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匀供电局党建帮扶进班所成效显著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罗芳 报道 在四月春光与雨水交替冲刷的繁忙日子里,贵州都匀市郊供电局甘塘供电所迎来了党支部选派的驻所党员――唐媛圆“所长助理”。
“这是局里给我们最大的支持!”副所长(主持工作)龙国祥及大伙亲切地叫她“小唐助”。由于管理性、系统性比较欠缺,唐媛圆的到来,给正努力创市郊局示范标杆的龙副所长送来了一剂“强心丸”。
这是继贵州都匀供电局党委连续2年对都匀市郊局选派驻所党员专家之后,市郊局党支部首次尝试开展的“自我造血”工程。时光荏苒,都供党建帮扶进班所工作正从“向下输血”到基层“自我造血”而转变,现已形成驻所帮扶、上挂学习、团队帮扶等多形式互补的帮扶格局。在长期不懈地推进中,党建帮扶进班所“授之以渔”的精髓,正在潜移默化地深刻植入县级供电企业……
墨冲所:善思精神的“心”传承
管辖面广、设备多、装备水平不高,导致抢修量大,加之人力紧张,“运维难”长期困扰着墨冲所。
2015年7月,都匀供电局党委选派了变电管理所党员马庆臣到该所驻所帮扶,针对墨冲所特点进一步强化“分级重点管控”思路,使该所在装备水平暂不能极大改进的当前,能够通过高效的方法,使人力和时间投入达到最优化。
“用马所的方法及时处理后,从春节到现在,工商变都没有再发生故障,给我们减轻了很大的运维负担。”墨冲所所长宋赣臣说。
在马庆臣帮扶期满离开后,墨冲所通过其留下的“测温数据库”、检查指引表单及测温方法,重点对集市等重负荷配变进行测温观察。在今年春节前及时发现并处理了部分配变接触点过热等潜在隐患,从而避免了配变烧坏所带来的更大量的抢修工作。
马庆臣在墨冲的驻所时间其实只有半年,他留下的更多是善于思考、不惧困难的精神激励。这半年,也是墨冲所收获最多的半年:首次实现全年电费回收提前7天结零,被评为南网公司及贵州电网公司职工小家、省公司班组文化示范点,供电可靠性关键指标自2014年来首次进入单项C区段……
“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所长宋赣臣说。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的雷雨特别多,所里多处发生树木被雷劈倒等导致线路故障的情况,在目前配网智能化水平不算很高的情况下,一道简单的“巡视”命令,意味着全所人要奔忙到各个可能的故障地点进行查找。而更严峻的现实情况是墨冲所11条10kV线路中有10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投运的,最长的运行年限已有41年;有95台配变供电半径偏大、有52个配变台区因负荷过重而导致电压质量不合格。
在装备不强、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严峻考验下,“善思”精神激励着全所人。防汛期间,无论是否轮值、是否假日周末,只要接到命令,所有人都会迅速集结,尽快查找故障点。另一方面,他们还制定了针对性很强的措施,重点包括了解决“树线”矛盾,对断路器、跌落开关工况及故障指示器布点分析统计,对道路施工现场等易塌方地段进行特巡特维等等。
“最大的变化,是‘善思’精神在心里的驱动力越来越强!”年轻员工叶强非常同意宋所长的观点:“现在,我们都憋着一股劲,除了紧紧抓住新一轮农改契机外,还制定了针对性措施,要在未来3个月内使跳闸、线损‘两率’得到明显降低。”
“相信把这一段艰难的时间克服过去,未来我们就会更轻松!”宋赣臣肯定地说。
甘塘所:自我造血的“新”启航
甘塘所作为都匀电网中距离市区最近的供电所之一,地处市西的绿茵湖办事处,属城乡结合部,身肩甘塘工业园区、“都市杨柳”等重点城市建设项目的供电服务重任,都匀市政府对这一地区实行“产城一体化”建设。其特殊且重要的地理区位,要求该所必须尽快补齐短板、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全局发挥示范标杆作用。
为此,今年1月,局党支部组织各专业部室在甘塘所开展“头脑风暴”,应用党建帮扶进班所的“三级诊断”方法,分析该所员工业务能力强,但整体协作和管理偏弱等现状,要求甘塘所找准关键问题、提出帮扶需求。
“目前,我们是以‘农网’的线路来服务绿茵湖产业新城的用电需求,供电可靠性远远达不到要求。”副所长(主持工作)龙国祥常拿自己的所与墨冲所比较。他说,甘塘所不仅面对“运维难”的老问题,还要面对网架弱、供电能力不够强,与更高的供电可靠性、更复杂的客户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
“我们非常欠缺长远、系统的思考,同时在团队的思想建设上缺少文化的提炼和凝聚。”龙国祥说,“所以我们更迫切需要党建帮扶的支持,帮助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
“上级下派的驻所党员专家,对供电所需要一定时间的了解,我们的人相较而言更了解具体情况,先在支部内部选派一名党员驻所,提前在思想等方面做好深层次摸底,能够实现‘无缝衔接’、更快找准切入点。”据市郊局党支部书记金延刚介绍,年初该支部就开始进行了思考和策划,通过搭建“所长助理”人才培养平台,从党群工作部选派工作计划性和管理思维强的唐媛圆同志到甘塘所开展驻所帮扶。
4月25日,刚到所里的第一个工作日,唐媛圆就在甘塘所开展了一次“帮扶项目推介会”,把马庆臣在墨冲所实施的“工前五步法”帮扶项目向甘塘所进行了一次现场推广,工作前准备不足、到了现场遗漏物品的现象,在甘塘所同样引发共鸣。
“大家看了作业前准备指引表单,都觉得可行。”唐媛圆认为,曾经实施过的帮扶项目都很具有针对性,但由于供电所身陷繁杂的事务中,很容易当局者谜,“就得有人站在一定的高度帮助辨识,找出适合他们的项目和制定适合所情的推进方式。”
小唐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帮助制定示范标杆创建方案。她组织开展了一次乐享十分活动,引导大家思考目标、差距、要干什么?怎么干?
在初步从思想上沟通形成了共识后,小唐的脚步就停不下来了:抄表日,她顶着烈日跟着潘维去抄表;暴雨夜,她跟着何思仲去抢修;催费日,她跟着赵登惠催电费。不到一个月时间的历练,令她对创建方案很快理清了思路,很快就拿出了初稿及措施清单。
“不能让供电所等靠要,也不能让专业部室不管不顾,所以创建措施必须首先厘清二者的职责。”她在措施清单上,逐条列明了甘塘所和专业部室的职责界面,使大家都能清楚,创建的主体是甘塘所,创建的共建方是各专业部室,如此,方能共同努力推进目标的实现。
“我们一直在思考创建的思路,无奈事务多,加上能力的确欠缺,小唐一来就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龙国祥说,“现在思路清晰了,创建目标也确定了,加上有地区局党委和局党支部的‘两个层级’驻所帮扶,我们对创示范标杆非常有信心!
【记者手记】
从“以鱼”到“以渔”,从“输血”到“造血”,唯一目的就是提升县级供电企业主动解决自身问题、改进短板、推进创先的能力。通过近几年不断由上至下的“输血”,都匀供电局党委借助党建帮扶进班所工作载体,不断将各种经验、方法传授到基层供电所,在提升供电所效能和管理能力上,以“更创新的视角”、“更广阔的视野”为基层注入了不同的“解题思维”,更坚定了基层一线勇于面对困难、投入电力体制改革的信心。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