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科技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动汽车 智能电网 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信息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人物 > 电力人物报道 > 正文

【最美工程师】在山川之间书写不一样人生

  2020-12-09 12:48:15    来源:成都院 李崇标
A- A+
电力18讯:

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电建成都院,投身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事业,三十年与江河为伴,为锦屏一级水电站奉献青春年华。

他常年奔波在西南山区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畔,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执着追求、忘我奉献,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成都院转型发展阶段,为新时代世纪工程川藏铁路贡献水电人的智慧。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他就是成都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杨静熙。

夯实世界高坝“基础”

走出校园,杨静熙来到锦屏山下的雅砻江畔,加入水电地质勘察的队伍,与锦屏一级水电站结缘,一待就是二十年。他和同事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克服了无数困难,走遍了锦屏大河湾的山山水水,勘察了数万米的平硐、钻孔,读懂了亿万年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土体的地质语言,摸清了雅砻江高山峡谷的地质禀赋。

锦屏之难,不仅仅体现在世界最高305米高拱坝设计与建设水平的高难度,更体现在极其复杂地质条件的前期地质勘察的高难度。勘察之难,首先就是艰苦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的艰难,这对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锦屏大河湾地区山高谷深,自然条件恶劣,凉山彝族地区地处偏远,那个年代经济落后,工作交通、住宿、吃饭条件艰苦。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期间,他走遍了整个锦屏大河湾地区山区。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挑战世界级的难题,他选择了迎难而上。300米级的拱坝,可以借鉴的工程勘察和设计经验相当少,再加上锦屏一级水电站由于独特的地质环境,导致一系列特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比如岸坡深部裂缝、高陡边坡稳定、极高地应力大型地下洞室稳定问题等都是一些新课题、新问题。没有经验可循,就摸着石头过河。他和同事一道扎根现场开展地质调查测绘,获取第一手资料,完成了四万米平硐、钻孔的调查,仔细观察、分析每一个现象,研究成因、机理,将众多的难题逐个破解,顺利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勘察,为工程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杨静熙说:“锦屏很难,但是参加锦屏也是一种幸运。” 2013年,锦屏投产发电,这一国内外水电界公认为“技术难度最大、施工布置难度最大、建设管理难度最大”的世界级工程连续获得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菲迪克工程项目杰出成就奖。以杨静熙为代表的水电人乐观豁达、执着追求、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成就了世界级的水电工程。水电事业成就了水电人,2012年担任地质处副处长之后的他更加忙碌了,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深入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流域的电站现场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把脉,分管的孟底沟可研收关在即,叶巴滩进入施工高峰,两河口已初期蓄水。雅下前期勘测已经吹响了号角,他带领地质团队已经准备好了向着新的挑战出发。

助力世纪工程建设

我国西南川藏地区是水能资源的富矿,成都院在几十年的水电开发进程中辛勤耕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这一区域的自然地理地质形成了深刻的认识,掌握了一系列先进技术。随着水能资源开发的深入,后水电时代来临,成都院面临改革转型、二次创业。

2018年川藏铁路勘察工作加快步伐,杨静熙带领地质团队携水电行业地质智慧、经验,为这一世纪工程贡献水电力量。

川藏铁路沿线大江大河切割,地形起伏剧烈,活动断裂发育,地层岩石复杂,外动力作用强烈,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与以往的铁路工程相比,川藏铁路面临的自然气候、地理地质特性迥异,工程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里的地形地质,也恰恰是成都院地质者所熟识的。杨静熙带领团队主动服务,为主体设计单位提供沿线桥位地质比选、软岩大变形论证、应力场特征研究等课题咨询,为川藏铁路选线提供支撑。信任在沟通中建立,成都院承担了川藏铁路沿线毛垭坝、格聂山两个边坡的稳定性课题研究,实现川藏铁路勘察经营实质性落地,传统水电技术优势、经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GIM地质信息化技术是成都院在长期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过程中,摸索出的一套地质勘察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技术,在各种工程建设的勘测中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针对川藏铁路特长隧道多,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洞内地质灾害风险高,信息化需求迫切的现实需求,杨静熙带领团队主动攻关,形成了基于GIM+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核心技术,突破了传统地质预报不直观、不量化的局限。该技术经过在建的铁路隧道中试用效果良好,受到了川藏铁路公司的充分肯定。

绽放共产党员风采

杨静熙时刻铭记党组织赋予他的责任。作为地质处党总支书记,带领党总支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中心工作。在“四川省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始终不渝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通过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活力;严肃党的纪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倡廉工作责任,确保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分解并层层传递。

三十年的执着追求,是杨静熙对事业深切的热爱。作为一名水电事业的守护者和水电精神的播撒者,他说:“锦屏是一种历练、磨砺,是一种锤炼,是一种精神升华,相信凡是经历过锦屏一级早期地质勘察工作的每一位地质工程师对这些经历都是终身难忘的,都会将这段经历铭刻在心,都会将这段经历当成一枚军功章”。他不知疲倦、无私奉献、辛勤付出,带头深入现场攻坚克难,带领拼搏奋进,更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在成都院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带头响应公司的召唤,作为项目副经理组织承担了川藏铁路的大量经营、生产、科研任务,为公司在世纪工程川藏铁路的勘察经营打开了新局面。在2018年8月省水利厅防洪度汛第二轮安全隐患排查、2018年金沙江上游白格“10.11”与“11.03”两次滑坡堰塞等应急抢险救灾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发挥地质工程师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作风,以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冲锋战斗在应急抢险第一线,一起深入现场共同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为各级部门抢险救灾方案的制定、决策提供大量准确可靠的第一手地质资料。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杨静熙(右二)在项目现场调查地质情况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

热点排行
  •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业家——陕西地电总经理刘斌
  • · 陕西地电:“96789成长答卷”
  • · 矢志不渝的沙漠之舟——记山东电建中东区域公司总经理张中翔
  • · 电建地产戴继刚:“刚”直不阿的工程硬汉
  • · 【最美一线职工】 坚守初心 勇当使命 探索国际履约路
  • · 邹学:匠人匠心 李惠萍 中国发电 1周前
  • · 冯应贵永当人民的公仆
  • · 【最美一线员工】巾帼不让须眉的“小”女子
  • · 张广山:我推销,我成功
  • · 倾心创大业的尼尔基人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