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新闻 > 深度 > 正文

李俊峰:全球能源增长过去由美国主导,现在则变为中国……

  2018-05-30 18:31:0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5月27日,第十二届(2018)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暨论坛(SNEC)在上海开幕, 中国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应邀出席大会并做主题演讲。

 

李俊峰认为,新时代正在发生三大转型,这三大转型推动着能源转型,转型推动着全球能源完成了从煤炭向油气时代的过渡,并且正在推动着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过渡,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李俊峰表示,在全球过去的能源增长是由美国主导,现在则变为中国主导。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光伏大国之后,中国光伏面临着机遇更面临着挑战,在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方面,光伏应该做更多的事情。

 

 

一、新时代的三大发展转型

 

新时代的三大转型,主席在十九大报告已经提出来了,分别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系统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三大转变在推动着能源转型。其实增长方式的转变很简单,就是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有的增长都是为了人民生活生存和发展质量的提高,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事情一律不准做。

 

现在这种经验并不是中国的首创,其实世界从1972年开始已经走过了这么一个历程,开始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的技术,绿色的增长,正在改变着世界。

 

现在看,不论是美国、欧盟还是日本,都在把绿色发展绿色转型作为提高它们整个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绿色发展也在推动着能源转型。其实能源转型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能源的清洁化,中国刚刚提出来,但是这件事情在发达国家50年代就提出来了,到90年代的时候它们的清洁化任务基本完成。第二个阶段,气候框架公约开始,到现在提能源的低碳化,十九大的报告中书记对能源的发展战略用了八个字,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这八个字搞能源的人应该牢牢的记住。

 

另一方面是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改变,要控制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倡导绿色慢节奏的生活,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要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三大转型推动能源系统完成了一个由煤炭向油气时代的过渡,并且正在推动着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过渡。虽然国内还有各种各样的争议,但是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二、能源形势的变与不变

 

首先“变”是指能源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是持续增长的。从1965年到去年2017年,全球能源增长几乎是一条直线。个别的年份有一点下降,这是发生了重大的政治或者经济事件,比方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是这种增长,过去是发达国家拉动,后来是由发展中国家拉动,主要是由中国来拉动。

 

比方说中国和美国的这种关系的变化。1965年的时候,美国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5%,2016年降到17%,五十年来降了18个百分点。我国提高到24%,去年提高到25%,美国去年进一步降低,降低到15%。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在主导全球的能源增长。所以说过去的全球能源增长是由美国主导,现在变为中国主导。

 

其次“不变”的事情是我国煤炭左右着全球煤炭对世界能源的贡献。如果不考虑中国,到2017年全球煤炭占比是1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中国,28个百分点。中国一个国家抬高了全球煤炭占比12个百分点。同时,从70年代开始,如果不考虑中国,全球煤炭占比是持续下降的,从二十多下降到去年的17%,如果考虑中国,是升高了一点点。

 

还有一个“不变”是非化石能源的占比现在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但是非水的可再生能源的增长特别迅速,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的贡献。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发展的转型,提高了人们对能源质量的要求,特别是能源的清洁化和能源的低碳化。

三、互联网+思维对能源变革的影响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革命,一个信息技术的革命,更重要的是一个发展理念的改变,它催生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绿色发展理念的产生。

 

互联网是依靠创新生存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夹缝中寻找发展的空间。一方面,它要协调,为客户创造价值,影响互利共赢的商业环境。另一方面就是它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崇尚技术开放、平台开放,崇尚全球的合作。

 

所以,它是打破了两百多年来工业化的基本形态,推动了绿色、分布式、非资源依赖和成本下降的发展模式。这种思维也提出了能源变革,现在能源行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过去搞能源的经常说一句话,比如搞煤炭的,中国只有煤,所以要用煤。其实不是,应该是大家需要什么你提供什么,这是最关键的。要学习互联网,把不可能变得可能。中国已经变得可能了,2016年的煤炭占比是70%,通过雾霾的治理,已经下降到60.4%,下降了接近10个百分点。所以互联网思维也在推动能源行业的变革,从垄断向服务型转型。

四、光伏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光伏产业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首先光伏有一个大的机遇, 2030年、2050年这两大目标,2030年非化石电力要提高到50%,现在只有30%,差不多每年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50年提高到80%左右,每年大家算一算就知道了。这就是光伏行业面临的机遇。当然这也是挑战,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光伏行业能不能站出来说能做到这一点?

 

光伏行业首先要助力电力系统的变革,电力系统要完成三大转变,现在是以煤为主的发电系统;再一个是大幅度降低发电成本,发电成本大幅的下降了,光伏平价上网指日可待。并且平价上网之后还有继续大幅度下降的空间,所以要助力电力系统完成这些转变。

 

更重要的一点,要推动能源的清洁化和低碳化,以及智能化。同时要完成一个电力系统的普遍服务的问题,其实没有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的积极参与,清洁化、低碳化和低成本都是一句空话。这就是光伏人的历史宿命。

 

还有低成本的清洁发电技术融入电力系统,清洁和低碳是光伏发电的基本特征,电力要和其他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储能技术等等,要融入未来的电力系统,使得电力行业有义务推动电力系统的发展与转型。

 

还有一个就是光伏要和储能、电动汽车等结成清洁能源的系统联盟,或者叫伴侣,就像互联网一样,必须协同、协作,共同做好一件事情。储能,电力系统,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以及电动汽车,是四位一体的,缺一不可。

 

正如中央财经委员会说的三句话,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光伏应该做更多的事情。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专访丨李俊峰:加强绿色调度 应对大气污染
  • 2018两会丨看南存辉、刘汉元、曹仁贤、李俊峰、钟宝申
  • 专访|李俊峰:光伏发电对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 李俊峰:可再生能源发展重量更要重质
  •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可再生能源发展重量更要重质——访中
  • 李俊峰:可再生能源发展重量更要重质
  • 关注丨李俊峰: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能源变革
  • 李俊峰:解决新能源消纳必须有绿色发展理念
  • 李俊峰:解决新能源消纳必须有绿色发展理念
  • 李俊峰:能源转型成为大国领袖们的共识
编辑推荐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

2020-02-22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省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

2019-09-14

陈宗法:煤电解局:如何度过第二个

2019-09-13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

2019-09-13

热点排行
  • · 电力现货市场为什么要搭配中长期电能量交易?
  • · 深度剖析:转供电何去何从?
  • · eo辣评 | 山西燃气集团初步落地,国新能源从“大哥”变“小弟”,前景堪忧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从中核薪酬改革说起 央企员工的工资可以比领导高吗?
  • · 国际油价下跌对煤化工影响几何
  • ·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点原因致中国能源转型更为困难
  • · 关注|山东省自备电厂价格政策解读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赵文广:电力期货市场与期货合约特点
推荐阅读
  • · 藏在输配电价里的“隔墙供电”逻辑
  • · 配合政府、混改、主辅分离,从国网改革文件看换帅后的新思路
  • · 2025年煤电装机—政策的能动空间在哪里?
  • · 谜一样的用电量增速?我国过去十年用电量低速增长的启示
  • ·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核心是各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
  • · “清洁煤电”热下的冷思考:超低排放的代价
  • · 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思考
  • · 触动谁的利益?涉及哪些市场主体?分析新版配额制对各市场主体的影响!
  • · 民营售电现阶段盈利模式分析、增值服务路线、业务定位
  • · 解读《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