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管理 > 企业风采 > 正文

时代的一粒沙

  2021-04-26 10:04:41    来源:水电七局 兰鸥
A- A+
电力18讯:

粗粝的砂石,炙热的大地,王再吉青春里的七年光阴,在这里被浓缩进一本纪念册。

那是一本暗红漆皮硬壳的小册子,封面上是20世纪80年代常用的烫金字样:援建索马里公路工程纪念册。

在响亮宏伟的时代号角声里,王再吉曾是其中的一个音符。

洪流初涌,时代将他推向建设

1942年,王再吉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的一个务农家庭。16岁那年的最后一个月,他经公社推荐参与选拔考试,顺利过关获得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参与三门峡工程的建设。

朴实的年代,人们更习惯埋头苦干,大家文化程度也不高,彼此之间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交流,学习只能依靠自己。王再吉被分配跟着师傅学开推土机,一半靠师傅授教,另一半则靠自己琢磨。三班倒的作息没让他放下自学的进程,下了夜班,他总是在工地或修理厂观察检修过程,在那里他不仅能精进驾驶技术,更能直观看到机械运转的状态。身体里不服输、求上进的精神使他不停钻研,向维修工人请教零件之间是如何连接运作,借来书本学习关于机械的奥秘和原理,在工作经验不断积累的同时,他的理论知识也越来越扎实。

1966年,24岁的王再吉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来到四川参与建设龚嘴水电站。他从未涉足四川,这与北方大有不同,云雾环绕着山峦,湿气渗透进泥土,地上总是一地稀泥。宿舍的屋顶只简略地盖了一层油毛毡,墙面四周围着席子,湿气弥漫的季节,连被褥都是湿冷的。

王再吉并没觉得自己的辛苦是什么牺牲,诚然环境艰苦,但那个年代的人们习惯对此敛口不言。宏大叙事里的伟大成就是需要成本的,这成本均匀地平摊在每一个“王再吉”身上,他们用自己的脊骨支撑起了这份意义重大的事业,却甚少言语。他感恩于集体的照拂,也满怀一腔热血,甘愿为所有人共同的理想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时代推着他向前走,走向建设,他发出一份他自己的光亮,汇入星河照亮夜空。

奔赴海外,一粒沙与一座山

1972年,王再吉而立之年,组织交给他一项重大的任务,前往非洲索马里,参与援建贝莱特温至布劳公路。

索马里是中国第一个建交的东非国家,自1963年起,中国便向其提供援助。在国家的号召下,一拨拨中国青年来到这片热情洋溢却又贫瘠的土地,挥洒青春与汗水。人们常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了一个人身上,便成了一座山。那时的他并没有想到,等到他走出非洲,需要足足七年。

这是一片不下雨的土地,视线里虚焦的地平线和后背万根针刺般灼热的痛感让王再吉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环境的恶劣。初到非洲时,工地宿舍里并没有空调,集装箱并不具备隔热的功能,到夜里仍有超过40度的高温。水管埋进了地下半米深,也不能阻挡高温的侵袭,一旦过了十二点,管子里的水热得发烫,没人敢去洗澡。因为太热,包括王再吉在内的施工人员们整夜整夜睡不着,直到三个月后,宿舍里姗姗来迟地装好了空调,大家才勉强能睡到早上四点。有些身体吃不消的,几个月后只能回国了。

全长1045公里的公路,4年多的工期,资源却非常紧张,经常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王再吉是一名推土机司机,但还兼顾驾驶压路机、平路机。高温下驾驶舱变成了一个大烤箱,王再吉的座位总是湿漉漉的,流下的汗水在身下汇成一个小水洼。

人选择不了自己身处的环境,但人能选择如何继续自己的生活,而意志坚定的人必然会选择积极面对。

王再吉在非洲的日子也如同那片日光般肆意燃烧,广袤的平原上他四处驱车驰骋,不分工种,什么任务他都能完成得有声有色。学习同样没有落下,每当有党课教育,他总是积极参与。他也学会了与索马里的居民简单交流,向他们传授一些工地用车的驾驶技巧。

四川省交通厅参与援建的一位领导与王再吉颇为投缘,看他踏实肯干,便抛出橄榄枝,邀请他“跳槽”跟着干。

出于一种朴素的情感,王再吉淡淡地拒绝了这份邀约:“我们那人熟,地方好。”对于七局多年来的培养,他心中始终怀抱感恩。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因为文化大革命,王再吉一直未能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77年,文革结束第二年,王再吉第一时间递了入党申请,次年顺利转正,终于完成人生一大夙愿。

在入党申请书里,他留下这么一段话:“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也上了学,学了文化,又从农村走上了国家建设的工作岗位,又光荣地担当了援外任务,只有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才有今天。”

1984年,从非洲回来4年的王再吉再次被抽调启程前往红海边的北也门修建公路。原定15个月工期的项目,一开始便面临着工期滞后3个月的窘迫局面,包括炊事员在内的215个建设者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12点,每天16个小时高负荷工作,不分工种,项目提前一个月完工。

卸甲归田,七局仍是最熟悉的好地方

1992年,年过半百的王再吉被确诊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总是不分时间地点地找上他,有时手指伸出去便弯不回来,工作无疑受到巨大影响。身体的不适屡屡提醒他,是时候该放慢脚步了。苦苦坚持5年后,风湿的折磨让王再吉不得不提前退休。

光荣退休后,不愿赋闲的王再吉当选水电七局三分局温江退休党支部书记,继续发挥余热……他全心投入新的“事业”,为了让退休后的七局职工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他卯着劲头组织各类活动,每年忙里忙外组织学党章、办党课,开展党支部活动。为了让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有个自己的天地,王再吉还协助分局在职工小区里搭建了退休职工活动室。

去年年底,王再吉的党组织关系被移交至社区,彻底离开了七局。但他仍默默关注着公司的发展。四个孩子都是水二代,不时向他透露公司的动向,他自己也时常托人捎来公司的报纸,反复翻看。闲暇时光,他还是会常常来到活动室与以前的老同僚们聚在一起学党课,聊聊七局的新闻,又或是咀嚼着曾经并肩的点滴。无论过去多久,七局仍是他最熟悉的好地方,他的心中始终留存这眷念。

回望走过的人生旅途,王再吉似乎一直被时代的浪潮推着走:在懵懂时,时代引领他踏上了建设的征途;在壮年时,时代委任他献身援建事业。浪潮过后,他仍是那枚沙砾,回味那过去在浪花里激荡飞舞的岁月,他毫无遗憾。


年轻时的王再吉

王再吉(前排左一)出国前与同事合影


王再吉(后排)中与同事与推土机合影


现在的王再吉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宁东发电: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3-03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

2016-04-14

热点排行
  • · 电建核电公司沙特吉赞项目:红海东岸展波澜
  • · 国家电投人才学院:一流班组,向新而生
  • · 江西水电中电投分宜电厂扩建工程项目:追求卓越 铸就经典
  • · 两河口水电站一二·五联合体:同心协力争先创优 志镶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 · 厚积致远 持续跨越----记如皋市“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如皋市供电公司
  • · 水电十一局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中牟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拔得头筹背后的“三件宝贝”
  • · 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
  • · 于都县供电公司践行科学发展观纪实
  • · 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投产发电――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项目建设纪实
  • · 强管理 挖效益――记黑龙江省火电三公司经营工作
推荐阅读
  • · 淮北市电视台聚焦大唐淮北发电厂 “相城工匠”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