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就是做文化――大庆油田电力集团燃机电厂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2009-04-24 08:45:3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4月9日,记者走进大庆油田电力集团燃机电厂,呈现在眼前的企业文化标语令人耳目一新,“今天的学习,明天的能力”。“做企业就是做文化,树形象就是树品牌”……在享受这一道道美味的“文化大餐”的同时,我们也寻找着这个厂企业文化潮涌的源头。
这个厂的领导告诉我们:企业经营的是文化,追求的是效益。企业文化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得益于企业积极适应先进文化发展的新要求,着眼于满足员工精神文化的新需求,科学统筹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燃机电厂投产23年来,8000个日日夜夜,为大庆油田5000万吨原油稳产和当前4000万吨原油持续稳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撑,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一号机组投产23年来,曾创出单机年累计运行8296小时、二号机组连续平稳运行215天的两项亚洲纪录,被美国GE公司誉为“中国管理水平最高客户”。
8000个日日夜夜,燃机电厂抒写了从英文到中文、从国外技术变为国内技术的学习史。燃机电厂的“学习型”文化伴随着燃机电厂一起成长
23年前,在大庆油田喇嘛甸草原北部的一片荒原上,一群“娃娃兵”,面对陌生的洋设备,坚持“以我为主”、“师夷制夷”的原则,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3个月就完成了调试任务。
23年的发展,23年的学习,燃机人从来没有固步自封。历届领导班子都把学习当作一项事关企业兴衰的大事来抓。为尽快全面掌握燃机技术,他们不惜重金,两次派人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部和新加坡培训基地进行技术培训。同时,针对实际管理需要,在燃机、汽机等专业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有培养价值的员工到上海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等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又根据燃机发展形势,筹建了国内第一家燃机技术培训中心,并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了MARK-Ⅵ控制系统模拟培训机构,先后培训了广东东莞、江苏望亭、杭州德能、福州晋江、苏丹吉利、尼日利亚帕帕兰多等700多名学员,收到较好效果。
现如今,建厂初期的那群“娃娃兵”们已成长为电厂的核心技术人才。燃机电厂也建立起了拥有180名精业务、能吃苦的高技能操作人才,60名能够攻关、能解疑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30名懂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从而形成较完备的人才梯队,为电厂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000个日日夜夜,抒写了南征北战、汗洒异域大地的市场开拓史。“只有饱和的思想,没有饱和的市场”强烈的市场策略意识,使燃机人走出去,使大庆“燃机品牌”享誉国内外
“做企业就是做文化,树形象就要树品牌”,这是厂长徐建强的口头禅,也是燃机人勇于开拓、执著创新的真实写照。在这种观念的引领下,燃机人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燃机的机遇,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
在市场开发策略上,燃机人采取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的市场开发方法,对于已服务过或正在合作的有一定基础的市场,通过搞好优质服务,赢得业主的认同,在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努力实现合同的续签上下工夫;对于正在上马或正处可研论证阶段的项目,采取派专人紧密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适时出击的策略;燃机人还运用“强强合作”、“借船出海”等战术,先后取得了苏丹吉利电站和印度尼西亚巨港电站的合作项目。
在对外技术服务中,燃机人“今日事今日毕,事不过夜、 雷厉风行、快速反应”、“诚实守信,超值服务”的服务理念给甲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只有技校文化程度的王建、张健、刘建华和葛长存4名专家名声大振。王建被苏丹国家电力公司特聘为安全工程师,张健被印尼巨港电厂称作“精通燃机控制业务的专家”,刘建华被美国GE公司专家誉为:“你是我的眼睛”,葛长存被GE现场TA称为“燃机检修的能工巧匠。”
十几年来,燃机人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汗水洒遍非洲和南亚大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他们共开发并承揽技术服务项目近80项,覆盖4个国家,国内13个省,34个地区,为发展我国燃机事业作出了贡献。
8000个日日夜夜,抒写了推进“人企合一,构建和谐”的发展史。“在燃机电厂工作是幸福的,为燃机电厂奉献是快乐的”的和谐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在探索和思考企业文化如何实现落地生根过程中,燃机电厂始终重视3个“统一”,即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统一;企业的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办好企业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统一。“三个统一”做到以人为本,达到融入企业之体,深入员工之心。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近年来,燃机电厂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载体,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方向,把“创争”活动与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相结合,把个人愿景与企业发展愿景相结合,把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实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今天的学习,明天的能力”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国资委经验交流的示范区。2006年,燃机电厂作为“创争”实践活动的优秀典型,受到了黑龙江省素质工程考察小组的一致肯定,被评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为激发全体员工“知燃机、爱燃机,共建和谐燃机”的创业激情,燃机电厂将建厂以来积淀的较为深厚的企业文化进行整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4套燃机“文化手册”,从被美国人嘲笑的一批“娃娃兵”到创下今天可与垄断国内燃机市场老牌大厂“三分天下”的奇迹,勇闯市场、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故事跃然纸上,成为燃机人不断创新、求索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燃机人深深地感受到:在燃机电厂工作是幸福的,为燃机电厂发展奉献是快乐的,生活在燃机电厂这个大家庭是温馨的。
来源: 中国石油报 作者: 特约记者 高玉玺 通讯员 郭彬
