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辛保安:2030年国家电网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以上

  2021-02-23 10:22:53    来源:光伏们 
A- A+
电力18讯:

2月23日,《人民日报》经济版发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署名文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基本勾勒出了国家电网下一步如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号召。

文中提出,到2030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以上。

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了具体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相关工作部署。国家电网迅速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开展深入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电网行动方案,明确六个方面18项重要举措,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近年来,国家电网认真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把推进能源转型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有力支撑了绿色低碳发展。截至2020年底,公司经营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7.1亿千瓦、占比42%,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4.5亿千瓦、占比26%,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国家电网是世界上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接入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电网。

在能源生产环节,服务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近十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年均增长33.6%,发电量年均增长34.8%,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以上;2020年,我国煤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49.1%,历史性降至50%以下。在能源消费环节,促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升。2000—2019年,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15.4%增至19.6%;中国从10.9%增至26%、提高约15个百分点。近年来,公司累计实现替代电量867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散烧煤4.8亿吨、减排二氧化碳8.7亿吨。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为能源电力工业提供了“弯道超车”、抢占世界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机遇。

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国家电网结合“十四五”规划,对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进行了深入研究。“碳达峰”是基础前提,要尽早实现能源消费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费达峰;“碳中和”是最终目标,要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通过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实现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平衡。实现“双碳”目标,关键在于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

国家电网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速度与质量、成本与效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共同推动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积极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当好“引领者”,充分发挥电网“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推动能源电力行业尽早以较低峰值达峰;当好“推动者”,加强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引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尽快实现“碳中和”;当好“先行者”,系统梳理输配电各环节、生产办公全领域减排清单,深入挖掘减排潜力,实现企业碳排放率先达峰。重点做到“六个推动、六个着力”:

一是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完善西北、东北送端和华东受端主网架结构,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加快水电、核电并网和送出工程建设,到2030年公司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以上。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应用,支撑新能源发电、多元化储能、新型负荷大规模友好接入,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

二是推动网源协调发展和调度交易机制优化,着力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强化电网统一调度,加快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积极开展风火打捆外送交易、发电权交易、新能源优先替代等多种交易方式,保障清洁能源能发尽发、能用尽用。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持续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

三是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着力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大力拓展电能替代,推动交通电气化发展,深挖工业生产窑炉、锅炉替代潜力,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十四五”公司经营区替代电量达到6000亿千瓦时。以工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等为重点,积极拓展用能诊断、能效提升等综合能源服务。助力国家碳市场运作,支撑全国碳市场配额测算,加强碳减排方法研究,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统筹推进能源电力发展和节能减碳目标实现。

四是推动公司节能减排加快实施,着力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加强电网规划建设运维各环节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现全过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强化公司办公节能管理,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解决用能需求。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充分挖掘碳减排(CCER)资产。建立健全公司碳排放管理体系,培育碳市场新兴业务,形成共赢发展的专业支撑体系。

五是推动能源电力技术创新,着力提升运行安全和效率水平。针对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点,加快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等技术装备研发,推进虚拟电厂、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进步,研究推广有源配电网、分布式能源、终端能效提升和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制。深化应用“新能源云”,全面接入煤、油、气、电等能源数据,支持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证交易、绿色金融等新业务,服务国家智慧能源体系构建。

六是推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着力集聚能源绿色转型最大合力。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水平举办能源绿色转型国际论坛,打造能源“达沃斯”,传播“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双碳”目标,促进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研讨交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携手共创绿色发展美好未来。

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保供与节能、成本与价格,研究制定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企业率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行动方案。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发挥企业实施主体作用,推动国家方案落地;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深化技术装备创新;加强能源电力统一规划,引领行业协同发展;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辛保安: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 推

2021-01-29

国家电网:抢抓数字新基建机遇

2021-01-25

南方电网:以数字化转型催生高质

2021-01-25

中广核: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 建

2021-01-25

中国电建:推动中国电建数字化转

2021-01-25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奋力谱写大唐在青清洁能源发展新篇章
  • · 关于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勇担央企使命责任 争做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