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臻:构建“大电力”体系 服务能源发展战略
2009-05-25 10:02:2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刘吉臻
华北电力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确立了“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践载体,把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的根本指导方针。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国家能源电力事业的发展,更加需要高水平的电力大学来支撑。
在学校发展中,坚持特色发展,把国家的发展战略转化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学校审时度势,超前谋划,率先向新能源研究领域挺进,构建“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学校在电气、动力、自动化和技术经济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科体系,以新能源学科为抓手,举全校之力,抢占新能源学科的制高点,加快发展环境、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学科。实践证明,学校确立的“大电力”学科体系,新能源学科的发展重点,是与国家需要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是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学校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强调办学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在办学实践中,以育人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这一理念是办学的核心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实践中的充分体现。要做到“负责任”,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只有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做到“负责任”。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还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以“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努力”,实现发展思路的创新、实践举措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造学校的实践特色,推动科学发展。
首先,要以改革创新、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思想意识,克服小富即安、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落后观念;加大学校改革创新的力度,把高水平大学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准则,实施有效的统筹。
其次,进一步落实“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围绕“三大工程”建设,实施再谋划、实现再创新、再突破。“质量工程”要把创新型人才培养放在核心地位,不断深化“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工程”要致力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重点是根据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大电力”学科体系,切实做好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争形成新的增长点;“人才工程”要在培育与引进学术大师、领军人物、拔尖后备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再其次,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学校要适应现代能源电力市场化、信息化等趋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为国家和地方提供能源发展战略咨询,加强与能源电力企业、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与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合作,为企业和地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持,在提升服务水平中拓展学校的办学资源。
《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3日第1版
华北电力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确立了“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践载体,把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的根本指导方针。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国家能源电力事业的发展,更加需要高水平的电力大学来支撑。
在学校发展中,坚持特色发展,把国家的发展战略转化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学校审时度势,超前谋划,率先向新能源研究领域挺进,构建“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学校在电气、动力、自动化和技术经济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科体系,以新能源学科为抓手,举全校之力,抢占新能源学科的制高点,加快发展环境、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学科。实践证明,学校确立的“大电力”学科体系,新能源学科的发展重点,是与国家需要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是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学校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强调办学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在办学实践中,以育人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这一理念是办学的核心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实践中的充分体现。要做到“负责任”,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只有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做到“负责任”。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还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以“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努力”,实现发展思路的创新、实践举措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造学校的实践特色,推动科学发展。
首先,要以改革创新、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思想意识,克服小富即安、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落后观念;加大学校改革创新的力度,把高水平大学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准则,实施有效的统筹。
其次,进一步落实“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围绕“三大工程”建设,实施再谋划、实现再创新、再突破。“质量工程”要把创新型人才培养放在核心地位,不断深化“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工程”要致力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重点是根据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大电力”学科体系,切实做好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争形成新的增长点;“人才工程”要在培育与引进学术大师、领军人物、拔尖后备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再其次,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学校要适应现代能源电力市场化、信息化等趋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为国家和地方提供能源发展战略咨询,加强与能源电力企业、北京新能源产业基地与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合作,为企业和地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持,在提升服务水平中拓展学校的办学资源。
《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3日第1版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
2020-12-30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热点排行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