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托:创新科技管理 提升创效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技术集成和引进消化再吸收的创新能力。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这就要求企业科技体系的建设和创新,须以企业实际需求入手,科技项目须有实际应用的意义,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以服务实际生产为目标。
审时度势 勇当创新主力军
托克托发电公司认识到,虽然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包括托电在内的很多大型国有发电企业,面临着科研水平与所处位置不匹配、信息收集渠道窄、技术更新慢、人员科技灵敏度低、科研停留在解决单一生产问题阶段等困境。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行之有效的科技管理体系,才能实实在在对托电公司的安全生产与经营工作起到助推作用。
托电作为国内超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科技管理体系,依靠科技管理创新,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非常急迫。2010年至2013年,公司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了各级责任主体的科技创新工作职责,编制了托电人才培养规划,启动了技术创新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工作,建立了科技成果及论文评审体系,开展了年度科技成果的推荐、评审工作,丰富了科技项目攻关与合作形式。托电公司各级科技管理人员重视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尤其是在火电机组脱硫、脱硝、空冷、干除渣、水处理、两个细则优化、四对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于科技人才编制了完善的激励制度,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鼓励。科技管理体系在推进托电安全生产、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条分缕析 构筑科技管理体系
人才是科技管理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石。托电注重人才培养环境的创造、人才成长平台搭建和人才选拔、任用方法的研究,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和提高全员素质为目标,建立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任用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建立流程化和专业化的培养模式。按专业、分层次设计各类人员的培训项目和培养目标,确保员工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达到岗位的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企业。二是发挥专家作用。将技师和各级专家管理统一实行“日常积分制”业绩管理,将专家的培养人才、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实施“量化积分管理”,带动技术人员水平同步提升。三是创新实操培训模式。建设实操培训中心,开展内部取证,以提高员工安全、操作和检修技能。通过开展厂内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为发现技术人才搭建平台。四是后续学历教育的管理。利用网络办学的优势,采用进校不离岗方式,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管理工作的同时,用函授站、办学点等方式,满足职工提升的要求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013年,“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在托电公司正式上线,实现网上便捷的流程化管理。通过落实责任制,建立“课题-责任人-闭环-奖励”系统化的科技管理模式。引入科技项目“后评价”方式对科技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在科技项目完成及应用一段时间后,对科技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后评价”情况,如果科技项目成果应用情况良好则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广,如果应用情况不理想、不如预期或是应用一段时间后技术需要升级,则反馈为新科技需求转换为“攻关课题”,进入新一年的科技工作计划中加以攻关。这样科技项目管理进入了“滚动”规划,对于科技项目则有了不断论证、开题、立项的良性循环,以确保每一项科技项目可以“物尽其用”。
为了确保这一模式有效运作,托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科技经费向解决生产难题倾斜。2011年至2014年,托电公司科技项目直接资金投入达943万元。经过4年的积累和沉淀,2015年托电公司计划开展568万元共计7项科技项目。
借水行舟以创新带动创效
相对于高校、科研院所来说,企业存在信息滞后、信息来源少、新技术实验数据短缺等劣势,这种劣势将会导致低科研水平的科技项目、改造方案的出现,进而导致企业内部技术力量、科研经费、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根据这一情况,自2010年起,托电公司创新科技信息收集交流方式,将原有的“现场出现隐患→咨询相关院所了解相关资讯”这一被动接受外部信息的方式改变为“主动收集外部科技信息”。一是每月收集电科院科技快讯、大唐系统内及其他系统的科技动态、锅炉、汽机、发电机等重大设备厂家及各类科技信息网站的信息,对技术人员进行公开。二是每年收集系统内及电机工程学会的获奖成果及论文信息。三是随时收集各种会议资料及外出培训、调研资料。要求每一位外出培训人员提交培训期间所学习调研的资料,并在公司内部对所学内容进行培训,扩大了新技术资讯的覆盖范围。四是积极与主机厂以及国华、京能等同型机组电厂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对标学习,互相促进;对集团系统科技创新和先进经验及时进行厂内交流,发挥集约化优势,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托电公司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一方面以OA公告的形式对全体技术人员公开,另一方面以内部数据库的形式,将资料进行存档,方便技术人员随时检索查询。除了创新科技信息收集方式外,托电公司还对以往科技成果、论文、专利收集方式进行了调整,充分调动了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科技论文成果申报常态化。截至2014年6月,有77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3项软件著作权专利取得国家版权局授权。目前,托电的专利数量已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下一步要达到专利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不断催生自主创新的动力。
科技管理体系项目攻关方面,托电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培养专家为指导思想,通过现存技术难点和专业课题确定科技项目,实行挂牌招标制攻关研究。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手段,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和攻关项目。同时,对科技课题进行分类,个性问题派专人承担,具有共性的或疑难问题进行网上挂牌招标,由员工自主选取课题摘牌,并提供攻关方案,保证选出的课题有代表性、有研究价值,为整个科技活动指明了方向。
项目进行中,托电按节点进度进行检查,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需提供试验数据、总结报告等材料,归口管理部门和公司专家管理委员会对攻关成果进行审核、确定评定结果,攻关后对形成的论文和成果进行评比、奖励。
将科技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才能使科技管理进入良性循环。托电公司将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复制推广、助推托电的安全生产成为检验科技创新工作的标准。一是建立高校院所前端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合作方式。2013年托电与高校进行“产学研”相结合,完成《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在线监测系统》对托电公司机组汽轮机转子不同工况下寿命损耗状况有了准确的把握,将提高汽轮机转子寿命监测准确性,进而提高整个汽轮机管理水平。二是与地方科委、科协、行业协会交流与沟通,学习先进的科技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公司科技创新管理。三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教授,讲解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截至目前,托电已对多项成果进行转化。其中2013年托电公司专利技术《汽机高调门十字头止动板》极大提高机组高调门可靠性安全性,该技术不仅在兄弟单位中推广转化,并在东方汽轮机厂同型高调门生产中成功应用。“负荷响应优化”项目创造了平均每台机组月均47万元的“两个细则”考核补偿。“汞在线监测装置”更作为国家环保部在托电公司的试点项目,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相关指导意见,为汞问题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谈判提供了可靠数据。几年来,公司通过“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等一系列环保类成果的转化,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大大降低,仅氮氧化物排放一项,就由改造前每标准立方米的600毫克降低至240毫克,各项污染物排放绩效领先于全国平均值,污染物减排工作走在了行业前列。
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管理体系,并延展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安全效益等良好反映,对于促进托电这样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至今,托电科技管理完成将创新型科技管理体系实践与现场实际生产相结合,应用情况良好,科技管理已然纳入托电公司规划发展的一部分,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强化管理创新,推进科技创新、鼓励成果转化,科技实力逐步增强,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托电公司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华能舒印彪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11-22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功举办首届
2019-09-14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董事长、总
2019-09-14
- 国家电网公司获批建设芯片领域
2019-04-09
-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暨2019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 Tesla拟收购Maxwell,引领新一轮超级电容应用热潮
- · 即将诞生的新“网红” ——智慧电厂 它的魅力您一定要感受一下
- · 国家队入局,区块链将解锁能源供给新姿势
- · 周孝信院士:新一代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 · 中国电力科技奖授奖决定(2018):成果奖134项,人物奖110名
- · 中国知网发布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居电气工程类首位
- · 国家电网惊艳亮相(IEC)第82届大会 奉献中国智慧、承担国际责任
- · 热点报告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孝信:新一代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 · 再也不需要锂!澳洲大学发明可充电质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