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化"目标 ,大力加强供电所电工组的规范化管理
2005-10-23 22:06:1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怎样正确看待和加强供电所、电工组的规范化建设,是提高农电管理水平、实现一流供电企业的关键之一,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实现供电所、电工组的规范化管理?这里结合我们临朐电业局的一些做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明确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加强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建设,是电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入竞争,打破垄断,规范管理秩序,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电力运行机制,要实现"规范管理秩序、减轻农民负担"这一目标,就必须落实农电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切实抓好农电系统的规范化建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加强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管理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没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就没有企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也就更谈不上创建一流企业的问题,所以大力加强企业的规范化建设,对于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上等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的事情,而是非抓好不可的大事。三是加强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地理条件、环境优势的不同,造成了农电管理水平高与低、好与孬的区别。拿我局来讲,由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规范化建设和创一流工作才刚刚破题,所做的工作也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管理,深层次的内容还不是很多,并且发展也极不平衡,有群山无高峰,机关、供电所、多产单位差距还比较大,还没有实现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首先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上实现突破。四是加强规范化建设,是塑造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企业要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或放弃社会效益,最终要窒息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规范农电基层干部职工及农电工的行为,塑造一流供电企业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农电基层规范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二、要明确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建设的目标 加强供电所、电工组的规范化管理,是创建一流供电企业的重要内容,要按照示范窗口建设的标准,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努力实现"三个规范化"目标。
(一)管理规范化。所谓管理规范化就是指基础管理的规范运作。要实现三个方面大的突破。首先要在设备管理上取得突破。设备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力能否安全健康运行,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设备的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大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按照"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认真贯彻质保、质检大纲,严格检修工艺和工序管理,全面落实全过程管理和三级验收制度,提高设备的检修水平和检修质量,使一类设备率达到99%以上,设备完好率常年保持在100%。另一方面注重抓好标准、制度的落实。从设备选型、定货、设备开箱验收、原始资料收集、设备调试、安装、工程验收、缺陷管理、设备转移等方面作出了非常规范的操作规定。各生产岗位都要配齐系统图和有关技术资料,从工程设计到设备造型、安装、定级直至报废都要严格按程序和标准办事。要建立设备档案和使用主人档案,从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到用户用电设备全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和设备评定等级,全面实行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奖惩到人"三到人"责任制,切实使每台设备主人明确、责任清楚、压力到位。每一名干部职工对待设备的管理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加强维护、巡视,及时进行消缺,确保设备健康运行。设备检修要实行责任跟踪制度,防止推诿扯皮、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其次要在现场管理上取得突破。本着尽最大可能方便客户、服务客户的原则,加强供电所、电工组基础配套建设。各供电所都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建立健全客户服务室、资料室、工具室、值班室、材料仓库等基本设施。客户服务室是直接面向农民群众的窗口,要按照示范窗口建设的标准要求,配齐配全各种设施,使每一位客户都有宾至如归、如坐春风的感觉。电工组是农电系统的最基础单位,是电业形象在基层的直接展现,农民群众更多的则是通过电工组和每一位农电工来认识电业、了解电业,从而产生共识,形成印象,电工组的现场管理应当成为规范化建设的重头戏。当前多数电工组的现场管理还仅是起步阶段,标准和档次都还比较低下,仅就环境而言,差距就非常大,必须要在工作现场、办公现场、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上狠下实功夫。做到办公用品必须定置管理,生产生活交通工具做到存放有序,办公环境做到卫生整洁,施工现场做到秩序井然,使每一位客户一进电工组就感受到电业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再次要在资料管理上取得突破。基础资料的管理贵在细心和一贯,必须注重从头、从基础、从经常性工作抓起,形成制度,养成习惯,成为自觉性。在这方面省市局也有专门文件,关键是要不折不扣的抓好落实工作。要坚持高标准、严要
一、要明确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加强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建设,是电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入竞争,打破垄断,规范管理秩序,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电力运行机制,要实现"规范管理秩序、减轻农民负担"这一目标,就必须落实农电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切实抓好农电系统的规范化建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加强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管理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没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就没有企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也就更谈不上创建一流企业的问题,所以大力加强企业的规范化建设,对于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上等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的事情,而是非抓好不可的大事。三是加强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地理条件、环境优势的不同,造成了农电管理水平高与低、好与孬的区别。拿我局来讲,由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规范化建设和创一流工作才刚刚破题,所做的工作也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管理,深层次的内容还不是很多,并且发展也极不平衡,有群山无高峰,机关、供电所、多产单位差距还比较大,还没有实现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首先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上实现突破。四是加强规范化建设,是塑造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企业要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或放弃社会效益,最终要窒息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规范农电基层干部职工及农电工的行为,塑造一流供电企业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农电基层规范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二、要明确供电所、电工组规范化建设的目标 加强供电所、电工组的规范化管理,是创建一流供电企业的重要内容,要按照示范窗口建设的标准,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努力实现"三个规范化"目标。
(一)管理规范化。所谓管理规范化就是指基础管理的规范运作。要实现三个方面大的突破。首先要在设备管理上取得突破。设备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力能否安全健康运行,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设备的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大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按照"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认真贯彻质保、质检大纲,严格检修工艺和工序管理,全面落实全过程管理和三级验收制度,提高设备的检修水平和检修质量,使一类设备率达到99%以上,设备完好率常年保持在100%。另一方面注重抓好标准、制度的落实。从设备选型、定货、设备开箱验收、原始资料收集、设备调试、安装、工程验收、缺陷管理、设备转移等方面作出了非常规范的操作规定。各生产岗位都要配齐系统图和有关技术资料,从工程设计到设备造型、安装、定级直至报废都要严格按程序和标准办事。要建立设备档案和使用主人档案,从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到用户用电设备全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和设备评定等级,全面实行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奖惩到人"三到人"责任制,切实使每台设备主人明确、责任清楚、压力到位。每一名干部职工对待设备的管理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加强维护、巡视,及时进行消缺,确保设备健康运行。设备检修要实行责任跟踪制度,防止推诿扯皮、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其次要在现场管理上取得突破。本着尽最大可能方便客户、服务客户的原则,加强供电所、电工组基础配套建设。各供电所都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建立健全客户服务室、资料室、工具室、值班室、材料仓库等基本设施。客户服务室是直接面向农民群众的窗口,要按照示范窗口建设的标准要求,配齐配全各种设施,使每一位客户都有宾至如归、如坐春风的感觉。电工组是农电系统的最基础单位,是电业形象在基层的直接展现,农民群众更多的则是通过电工组和每一位农电工来认识电业、了解电业,从而产生共识,形成印象,电工组的现场管理应当成为规范化建设的重头戏。当前多数电工组的现场管理还仅是起步阶段,标准和档次都还比较低下,仅就环境而言,差距就非常大,必须要在工作现场、办公现场、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上狠下实功夫。做到办公用品必须定置管理,生产生活交通工具做到存放有序,办公环境做到卫生整洁,施工现场做到秩序井然,使每一位客户一进电工组就感受到电业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再次要在资料管理上取得突破。基础资料的管理贵在细心和一贯,必须注重从头、从基础、从经常性工作抓起,形成制度,养成习惯,成为自觉性。在这方面省市局也有专门文件,关键是要不折不扣的抓好落实工作。要坚持高标准、严要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