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文化:供电企业营销之灵魂――访内江电业局副局长倪力
2007-07-06 14:27:35 来源:西南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本报记者 王 耘 金富怀
2007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开展的“优质服务年”,在“优质服务年”中,“富民”、“惠民”是一大亮点,这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也是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下,作为服务社会、造福群众的电网企业,深化营销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6月28日,记者来到近年来在营销文化建设上颇有建树的内江电业局,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局长倪力。
记者:内江局近年来在营销文化建设上的步子迈得比较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去年省公司系统“爱心活动”“平安工程”的现场推进会就在内江举行。内江局的做法被誉为营销文化的“内江模式”,反响不错。作为分管领导,能否介绍你们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开展营销文化建设的?
倪力:近年来,我局在营销文化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开展了一些工作,有了初步的效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有了明确的营销文化建设的目标,并力争做出特色。众所周知,培育营销文化是省公司“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省公司提出:“用五年时间,建立起具有公司特色的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着力培育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廉政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实现公司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因此,搞好营销文化建设,既是省公司赋予的目标任务,也是我局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认定营销文化是供电企业营销的灵魂,并全力进行铸造。企业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内部文化和企业外部文化。企业内部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所体现出来的并对员工行为有影响力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而企业外部文化是指营销人员及相关人员体现出来的并受其影响的营销哲学、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即营销文化。换句话说,营销文化就是以营销活动为载体,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去年,我们以省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年为契机,狠抓了营销服务窗口和营销队伍建设,提出了营销理念、管理、技术、流程和服务“五创新”,其营销文化的功能作用已经初显。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营销文化建设的核心必须以人为本,关键是员工对营销文化认同与参与。我们制定了营销文化建设的愿景,即电力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电力商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顾客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提出营销文化建设的理念,即以人为本,科技支撑,文化制胜。这些都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同。事实证明,营销管理一旦注入文化的力量,就是对传统营销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因此,从某种功能和作用上讲,营销文化是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灵魂,是营销活动的统帅,是营销行为的指南。
三是认为营销文化是一种社会化进程的必然,作为服务行业努力建设之乃是生存之本。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社会化已大步地跨越商业领域成为一种历史进程。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必然催生新的商业文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这将意味着我们必须给营销注入新的文化,才能使企业适应时代的要求,立于不败之地。在营销文化建设中注入危机意识、责任意识,针对性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今年省公司“95598进农村”启动仪式也在内江举行,这使人们有理由去想为什么内江局的营销文化建设总是走在前面。人们也好奇,内江局所处的工作条件和兄弟局比,相同和不同都有哪些?
倪力:内江是一个以浅丘地形为主体,兼有部分山区,以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年用电量不足30亿千瓦时。电网结构比川西、川东边缘地区要好一点,但比成都、绵阳、德阳、乐山以及相邻的自贡要差一些。在用电客户方面,我们直供电客户的数量相对大些,城市15.4万户,农村89万户。市场占有率达97%。换句话说,就是直供客户多,要求条件高,服务难度大。这些特点就要求我们在谋划营销文化建设布局上多费心血,在实施营销文化建设上“笨鸟先飞”。
记者:目前内江局营销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是什么?你认为它已具备或呈现出哪些特点?
倪力:营销文化源于实践长于实践。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省公司2004年开展“营销管理年”以来,我们初步确立了“源、基、根”的营销文化建设战略。营销之源――精心打造营销管理理念。即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管理和服务是保障,践行“忠诚于企业,
2007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开展的“优质服务年”,在“优质服务年”中,“富民”、“惠民”是一大亮点,这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也是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下,作为服务社会、造福群众的电网企业,深化营销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6月28日,记者来到近年来在营销文化建设上颇有建树的内江电业局,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局长倪力。
记者:内江局近年来在营销文化建设上的步子迈得比较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去年省公司系统“爱心活动”“平安工程”的现场推进会就在内江举行。内江局的做法被誉为营销文化的“内江模式”,反响不错。作为分管领导,能否介绍你们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开展营销文化建设的?
倪力:近年来,我局在营销文化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开展了一些工作,有了初步的效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有了明确的营销文化建设的目标,并力争做出特色。众所周知,培育营销文化是省公司“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省公司提出:“用五年时间,建立起具有公司特色的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着力培育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廉政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实现公司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因此,搞好营销文化建设,既是省公司赋予的目标任务,也是我局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认定营销文化是供电企业营销的灵魂,并全力进行铸造。企业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内部文化和企业外部文化。企业内部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所体现出来的并对员工行为有影响力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而企业外部文化是指营销人员及相关人员体现出来的并受其影响的营销哲学、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即营销文化。换句话说,营销文化就是以营销活动为载体,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去年,我们以省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年为契机,狠抓了营销服务窗口和营销队伍建设,提出了营销理念、管理、技术、流程和服务“五创新”,其营销文化的功能作用已经初显。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营销文化建设的核心必须以人为本,关键是员工对营销文化认同与参与。我们制定了营销文化建设的愿景,即电力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电力商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顾客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提出营销文化建设的理念,即以人为本,科技支撑,文化制胜。这些都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同。事实证明,营销管理一旦注入文化的力量,就是对传统营销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因此,从某种功能和作用上讲,营销文化是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灵魂,是营销活动的统帅,是营销行为的指南。
三是认为营销文化是一种社会化进程的必然,作为服务行业努力建设之乃是生存之本。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社会化已大步地跨越商业领域成为一种历史进程。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必然催生新的商业文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这将意味着我们必须给营销注入新的文化,才能使企业适应时代的要求,立于不败之地。在营销文化建设中注入危机意识、责任意识,针对性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今年省公司“95598进农村”启动仪式也在内江举行,这使人们有理由去想为什么内江局的营销文化建设总是走在前面。人们也好奇,内江局所处的工作条件和兄弟局比,相同和不同都有哪些?
倪力:内江是一个以浅丘地形为主体,兼有部分山区,以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年用电量不足30亿千瓦时。电网结构比川西、川东边缘地区要好一点,但比成都、绵阳、德阳、乐山以及相邻的自贡要差一些。在用电客户方面,我们直供电客户的数量相对大些,城市15.4万户,农村89万户。市场占有率达97%。换句话说,就是直供客户多,要求条件高,服务难度大。这些特点就要求我们在谋划营销文化建设布局上多费心血,在实施营销文化建设上“笨鸟先飞”。
记者:目前内江局营销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是什么?你认为它已具备或呈现出哪些特点?
倪力:营销文化源于实践长于实践。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省公司2004年开展“营销管理年”以来,我们初步确立了“源、基、根”的营销文化建设战略。营销之源――精心打造营销管理理念。即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管理和服务是保障,践行“忠诚于企业,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
2020-12-30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热点排行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