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山区抓网改 回报人民一片情
2005-10-21 15:02:3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商城,地处大别山深山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其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全县农村电网普遍建设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是靠着它,结束了山里人祖祖辈辈用油灯照明、用人工打米磨面、车水浇田的历史。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然而,父老乡亲在为能用上电而惊喜的同时,又因标准太低的电网而发愁。供电半径大,线损高得惊人。木杆、竹杆作电线杆,破股线、铁丝作电线都不是什么稀奇事,线损大不必说,还留下了很多安全事故隐患。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用电量大幅度上升,原本就薄弱的农网不堪重负。供电严重不足,停电限电是家常便饭;电压太低,有的用户电压不到100V,40W的灯泡还不如一支蜡烛亮;线耗太高,有的竞达60%。乡亲们因此承受着沉重的电价负担,山里人的生活、生产用电因此而受到严重制约,山区丰富资源的开发因电而步履维艰。
网改前,在我县农村流传着乡亲们自编的许多关于电的"顺口溜":"停电鸡歇厨,来电五更头,月月交电费,天天点蜡烛。""电机不能转,电视不能看,有电用不上,还交高价钱。"作为县电业部门的一把手,这充满苦和愁的歌谣像针一样刺着我的心,更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我的心头。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改变农网现状,我有责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
1998年6月,国家计委、国家电力公司和省政府先后召开会议,对"两改一同价"进行部署。两次会议所传递的国家将投巨资加速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并将为贫困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信息,使我如获至宝,欣喜无比。此刻,我这个当过兵的人就象战士听到了冲锋的号声,立即开始了自己行动。省、市局的网改工作会还没开,我就到县委、政府向书记、县长汇报自己考虑已久的全县网改工作思路和举措,并受到高度重视。在我的恳切要求下,县四大机构联席会随即召开,专题研究部署全县农网改造工作,组建由县长、副县长和电业局长任正副组长,计委、经贸、财政、审计、物价、农行等职能部门为一把手为成员的县农改工作指挥部。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长参加的农改工作会。全县农改从一开始就置于强有力的领导之下。作为全县的一个专项工作,县里对农网改造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我的工作信心也因此而倍增。紧接着,我凭着自己对全县农村电网现状的透彻掌握和对上级精神的准确理解,会同6名工程技术人员用了整整一周时间,起草出包括县政府网改工作规划、首批网改村工程实施方案及10个配套管理办法在内的一整套工作文件,随后,在省局项目审报会议上获得一次性全部通过。全县网改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国家投巨资搞网改,我们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放心工程"。
网改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看它首先是"放心工程"。群众真心盼网改,国家投巨资搞网改,如果在我们手中弄成了"豆腐渣"工程,我们就是千古罪人。为了干成"放心工程",我倾尽了自己的全部心力。为此,我向县委、县政府作出郑重承诺:全县任何一处网改工程出现重大责任问题,先自摘"乌纱帽",并接受党纪政纪处分。同时,与本局各级各部位网改责任人全部签定了工程责任书,按我自己的话说, "就是要让每个人头上都戴上一个紧箍咒。"为了有效实现网改资金使用、进度和质量的三大控制目标,我从县情、局情出发,在网改工程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六抓":一抓领导。首先从我本人做起,局班子成员分片包乡包村,一律和施工人员"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与项目施工责任人同奖同罚,强化领导责任;二抓队伍。从全系统抽调1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设计、招投标、资金、物质管理、施工、质监、安全、验收、档案、纪检监察等10个专业组,使网改工程各个环节有专业人员把关作保证;三抓资金管理使用。网改资金对于有着特殊县情的我县来说,确实是两难选择。全县地域面积广阔,多达2300平方公里,山区农户居住高度分散,自然村有5600多个,这两个数字分别是人口相当的平原县的5倍和10倍以上。用和平原县大致相同的项目资金进行山区农网改造(建设),而且要保证质量,其难度可想而知。对此,我们没有什么巧办法,有的只是严格管理,把网改资金与县局财务完全隔离,实行专户管理,全封闭运行,坚持局长"一支笔"签批,对资金使用承担全部责任,农改资金专户不准有其它任何开支。根据山区特点,优化农村配网地理接线,合理安排配电台区;合理利用旧物资,节省资金,保证改造效果。四抓物质招投标。实行"阳光作业",拒绝"暗箱操作"。严格按照三级招标程序和规定,认真签定每批设备物资合同,不准任何人私自插手农网物质。所有网改物质采购、商谈、及合同签订,一律在招标会上进行。五抓施工质监、工程验收。对网改工程全部实行工程监理和施工监督员制度。专门成立工程验收和审计小组,对工程概算、工程质量、施工和设备
