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数字化 > 专题 > MIS > 正文

电力信息化中的MIS建设再认识

  2006-01-16 15:11:2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一、对电力MIS建设特点的认识

1.电力MIS建设不同于一般工程

电力工业的产品单一,而其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比如:电厂要有燃料、锅炉、汽机、发电、热工、通讯等许多分厂,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为复杂。使得MIS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远远有别与一般工程:

不能根据预定的设计进行开发。一般工程中,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单位,只要有了施工的图纸,施工单位就可以按照预定的技术要求完成施工任务。这样的工作模式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发展起来的,是高度成熟的。目前电力MIS建设还远不能达到这种根据预定的设计进行开发的程度。许多系统的规划设计仅能作为立项的材料使用,实际的开发过程则要重新搞一套。

离不开用户的参与。在一般工程中,往往是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以后,用户才使用。在电力MIS建设中,系统的开发和试运行都不能离开用户的参与,系统的开发是由工程技术人员和用户共同完成的,这是和一般工程截然不同的。

系统结构的隐蔽。建筑工程中力学结构的合理对于工程的质量是头等重要的,但是信息系统的结构怎样才是合理的?满足什么指标才能保证系统的质量?这些都难以量度,这就使得MIS建设的质量难以控制。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不少界面好、功能全的系统,由于内在的结构不合理,导致系统运行维护困难或者推倒重来的事却时有发生。

需求的变化。一般的工程中,施工完成以后得出的是定型的东西,一般是不容许改来改去的。在MIS建设中,最能反映计算机效能的功能要求往往是在投入试运行以后逐步提出来的,同时,还由于机构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变化,使MIS的功能要求也经常变动。这使得MIS建设需要经过长期的完善,因此,MIS能否方便地改动和升级,就成为其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电力MIS建设不同于其他行业的MIS建设

电力行业除了像财务等极少数的部门具有比较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处理流程以外,其他如生技管理、用电营业管理、计划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等大多数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都是多年以来自然形成的,既没有通行的规章制度,也不尽规范、合理。因此,这类系统的开发,要对于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整理,这为系统开发和形成通用的信息软件产品带来了困难。

铁路部门的信息处理虽然内容也很丰富,却有一个主线。比如铁路的生产管理中,列车的信息是铁道部、路局、分局必须掌握的,其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围绕这个主线进行,这使得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明确,在工程组织上也比较清晰。电力行业的信息管理是条条块块分割的,不象铁路系统那样,有一个需求的主线。因此,MIS建设在宏观上就难以控制。

3.中国的MIS建设不同于国外的MIS建设

国外发达国家是在实现了工业化以后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都比较规范的;中国则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同时进行,一次要迈两个台阶,同时,国内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管理方式变化较大,这就更加要求MIS能更为方便地改动和升级。

另一方面是文化上的差异。外国人比较遵守标准、规范,其思维模式是机械的、微观分解的、注重纵向深入、定量分析和个体独立;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辩证的、宏观的、注重横向联系、定向把握和群体共存。MIS建设是使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工具,就局部来说,西方人相对比较容易接收;另一个方面,MIS本质上是一个系统,需要多个方面协同工作才能见效,就宏观来说,中国人更善于把握全局。

上述电力MIS建设的特点,规定了电力MIS建设的特有的途径和方法。不了解这些特点,或者不能深切了解这些特点,往往会用一般工程的经验想MIS建设的当然,急于求成,确定不切合实际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方法,导致系统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电力MIS开发者和用户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二、 对电力MIS建设低水平重复开发原因的分析

就电力行业而言,同类企业的生产流程有很大的趋同性,因此,有形成MIS产品的可能。早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开发通用的电力MIS软件,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但是,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尚未解决。造成这个顽症的原因主要有:

1.数据处理流程复杂。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复杂,这是上述电力MIS建设的第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规定了建立数据平台和形成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新的工作机制的困难,或者说经过一次性的系统开发很难形成真正的话数据平台,一般仅仅是用计算机系统简单地模拟原有人工的、单机的数据处理流程而已,并没有真正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效益。而电力企业进行MIS建设可以继承的东西不多,大部分是从头做起,因此,也就注定了每次开发的"低水平"。

2.管理流程不规范。这是上述电力MIS建设的第二个特点。因象财务、银行、超市、饭店、图书馆等等不仅由于其管理内容相同,而且更由于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也严格地相同,因此,可以有通用的软件出现。而在电力企业,泛泛地看其管理内容大致相同,而仔细分析其岗位设置、甚至于部门设置都不仅相同,而具体的数据处理细节更是千差万别。这个特点也就规定了在现有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一种"产品"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因此,也就必然出现了"重复"开发的问题。

3.应用目标不明确。在电力MIS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开发者开发了大量的程序,用户却不愿意使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试作如下的分析:有些部门的用户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使用计算机可以为用户带来直接的便利,这些部门基本上是专职的数据处理部门,比如:电费计算、燃料管理中的加权平均计算、财务管理等。这些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积极性一般较高;还有很多的部门的用户自己并不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部门大多不是专职的数据处理部门,比如:设备缺陷管理、可靠性管理、绝缘监督管理等。使用计算机并不能为用户带来直接的便利。对于这些数据进入计算机比较关心的是其上级单位,尤其是电力系统进入了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高自动化的今天,这使得应用目标比较隐蔽,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仅仅着眼与原有的工作方式和第一线的用户是不够的。

