产品升级换代迎来新的发展。

    记者:从资源配置上华鹰具备哪些条件?

    徐学根:从人力资源配置上讲,华鹰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8.6%,均具有多年的对应岗位的从业经验,分别负责产品研发、企业运营、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人员分别对国内、国际市场进行拓展与销售,工程服务人员负责国内外客户的工程安装指导、售后服务及技术培训工作。公司整个团队搭配合理,各具特长。

    企业直接从事研发工作的技术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7%,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和硕士学位的人员大部分承担前沿研究任务;我们拥有的一批资深专家组成了顾问班子,带领其他技术人员开发新产品。同时公司与北京交大等一批高校一直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公司的产品开发始终处于国内领先。

    我们很重视技术投人,每年投在研究开发上的经费不少于企业年销售收人的5%,去年研究开发投人额达120万元,占到公司年销售收人比例的16.7%。公司还拥有一批用于产品研发的试验装置,对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先期条件,我们计划后期还要建一些用于研究的试验室和试验设备。从近几年在这方面的工作来看,我们受益匪浅。

    记者:请简单介绍,浙江华鹰的风电产品的应用情况?您认为浙江华鹰产品的优势是什么?

    徐学根:我们浙江华鹰产品的优势在于,我们风电机组是变桨矩的,可以在大风中可靠限速、稳定运行,英国MCS认证中要求中有一条是机组必须在20米/秒下稳定运行25小时,其他的风电机组不一定做得到,我们的机组就能行,这就是变桨矩的优势。现在华鹰的30kW以下机组采用离心机械变桨,30kW以上考虑采用主动变桨控制。变桨矩控制技术是今后小风电技术发展的方向,这是我们华鹰产品技术的创新点、产品的核心点、销售的亮点,也是今后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风电产品应用有以下几块:一是出口,主要是用于国外积极发展的分布式并网发电,是主要一块;二是国内离网或非并网风电优先风网互补系统的建设,如在油田抽油机、集气站的应用;三是参与国内风光储微网的试点建设,为将来小风电在国内的规模化应用积累经验。

    记者:国内小风电发展中宏观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徐学根:宏观方面国内小风电存在以下的问题:

    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现有的标准是离网型的,国际上小风电机组标准IEC61400-2已经出台,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小风电机组产品标准。

    缺乏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测试场地。

    现在是风电设备生产想进行型式测试,找不到检测机构,因为测试的投人很大,没有完备地国家级的小风电产品技术检验检测机构。

    由于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和检测认证,导致国内小风电企业产品质量差距很大,出口后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对中国的小风电产业产生消极影响。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中小风电未来的发展趋势。

    徐学根:我用三句话来概括中小风电未来的发展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已进来的要挺住,想进来的要考虑清楚;分布式发电是小风电发展的唯一途径,外国人的用的东西我们迟早要用;小风电的竞争最终是品质的竞争,只有在可靠性、安全性、抗风性过关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激励政策的出台很有可能导致国企大风电企业转产小风电,竞争将异常剧烈。

    徐学根,1970年9月生,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浙江华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风电产品研究多年,率先在国内主持开发中小型被动变桨矩风力发电机组,在中小风电机组的抗风性、可靠性、安全性上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使我国中小型风电机组的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先后在相关风能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两项国家级中小风电机组开发项目,获得科技部国际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支持。对中小型风电产业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中小风电分布式发电的积极倡导者和微网示范项目的积极参与者。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

2020-12-30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热点排行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推荐阅读
  • ·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疫苗一样产生革命性影响
  •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伏发展!
  • · 聚焦丨华龙一号总设计师走进央视《大家》 这一次他谈了一个梦想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