这个厂的领导告诉我们:企业经营的是文化,追求的是效益。企业文化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得益于企业积极适应先进文化发展的新要求,着眼于满足员工精神文化的新需求,科学统筹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燃机电厂投产23年来,8000个日日夜夜,为大庆油田5000万吨原油稳产和当前4000万吨原油持续稳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撑,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一号机组投产23年来,曾创出单机年累计运行8296小时、二号机组连续平稳运行215天的两项亚洲纪录,被美国GE公司誉为“中国管理水平最高客户”。
8000个日日夜夜,燃机电厂抒写了从英文到中文、从国外技术变为国内技术的学习史。燃机电厂的“学习型”文化伴随着燃机电厂一起成长
23年前,在大庆油田喇嘛甸草原北部的一片荒原上,一群“娃娃兵”,面对陌生的洋设备,坚持“以我为主”、“师夷制夷”的原则,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3个月就完成了调试任务。
23年的发展,23年的学习,燃机人从来没有固步自封。历届领导班子都把学习当作一项事关企业兴衰的大事来抓。为尽快全面掌握燃机技术,他们不惜重金,两次派人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部和新加坡培训基地进行技术培训。同时,针对实际管理需要,在燃机、汽机等专业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有培养价值的员工到上海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等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又根据燃机发展形势,筹建了国内第一家燃机技术培训中心,并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了MARK-Ⅵ控制系统模拟培训机构,先后培训了广东东莞、江苏望亭、杭州德能、福州晋江、苏丹吉利、尼日利亚帕帕兰多等700多名学员,收到较好效果。
现如今,建厂初期的那群“娃娃兵”们已成长为电厂的核心技术人才。燃机电厂也建立起了拥有180名精业务、能吃苦的高技能操作人才,60名能够攻关、能解疑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30名懂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从而形成较完备的人才梯队,为电厂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8000个日日夜夜,抒写了南征北战、汗洒异域大地的市场开拓史。“只有饱和的思想,没有饱和的市场”强烈的市场策略意识,使燃机人走出去,使大庆“燃机品牌”享誉国内外
“做企业就是做文化,树形象就要树品牌”,这是厂长徐建强的口头禅,也是燃机人勇于开拓、执著创新的真实写照。在这种观念的引领下,燃机人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燃机的机遇,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
在市场开发策略上,燃机人采取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的市场开发方法,对于已服务过或正在合作的有一定基础的市场,通过搞好优质服务,赢得业主的认同,在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努力实现合同的续签上下工夫;对于正在上马或正处可研论证阶段的项目,采取派专人紧密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适时出击的策略;燃机人还运用“强强合作”、“借船出海”等战术,先后取得了苏丹吉利电站和印度尼西亚巨港电站的合作项目。
在对外技术服务中,燃机人“今日事今日毕,事不过夜、 雷厉风行、快速反应”、“诚实守信,超值服务”的服务理念给甲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只有技校文化程度的王建、张健、刘建华和葛长存4名专家名声大振。王建被苏丹国家电力公司特聘为安全工程师,张健被印尼巨港电厂称作“精通燃机控制业务的专家”,刘建华被美国GE公司专家誉为:“你是我的眼睛”,葛长存被GE现场TA称为“燃机检修的能工巧匠。”
十几年来,燃机人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汗水洒遍非洲和南亚大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他们共开发并承揽技术服务项目近80项,覆盖4个国家,国内13个省,34个地区,为发展我国燃机事业作出了贡献。
8000个日日夜夜,抒写了推进“人企合一,构建和谐”的发展史。“在燃机电厂工作是幸福的,为燃机电厂奉献是快乐的”的和谐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在探索和思考企业文化如何实现落地生根过程中,燃机电厂始终重视3个“统一”,即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统一;企业的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办好企业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统一。“三个统一”做到以人为本,达到融入企业之体,深入员工之心。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近年来,燃机电厂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载体,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方向,把“创争”活动与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相结合,把个人愿景与企业发展愿景相结合,把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实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今天的学习,明天的能力”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国资委经验交流的示范区。2006年,燃机电厂作为“创争”实践活动的优秀典型,受到了黑龙江省素质工程考察小组的一致肯定,被评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为激发全体员工“知燃机、爱燃机,共建和谐燃机”的创业激情,燃机电厂将建厂以来积淀的较为深厚的企业文化进行整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4套燃机“文化手册”,从被美国人嘲笑的一批“娃娃兵”到创下今天可与垄断国内燃机市场老牌大厂“三分天下”的奇迹,勇闯市场、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故事跃然纸上,成为燃机人不断创新、求索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燃机人深深地感受到:在燃机电厂工作是幸福的,为燃机电厂发展奉献是快乐的,生活在燃机电厂这个大家庭是温馨的。
来源: 中国石油报 作者: 特约记者 高玉玺 通讯员 郭彬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国家电网发布新版企业文化体系
2019-09-14
- 国家电网表彰企业文化优秀成果
2019-02-20
- 国神蒙东公司举办“高举旗帜跟
2019-02-05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印发《关于表
2019-01-05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企业文化
2018-11-17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