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访国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郑宝森
2006-12-27 09:32:09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记者 武星
记者:您认为农电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中将发挥什么作用?
郑宝森:公司管理的县供电企业有1908个,员工91万人,服务县及县以下居民用户2.24亿户8.45亿人;固定资产净值2198亿元;预计今年售电量达8300亿千瓦时。无论从售电量、人员、资产,还是电网覆盖面积、服务人口等方面看,农电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农电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大力发展农电事业,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电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全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电事业可持续发展,是公司实践“四个服务”宗旨的重大战略任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公司立足于在加快“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的进程中,积极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公司党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确立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农村“户户通电”工程。请您介绍一下这一决策的重大意义。
郑宝森:近年来,我国农电事业蓬勃发展,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吉林已实现户户通电,但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经济落后等因素影响,部分偏远的农村仍然没有用上电。截至2006年3月底,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约有140万户550万人没有用上电,分布在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为没电,农民群众享受不到电力带来的现代文明,山区丰富的竹木、水果等自然资源无法得到深加工,劳动收入极其微薄,部分地方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公司党组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担负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责任,确立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并把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明确提出了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的总体目标,即计划到2010年,通过国家电网最大限度延伸,解决约120万户450万人的用电问题。
“户户通电”工程为无电群众带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改善了无电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称赞“户户通电”工程是惠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爱心工程”、“惠民工程”。
记者:“户户通电”工程进展很快,公司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郑宝森:截至11月底,公司供电区域有52万户165万人告别了无电历史,安徽、宁夏、福建、陕西、山西、河北、湖北、浙江、湖南、辽宁、黑龙江、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前完成了2006年户户通电任务。至此,公司供电区域26个省份中,已有18个省份实现了户户通电。“户户通电”工程进展快,公司主要在5个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一是积极依靠政府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公司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工作;刘振亚总经理亲自带队与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高层会谈,共商包括农网建设在内的“十一五”电网发展大计,并与18个有无电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签署了政企合作共同推进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会谈纪要》,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二是建章立制确保“户户通电”工程规范有序。根据“户户通电”总体目标,公司制定了《关于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实施意见》和详细的工作计划,印发了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制度,建立了工程月报、通报、例会、巡视、协调、督察制度,确保了“户户通电”工程目标和计划快速、有序推进。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各地都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网省公司扎实做好项目可研、工程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管理、工程验收以及通电地区安全用电宣传教育工作。四是奋勇拼搏,打赢“户户通电”工程攻坚战。广大员工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不畏艰难、不计得<
记者:您认为农电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中将发挥什么作用?
郑宝森:公司管理的县供电企业有1908个,员工91万人,服务县及县以下居民用户2.24亿户8.45亿人;固定资产净值2198亿元;预计今年售电量达8300亿千瓦时。无论从售电量、人员、资产,还是电网覆盖面积、服务人口等方面看,农电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农电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大力发展农电事业,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电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全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电事业可持续发展,是公司实践“四个服务”宗旨的重大战略任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公司立足于在加快“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的进程中,积极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公司党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确立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农村“户户通电”工程。请您介绍一下这一决策的重大意义。
郑宝森:近年来,我国农电事业蓬勃发展,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吉林已实现户户通电,但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经济落后等因素影响,部分偏远的农村仍然没有用上电。截至2006年3月底,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约有140万户550万人没有用上电,分布在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为没电,农民群众享受不到电力带来的现代文明,山区丰富的竹木、水果等自然资源无法得到深加工,劳动收入极其微薄,部分地方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公司党组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担负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责任,确立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并把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明确提出了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的总体目标,即计划到2010年,通过国家电网最大限度延伸,解决约120万户450万人的用电问题。
“户户通电”工程为无电群众带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改善了无电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称赞“户户通电”工程是惠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爱心工程”、“惠民工程”。
记者:“户户通电”工程进展很快,公司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郑宝森:截至11月底,公司供电区域有52万户165万人告别了无电历史,安徽、宁夏、福建、陕西、山西、河北、湖北、浙江、湖南、辽宁、黑龙江、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前完成了2006年户户通电任务。至此,公司供电区域26个省份中,已有18个省份实现了户户通电。“户户通电”工程进展快,公司主要在5个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一是积极依靠政府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公司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工作;刘振亚总经理亲自带队与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高层会谈,共商包括农网建设在内的“十一五”电网发展大计,并与18个有无电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签署了政企合作共同推进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会谈纪要》,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二是建章立制确保“户户通电”工程规范有序。根据“户户通电”总体目标,公司制定了《关于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实施意见》和详细的工作计划,印发了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制度,建立了工程月报、通报、例会、巡视、协调、督察制度,确保了“户户通电”工程目标和计划快速、有序推进。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各地都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网省公司扎实做好项目可研、工程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管理、工程验收以及通电地区安全用电宣传教育工作。四是奋勇拼搏,打赢“户户通电”工程攻坚战。广大员工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不畏艰难、不计得<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焦点访谈特别节目:推动新时代能
2020-12-30
- 专访比尔·盖茨:我深信核能会像
2019-01-05
- 高端访问 | 智利前总统拉戈斯:
2018-10-09
- 以工匠精神引领卓越——专访中
2018-08-01
- 国家能源局李创军:不是要控制光
2018-06-03
热点排行
-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安伟:全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做驻皖央企扶贫表率
- · 河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新春话发展(附图)
-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坚定践行“一六八”新时代发展战略 全力迎接湖南特高压发展重大机遇
- · 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的制度保证——对话厦门供电吉林供电嘉兴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 ·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董事长肖世杰: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电网形态向综合性的能源互联网升级
- · 发电公司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孟振平
- · 电力体制改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
-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我与核电共成长
- · 中国证券报:专访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任主席柴松岳
- · 市场吹响电力建设的号角―――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顾问谢松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