MIS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自身还不成熟。对于MIS的认识和做法上不当,使得低水平重复开发成为了顽症。对这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将MIS等同与计算机技术。有人认为,MIS就是计算机应用;MIS就是计算机网络系统;MIS就是计算机数据库系统;

乍听起来,这些提法没有一个不在理的,MIS所依托的技术就是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MIS必然是由计算机和通讯连成网络,也必然要有数据库系统。但上述每个单独的内容都不能称为MIS,只是MIS建设的一个必要的条件。由人工的、单机的工作方式向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工作方式转变的系统建设的过程,就像由鸡蛋孵化出小鸡、旧社会变为新社会一样,用系统论的观点看是系统之间的变换的过程。这种变换包括有多个层次的内容,比如:MIS建设包括有信息技术、开发过程的组织与控制以及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将MIS看作是计算机技术的问题,仅仅是看到了一个层面的内容。

b.系统建设的决策、规划不够科学。新建电厂进行可行性分析,并非要分析机组本身能否平稳运转运转,而主要是分析煤源、水源、负荷、地质等电厂存在的条件是否具备。MIS建设的可行性与否不是取决于计算机技术和设备本身,因为这些都是已经成熟的,而是取决于开发和运行系统的条件。决定MIS存在的条件是管理的需求和水平、用户的文化素质、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开发队伍的组织水平等。因此,企业进行MIS建设,系统的范围、规模、今后的发展演变等等都需要进行认真地、科学地论证。企业分管计算机工作的部门或者专门的开发研究机构应该起到系统建设的参谋部的作用。而事实上,这些技术部门一般仅仅能够计算机的配置方案,有关系统建设的决策、规划基本上是考领导拍脑瓜决定的,这使得系统建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c.缺乏数据平台的概念。系统建设中对于这个问题不够重视,甚至不了解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组织数据平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原有部门的设置,模拟原有的数据处理流程进行程序开发,系统开发的结果只是各种程序的堆积。这样的系统并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系统的作用,而且维护升级困难。

d.开发过程缺乏组织。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任何工程都离不开对工程进行组织管理。MIS建设中要投入大量的开发人员,同样存在对于开发过程进行组织管理的问题。MIS建设不仅要在开发过程中对于开发人员进行组织,而且要安排用户的配合。因此,MIS建设的组织管理更为复杂。

e.重复走弯路。十几年来,电力行业积累了丰富的MIS建设的经验教训(9)。但是,这些经验教训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没有能够为后来的开发者提供应有的借鉴。凡进行系统开发大多都希望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日后能够推广。而开发过程与原来的开发过程并无两样,这就是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方法去解决"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结果是重复走弯路。

三、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MIS建设本来是包含有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仅仅着眼于计算机技术,终归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电力企业的管理流程是多年以来自然形成的,从现代管理理念,从计算机系统建设的角度看未必合理。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不能仅仅以调查来的数据流程为准进行开发,也不能以是否适合计算机处理为准进行开发。首先,要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这是电力MIS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电力企业中,同类同级企业的不同单位,其管理流程不尽相同。企业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是出现通用的电力MIS产品的前提,电力行业应该分类、分级制订企业的管理流程规范。

标准和规范是系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a.管理模式 其中包括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系统运行规程、计算机技术人员的上岗标准等。这是推行产品化软件的前提条件。

b.信息规范 如:信息分类与编码、事物特性表等。这方面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是原有方式向新系统转换的前提条件。

c.计算机的软硬件平台规范 其中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以及字处理等内容。这些规范是实现联网的保证。

2.理论研究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MIS开发在计算机技术的实现方面越来越简单,因此,研究管理工作的规律性,优化MIS开发方法和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70年代以来,国外出现了众多的开发方法及相应的工具。传统的、主流的开发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战略数据规划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等。

应该指出的是,国内的系统建设中有的用户,甚至有的开发者仅仅知道MIS就是用计算机编写程序,并不知道MIS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这是MIS建设的一个误区。同时,外国的经验和方法是在其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彼时、彼地的经验和方法不一定适合此时此地的中国,甚至也不适合外国的今天。根据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吸收各种开发方法的精华,综合应用于电力MIS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因此,研究系统的开发方法不能仅仅关注开发过程,还应该将形成产品、维护升级、文档编写、培训服务等多种因素共同研究。为此,应该考虑组建专门的电力MIS研究咨询机构,除了对于信息化标准规范、开发队伍的建设、技术培训、开发方法的研究以及形成电力MIS产品等内容进行研究外,还应该负责对于企业MIS建设进行咨询,为各级管理部门有关MIS建设决策的依据。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抚顺供电公司网络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 · 电力信息化中的MIS建设再认识
  • · Web技术下MIS和调度自动化系统互联的发展
  • · 电力行业MIS建设的三个层次
  • · 用MIS提高电网可靠性
  • ·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
  • · 河南农电MIS系统综合网络工程
  • · 电力市场
  • ·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和条件
  • ·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