网改前,在我县农村流传着乡亲们自编的许多关于电的"顺口溜":"停电鸡歇厨,来电五更头,月月交电费,天天点蜡烛。""电机不能转,电视不能看,有电用不上,还交高价钱。"作为县电业部门的一把手,这充满苦和愁的歌谣像针一样刺着我的心,更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我的心头。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改变农网现状,我有责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
1998年6月,国家计委、国家电力公司和省政府先后召开会议,对"两改一同价"进行部署。两次会议所传递的国家将投巨资加速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并将为贫困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信息,使我如获至宝,欣喜无比。此刻,我这个当过兵的人就象战士听到了冲锋的号声,立即开始了自己行动。省、市局的网改工作会还没开,我就到县委、政府向书记、县长汇报自己考虑已久的全县网改工作思路和举措,并受到高度重视。在我的恳切要求下,县四大机构联席会随即召开,专题研究部署全县农网改造工作,组建由县长、副县长和电业局长任正副组长,计委、经贸、财政、审计、物价、农行等职能部门为一把手为成员的县农改工作指挥部。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长参加的农改工作会。全县农改从一开始就置于强有力的领导之下。作为全县的一个专项工作,县里对农网改造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我的工作信心也因此而倍增。紧接着,我凭着自己对全县农村电网现状的透彻掌握和对上级精神的准确理解,会同6名工程技术人员用了整整一周时间,起草出包括县政府网改工作规划、首批网改村工程实施方案及10个配套管理办法在内的一整套工作文件,随后,在省局项目审报会议上获得一次性全部通过。全县网改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国家投巨资搞网改,我们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放心工程"。
网改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看它首先是"放心工程"。群众真心盼网改,国家投巨资搞网改,如果在我们手中弄成了"豆腐渣"工程,我们就是千古罪人。为了干成"放心工程",我倾尽了自己的全部心力。为此,我向县委、县政府作出郑重承诺:全县任何一处网改工程出现重大责任问题,先自摘"乌纱帽",并接受党纪政纪处分。同时,与本局各级各部位网改责任人全部签定了工程责任书,按我自己的话说, "就是要让每个人头上都戴上一个紧箍咒。"为了有效实现网改资金使用、进度和质量的三大控制目标,我从县情、局情出发,在网改工程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六抓":一抓领导。首先从我本人做起,局班子成员分片包乡包村,一律和施工人员"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与项目施工责任人同奖同罚,强化领导责任;二抓队伍。从全系统抽调1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设计、招投标、资金、物质管理、施工、质监、安全、验收、档案、纪检监察等10个专业组,使网改工程各个环节有专业人员把关作保证;三抓资金管理使用。网改资金对于有着特殊县情的我县来说,确实是两难选择。全县地域面积广阔,多达2300平方公里,山区农户居住高度分散,自然村有5600多个,这两个数字分别是人口相当的平原县的5倍和10倍以上。用和平原县大致相同的项目资金进行山区农网改造(建设),而且要保证质量,其难度可想而知。对此,我们没有什么巧办法,有的只是严格管理,把网改资金与县局财务完全隔离,实行专户管理,全封闭运行,坚持局长"一支笔"签批,对资金使用承担全部责任,农改资金专户不准有其它任何开支。根据山区特点,优化农村配网地理接线,合理安排配电台区;合理利用旧物资,节省资金,保证改造效果。四抓物质招投标。实行"阳光作业",拒绝"暗箱操作"。严格按照三级招标程序和规定,认真签定每批设备物资合同,不准任何人私自插手农网物质。所有网改物质采购、商谈、及合同签订,一律在招标会上进行。五抓施工质监、工程验收。对网改工程全部实行工程监理和施工监督员制度。专门成立工程验收和审计小组,对工程概算、工程质量、施工和设备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