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供电公司:“电”亮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
曾几何时,说到电,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家里的灯泡亮不亮?”而现在,电能足了、电压稳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两人电冰箱、洗衣机、大彩电、电磁炉等家电,有的还开上了家庭小作坊,电锅炉烧的暖气更暖和……充足的电力让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加亮堂。
清洁电能让老区天更蓝
会燃烧的砖头――是延安龙腾工贸有限公司的新工艺。即采用自动化隧道窑生产烧结砖,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能源,还能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公司建材厂厂长曹文龙提到他的这个电能替代新手艺,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各种优势。
曹文龙告诉记者,电砖厂投用后,每年生产2亿块煤矸石烧结砖年节约用煤约18000吨,与老式隧道窑相比,节能20%以上,对于住宅建筑而言,与实心粘土砖相比,同等使用情况下可以节约建筑物取暖等能耗37%左右,与一般成型水分20%~22%计算,每年可节约生产用水25000吨,节能效果明显。
近年来,电火锅也正悄然走俏于延安的大街小巷。“电火锅安全、环保,使用也方便,现在吃火锅基本都会选择使用电磁炉的火锅!”在麻辣尚席火锅店,市民丁先生边吃边说。相较以前火锅店采用的液化气,电火锅不会出现遇到火花即发生爆炸、溢锅使燃气熄灭产生的燃气泄漏、干烧引发的火灾等问题,市民吃火锅更安全,同时,也为商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粗略计算,按照额定功率500-800瓦计算,每天使用1.5小时,一个月下来,使用电磁炉要比使用液化气节省20多元,而且电磁加热的热效能远远高于燃气热效能。目前,供电公司通过逐户排查并主动走访非电能源的火锅店以及其他餐饮业客户,全方位普及电能清洁环保的能源消费理念,实现了123户“电火锅”的改造,实现电能替代2310万千瓦时。
环保,奉献清洁能源,是电能替代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用最清洁的电能替代煤、液化气等传统能源,让老百姓能够生活在空气更加清新、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的幸福家园。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黄龙界头庙、吴起周湾风电场接入延安电网并网发电,累计消纳清洁能源4247万千瓦时。此外,光伏、低瓦斯等清洁能源也陆续接入延安电网。
充足电力激活陕北农村发展动力
“十三五”期间,延安公司将投资超过49亿,对延安农村电网进行大升级。回望“十二五”,农网升级改造的步伐走的快,也走的稳。“十二五”期间,延安公司共投资23.7亿元,新增变电容量644.5兆伏安,新增线路332千米,大力服务“三农”,电气化县建设率100%,治理农村“低电压”5054户。
走进南三十里铺村,听村民们回忆农网改造以前的样子,竟有点心酸。那时,村里只有一台变压器,一块总表,村民用电都归村委会管理,屡屡发生漏电、偷电现象,电费也比正常高出几倍多,无形中给村民们带来了经济负担。2015年,供电公司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投资20多万元,为村里新立电杆14基,新装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新架设主干线2800米,安装下户线5000米,安装智能电表63块,电表集装箱14台,为村里电重新“造血”,村民们用电更可靠了,电费也降下来了。村民刘晓宁办了一个小型食品加工厂,主要加工一些陕北小吃果馅和土月饼。以前电归村里管,电费昂贵,电压也不稳,正常生活用电都困难,更别说使用电烤箱了。当时就只能用比电烤箱贵7000多元的天然气烤箱,生意成本居高不下。“供电所前两天已经到我们家看过了,正在给我办理动力电的申请。过不了几天我就能用上电烤箱了,每个月可以节省成本2000元,既经济又环保。”刘晓宁兴奋地说。
在黄陵县卜巷村, 老地方农家乐老板娘刘香琴提到电给她的生活带来的改变,滔滔不绝的说:“现在用电好了,我自己开了农家乐,做饭全是电器,农家乐的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好,挣得钱比男人都多,家庭地位都提高了。”从事大棚蔬菜加工的老板白文全告诉记者:“ 家里贮存蔬菜的冷藏库,对供电质量要求高,但是现在村里83户人家共用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平均户均容量超过2.4个千伏安,电足的很,一点不担心用电问题。”互联网++卖苹果的营销方式彻底改变了农民的创收路子。电力的可靠供应,加上网络的广泛普及,让这些果农们有了一个更好的销售渠道。“以前种的苹果光运输在路上就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这个过程本身对苹果质量就有一个消耗。如今有了互联网,我自己就可以直接面对买家,省了中间成本,而且面向全国,渠道广了,销量也跟着大了,一年下来,收入也跟着涨了不少。”6月24日,在黄陵县隆坊镇千亩生态示范基地,村里的苹果种植大户田有诚高兴地道出果农们来的内心想法。
在洛川,“洛川蹩鼓”的发祥地――黄章村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时,延安供电公司立刻将其纳入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免费投资20多万元,将村里原先的供电线路重新改造,完全依照新农村布局进行安装和架设,配变从50千伏安更换为200千伏安,户均供电容量提高到1.5个千伏安。 改造之后,线径变宽了,容量变大了,家家都用上了智能电表,村民们从以前“不敢开大功率电器”,到如今“想咋用电都行”,生活电气化是越来越普及。
采访结束时,在洛川县黄章村当了近三十多年村干部李金柱,一脸喜色的向记者展示村组未来的规划:“今年冬天你再到我们村来,家家户户还将敷设电热地暖,和城里人一样用上方便干净又暖和的暖气……”听着李金柱的憧憬,透过屋子里敞亮的灯光,记者从他喜悦的脸上,仿佛看到了革命老区的未来,而这未来必然是一片美好和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