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管理 > 企业风采 > 正文

“国和一号”:一名“核二代”的精神传承

  2021-06-07 00:00:00    来源:国核示范 
A- A+
电力18讯:

  美丽的四川广元有着四千多年的人文历史,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先民居住,郑强的家就在那里。此外,那里还是我国核工业起源之一的821厂所在地,郑强的父亲便是当年821厂一名老核工业人,他为了我国核工业的起步,默默奉献了一生芳华。如今,郑强作为一名“核二代”,在中核二三工作已有二十五个年头,父子两辈人的薪火相传,让我们看到了核工业精神的世代传承,正是有了这一辈又一辈人的努力,才迎来了如今我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的迈进。

  郑强1996年毕业就进入了中核二三公司,先后参建了五个核电项目、十余个民用项目,他用二十余年的行动响应着毛主席的号召――“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由于工作调动频繁,直到2016年郑强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如今,身为“国和一号”项目的一员,郑强协管着现场几十个班组、数百名工人和十几个作业面,虽然现场室外作业工作量大、冬季施工条件艰苦,但郑强从不怕苦、不叫累,凡事都冲在前面,每天坚持巡检现场,保证“工完、料尽、场地清”后最后一个离开,日复一日。工友们都劝他不要太拼、太累,他总说:“干完这一阵就休息”,但是一年到头却没有几天休息时间,每年十五天的年假,他从未用完过,其他假期更是少之又少。2021年春节,为了探望生病的父亲,他回了一趟四川老家,却仅仅在家呆了一天,就匆匆赶回来,因为项目现场离不开他这根“定海神针”。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前,郑强带领团队又顺利完成了一项重要工作,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却推动项目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宣布成功、鞭炮响起的那一刻,这个皮肤黝黑、声音沙哑的汉子才得有了片刻的放松,如释重负的笑了。来不及休整,第二天他和他的团队又投入了下一项工作中。

  因现场工作面复杂,各项工作互有交叉,可能会发生因一项工作开展而限制另一项工作的问题。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郑强从不抱怨,而是积极想办法,找解决方案。一次,他拿着解决方案,多次跑去兄弟单位办公地点进行交涉,在他的反复协调下,方案最终获得许可。

  郑强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不止体现在工作协调上,在解决现场问题中更是如此。在环缝焊接还剩100米的时候,均匀错边和缩小间隙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剩余的70多毫米间隙却成了郑强工作以来遇到的最难距离。他深知这个难题不仅会增加数倍的工作量,还可能造成质量问题,需要慎之又慎地对待。那段时间他反复琢磨解决方案,哪怕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他满脑子也都是现场的间隙问题,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为解决焊缝问题,他天天在现场观察研究、不断试验,凭借着二十多年的深厚施工经验,成功研制出了新型工装。经过安装调试,顺利把间隙缩至20多毫米,此时技术人员制定新工艺使用的是35毫米的模拟件,20多毫米的间隙已经不成问题,但郑强依然不断调整,力求进一步减小焊接工作量,保证质量万无一失。最终,在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支撑下,他交出了令自己满意的答卷――最大不超过17毫米的间隙。

  那段时间,郑强纵然疲惫又憔悴,但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样的工装改革和创新对于他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其中,他制作的自走型多功能操作平台,成功申请到国家的专利证书,并获得优秀创新省部级奖项。作为一名现场施工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郑强热爱钻研探索,善于反思总结,他常说:“一个小小的工装有时可以破解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难题。”通过他牵头研发的工装改革不仅减少了作业人员大量繁杂流程,更是为作业人员建立起了安全屏障,真正落实了“保安全、保质量、提升工效”,为示范工程安全质量护航。

  郑强身上担当奉献、创新创效和不断攀登的精神,擦亮了中核二三“铁军”的金字招牌,值得新一辈核电建设者不断学习和传承。正是因为有了郑强这样肯吃苦、肯钻研的生产骨干,推动着核电建设向着智慧核建大踏步,筑牢核电安全、质量的坚强防线。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宁东发电: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3-03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

2016-04-14

热点排行
  • · 电建核电公司沙特吉赞项目:红海东岸展波澜
  • · 国家电投人才学院:一流班组,向新而生
  • · 江西水电中电投分宜电厂扩建工程项目:追求卓越 铸就经典
  • · 两河口水电站一二·五联合体:同心协力争先创优 志镶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 · 厚积致远 持续跨越----记如皋市“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如皋市供电公司
  • · 于都县供电公司践行科学发展观纪实
  • · 坚持创新 “走到前面”――记南瑞继保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国产化之路
  • · 水电十一局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中牟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拔得头筹背后的“三件宝贝”
  • · 山西省电力公司ERP项目试点建设纪实
  • · 强管理 挖效益――记黑龙江省火电三公司经营工作
推荐阅读
  • ·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厂 “相城工匠”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